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月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山丹鎮山丹中心幼兒園 甘肅 武山 741300)
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對受教育者會造成直接的影響。環境創設對幼兒起著隱性教育的作用,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強對環境的重視,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在當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環境創設的改變過于頻繁、幼兒的參與度不足、人文精神展現的少、各個班級統一的效果較差等,都需要教師加強改進,以來構建高質量的學習氛圍?;诖?,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幼兒的參與,從不同的角度選擇教育材料,統一環境創設的內容,以來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1.1 環境創設改變過于頻繁。幼兒園的教育群體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受年齡和思維的影響,幼兒階段的孩子對陌生環境有較強的抗拒心理。在現階段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大多數幼兒園為了追求美觀,經常頻繁的更換還創內容。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滿足家長和園所的需求,但同時給幼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每更換一次環境,孩子們都會對環境產生陌生的感覺,對幼兒園的抗拒心理也會增加,這種情緒的產生,也為教學活動增添了不小的難度?;诖?,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環境創設對幼兒的影響,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保證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1.2 幼兒參與創設內容有限。在當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大部分內容由教師獨自完成。如在走廊墻體的創設上、在班級氛圍的構建上,缺乏幼兒的參與,多半憑借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完成。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他們是學習的主人,環境的創設,理應由兒童決定,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素材,才是最有效的環境創設。在現階段的環境創設工作中,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沒有考慮到他們的需求,盲目地進行環境創設,導致孩子們對內容并不感興趣,教育效果也不夠明顯,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活動的質量,給教學方向造成了不小的阻礙[1]。
1.3 人文精神展現不夠明顯。環境具有強大的隱性教育作用,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引導的作用。在當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中,在展開設計環節中,人文精神展現的不夠明顯。如在裝飾物的使用上,只是選擇了一些卡通的元素來迎合幼兒的喜好,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教育效果。其次,在區域、墻體、掛飾上的設計也缺乏新意,經常使用一些陳年的裝飾,蘊含的人文精神較少,忽略了其教育的作用,導致孩子們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容易產生疲乏心理;還有個別幼兒園,注重物質環境,只采用好的、貴的、漂亮的,人文精神和教育效果有限,課程質量得不到提升,與我們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2]。
1.4 環境整體統一效果較低。環境整體的統一效果不高,是當前幼兒園環創的重點問題。整體統一效果不高,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首先,是各個班級的環境不夠統一。據觀察發現,不同班級的環創風格差異性較大,并且兩個相鄰班級的風格不同,出入性較大,尤其是在班級走廊的墻體上,及容易出現畫面不協調、顏色沖突的情況,這就導致教育主題不是很明顯,孩子們在參觀的時候,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學習內容,忽略了其隱性教育的作用。在另一方面上,園所的外觀和內部不統一。大部分幼兒園在外部的宣傳欄、裝飾物、公共空間等內容中,缺乏素材的更新。尤其是將內外部進行對比的時候,產生了極大的沖突性,園外的風格和園內的裝飾呈現兩個方向,給孩子們的代入感較差,這也是一項比較棘手的問題。
2.1 更換內容,保留原有的整體風格。頻繁地更換幼兒的生活環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降低幼兒的抗拒感,提升他們對園所的喜愛,教師要更改環境創設中的內容,以來提升幼兒的教育質量。保留原有的整體風格,是最有效的裝飾方法。在展開環創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更改,保留大致上的裝飾風格,對其內容、圖畫進行改變,區域框不做任何變動,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證幼兒的對環境的熟悉度。這種教育手段,既能夠使用原有風格進行活動,還能滿足幼兒的心理發展階段,有著非常積極的教育作用,提升環境創設的教育質量[3]。
