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綿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實驗中學 安徽 滁州 233100)
閱讀能力是英語四項基本技能之一,同時也是英語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且優質、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語言的學習不應該僅有死板的單詞、短語、句式、對話的訓練,更應該創造語言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切實體會應該如何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創設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情境的創建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說英語的環境,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經歷小學數年的英文教育,即便沒有足夠的詞匯量支撐完美的英文對話,也已經培養出了語感,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就是增強語感的培養,提升開口說生疏語言的自信心。只有使他們化學習為使用,才能達到掌握一門語言的教學目的。
例如:學校可以每周安排一個固定的日期作為“英語日”,在這一天里,所有的學生與老師都只能使用英文進行交流,老師可以主動像平日里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提問,并設置難度層層遞進的問題,循循善誘,引導不善于開口進行英語對話的學生進行交流。與此同時,可以設置幫扶小組,讓英文水平較高的同學與較薄弱的同學進行結合,促使二人共同進步。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激勵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可以通過在“英語日”的表現評選出數位“最優獎”,通過進步狀況評選出數位“最佳進步獎”,通過幫扶小組的成果評選出“最優拍檔獎”,以此來激勵各個層次的學生運用英文進行日常交流。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不局限于每周一次的“英語日”,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的英文平均水平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來達到核心素養培育目的。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必須圍繞課程進行講解,提高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同時給同學們增加一定的實踐機會。教師應該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以學生為中心,選取適合學生的閱讀內容,進一步提高同學們對英語內容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以此保證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促進同學的全面發展。如果老師所選的閱讀內容難度較大,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同學們的學習壓力,喪失學習興趣,對英語閱讀產生反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選用的文章內容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具有很大的聯系,易于理解,能夠有效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同學們加強思考,加深對英語文本的認知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同學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促進同學的個性化發展。在閱讀文章之后,同學們可以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發表自己的感受,不斷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英文學科核心素養。英語教學課堂能夠更好地為同學們提供實踐環境,通過用英文的交流,感受英語的世界,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正。
從閱讀文本中學習知識并從閱讀文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也能促進學生更快地厘清閱讀思路,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閱讀路徑。例如,在What are they doing這一單元的學習中,首先讓學生通讀閱讀材料,并能了解What are you doing這句型的意思,也能從課本的學習中了解到本單元的陌生單詞和短語。這時教師呈現出doing這個單詞,讓學生圍繞doing再細讀文章,找到與doing相關的單詞,從而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和理解能力。接著,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到文章中動詞現在分詞形式的書寫,并能把本單元這樣的單詞進行綜合,完成了以doing為中心詞的思維導圖構建,真正實現學生構建完整的思維路徑,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在學完本篇閱讀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What are you doing?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并且根據動詞現在分詞的形式進行思考,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思維,也能增強學生對閱讀文本中重點句型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為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改變了傳統的常規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充滿了歡樂和活力,有效的凸顯出了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的主體位置。提升了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上英語閱讀的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