施 思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微時代背景下,各種先進技術和網絡的疊加與嵌套使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也給幼兒園家園共育帶來了全新挑戰。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育工作時,重視家園共育的同時還應以微時代背景為機遇,以微媒體、微軟件等為載體,加強幼兒園與家庭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現代化教育理念對幼兒園教育工作有著新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家園共育時,還應緊抓微時代背景帶來的機遇,遵循幼兒心智發展基本規律,利用技術理念創新家園共育模式。一方面,創新家長會模式。除開學、期末等定期的見面家長會外,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共育時,可借助微平臺和相關軟件如微信語音、視頻或幼兒園內部APP等,實施線上家長交流會的模式。在交流會開始前,教師應明確交流主題,如幼兒安全教育問題、現階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等,針對議題共同探討,讓家長于交流會上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教師也向家長傳達一定建議,從而發現并有效彌補家園共育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創新家園共育活動形式。如由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例如,在疫情期間,許多幼兒園會利用微信及其他軟件開啟線上教育,同時也會給幼兒和家長布置任務,如讓幼兒做家務、家長拍攝視頻等活動。
微時代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現了實時互動和溝通。因此,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在家園共育工作中,要積極利用各種通訊媒介加強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互通有無,如可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實時交流幼兒的學習、生活等情況。一方面,教師可在微信、微博等媒介平臺上發布和實時更新各種園內通知、校園特色活動照片或視頻、幼兒學習和活動的精彩瞬間、課后作業等,以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幼兒在學校的狀況。一旦發生特殊情況時,教師不僅可以通過電話有家長聯系,也可在微信上與之保持更為便捷的實時溝通。另一方面,家長也可通過幼兒園教師的微信或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瀏覽和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現況和幼兒的動態,也可在官方平臺上進行評論留言,以便學校據此做出合理改進。此外,教師也可結合每個幼兒的個性化狀況在微信上給家長一定的建議,實現因材施教的家園共育模式。
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共育工作時,要積極借助各網絡平臺推進教育資源的共享。首先,定期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發布一些有關幼兒教育的知識和方法,突出家園共育的重要性,以供家長學習并提高其重視。或在公眾號平臺上發起討論,如“家園共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吸引家長參與互動,全方位、多角度收集和吸取有效經驗,共同改進不足。其次,幼兒園教師要利用網絡軟件全面促進幼兒園和家庭教育資源的高度整合,并在微信群中及時分享教學視頻、課件等資源內容,實現共享,使家長明晰幼兒教育和培養方向,并能夠與學校共同關注幼兒成長全過程。最后,幼兒園教師要注重提高家長的重視,使之主動參與到教育中,并積極學習和利用學校和網絡中的教育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指導。此外,幼兒園應結合不同階段幼兒心智發展特征與個性化需求及教育需要,積極開發特色應用程序,如“某某教育APP”等,增添評教功能,及時推送相關公告、通知,并設置學校簡介、在線咨詢、教育政策、公開電話等服務模塊,滿足社會公眾需求[1]。
在家園共育中,幼兒園還可通過媒體社交平臺和軟件加強管理和宣傳,以進一步優化園內秩序,擴大幼兒園的知名度和聲譽,推動各項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做好危機處理工作。在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產生矛盾或沖突時,為避免出現家長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發布不實言論,并在網絡傳播作用下給幼兒園造成輿情危機的現象,幼兒園應利用微信、微博官方賬號進行及時澄清和說明,并積極與家長聯系溝通,以減少雙方之間的沖突,遏制事態的嚴重發展。另一方面,幼兒園要注重官方微博和公眾號的運營,及時在平臺上更新幼兒園特色內容,如園內文化建設、教育教學特色活動等,充分展示幼兒園的發展和特色優勢。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分享、留言、點贊,或在朋友圈中發起投票活動,以吸引更多人關注,擴大學校宣傳力度和范圍,有效提升幼兒園的知名度和聲譽[2]。
微時代背景給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開展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加強雙方溝通與交流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育過程中,還應深入探索家園共育途徑,將微時代下的先進產物運用到家園共育中,并結合實際需要開發特色應用程序等,為幼兒園樹立良好形象并提高聲譽,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