如在更改環境創設內容的時候,上一個創設主題為“神奇的汽車”,教師在公共區域中張貼了兩條馬路,并且路上跑滿了不同的車,周圍的小區域框中,張貼了一些和汽車有關的知識。在進行環境改動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保留原有風格,在已有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在下一個環創主題為“我們的社區”,教師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保留馬路的元素,并在路邊張貼一些新的素材,如學校、幼兒園、醫院、小區、超市、行人等元素,利用原有內容,迎合新的主題;隨后,保留原有的區域框,將區域框中的內容進行替換,選擇一些和社區有關的元素。這種創作方法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風格,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構建高效的課程活動。
2.2 師幼同步,共同創設幼兒園環境。幼兒作為發展中的人,雖然他們的年齡小、能力發展較差,但他們仍然有著自己的思維。因此,在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教師應當尊重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在環境創設前和幼兒進行溝通,充分得知他們的想法和感興趣的元素,并在創設的過程中,和幼兒一起展開活動,通過師幼共同的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加強孩子們的認知,保證教育內容的有效性[4]。
如在進行環創布置前,教師可以詢問孩子們一些問題,如“你們最喜歡哪些圖案呢?”“和我們學習主題相關的裝飾品,你們能夠說出幾種呢?”通過提問的方式,快速得知幼兒的喜好,隨后教師說出“班級內的裝飾風格需要改變了,我們根據剛才討論的內容,一起制作一些裝飾物用來裝點班級吧!”這樣的創設方式,能夠快速找到幼兒的想法,通過師幼互動的方法,共同創設幼兒園的環境,構建一個孩子們喜歡的氛圍,對教育有著很大的作用。
2.3 精神引導,利用好隱性教育作用。環境對幼兒起著隱性教育的作用,通過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利用環境給他們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成教育的目的。在設計班級內外裝飾素材的時候,教師要注重隱性教育的內容,選擇一些和孩子們理解能力相近的材料,注重精神上的引導,幫助他們了解、掌握一些生活習慣和知識內容,展示出教育的功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適應他們的成長習慣[5]。
如在展開環境創設工作的時候,我們的環創布置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教師可以利用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展開教學。如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張貼一些我國民風民俗、民間工藝、節日風俗等知識,利用環境作為導向,營造一個濃郁的節日氛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加以講解,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展開課程活動增強他們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保證環境創設和課程內容的關系,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2.4 多方取材,滿足幼兒的創意需求。幼兒的想象思維豐富,思維跳躍性較強。基于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多方取材的方式,利用生活中一些較為常見的材料,添加到環境創設的區域中。這樣的方式避免了高結構性材料的局限性,構建了一個開放性、靈活性的課堂,還能夠滿足幼兒的創意需求,豐富環境創設的趣味性,構建更高質量的教學活動。
如在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教師可以呼吁家長朋友們,收集一些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紙殼箱、泡沫板、廢舊報紙、雜志等內容,都是可利用的素材。在創設環境的時候,教師將這些裝飾物融合進去,還可以在墻面上粘貼一些小型的玩教具,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鼓勵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墻面上的一些知識,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5 統一效果,保證園所整體融合度。園所風格統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要統一各個班級的風格。如在進行公共區域創設的時候,各個班級盡量使用同色系、同風格的裝飾物,降低差異性和沖突感,營造一個整體性的氛圍,隨時隨地都能夠讓孩子們了解到我們的學習內容,在環境中明確我們的教育目標和方向,幫助幼兒準確的理解學習內容,促進他們能力的快速提升。其次,在園所外部和內部的構建上,也要保證整體的融合度,外部公共區域、宣傳欄、裝飾物的設立上,都要和幼兒園內部的環境進行關聯,選擇相同的環境風格,讓孩子們在入園的時候就步入了我們學習的氛圍中,通過戶外活動、教學課程等元素,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加強對環境的適應度。
綜上所述,對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討論,針對具體的情況提出了幾點教育建議。環境創設對幼兒的身心成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如何展示出環境的引導作用,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是當前幼兒教師的重點工作內容。身為教師,要認識到環境對孩子們的引導作用,結合實際生活,鼓勵幼兒大膽地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整合整個園所的氛圍,滿足幼兒對課程的需求,和孩子們共同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構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幼兒園,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展示出環境創設對幼兒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