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華
中考標志著義務教育階段的結束,并且以中考成績為依據錄取進入高中。因此,中考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考試。而體育是中考中的必考科目,體育項目分值在中考總分中的比重有上升趨勢。抓好體育中考成績對學生的升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實心球是中考體育項目中的一項,實心球技術掌握正確可以幫助學生突破瓶頸取得滿分。糾正學生實心球拋擲的易錯動作,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實心球向前拋擲技術非常重要。
學生前拋實心球首先要控制實心球,因此,科學控球是擺在學生面前的第一個動作技術。實心球的控制要求“實” “利”,所謂“實”,就是兩手觸球要實實在在不能滑脫,所謂“利”,就是控球手法要利于上肢發力,利于實心球向前上方受力。只有按照正確的動作技術控球,才有利于學生在同等力量和速度的前提下拋擲得更遠。否則,動作技術不正確,拋擲同等遠度成績需要學生付出更大的力量。
前拋實心球雙手控球技術中非常容易犯的錯誤是指尖控球、托球手型不當。指尖控球,實心球手握球虛而不實,力的傳遞就不實,影響能量轉換;托球時兩手虎口張開造成上肢發力時的生理結構不適合進行“鞭打”發力,影響力由下肢開始到達軀干、肩部最終通過肘關節向手傳遞,投擲效果不佳。為了避免這兩種錯誤動作,就要對學生進行握球專項練習。首先,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手型手位持球,從地上往起拿球就要用正確的方法持球,兩手大拇指指尖接觸,盡量減小大拇指夾角,其余手指緊靠拇指自然持握實心球的半球,然后舉過頭頂,實心球和兩手之間正好形成古時候武器“投石機”的“石”和“投斗”的關系,兩手斜向上發力正好作用于球的后部下側。以此為基礎手指緊抓球,使手指、手掌與球充分擠壓就能夠解決“不實”的錯誤動作。
實心球向前拋擲最關鍵的動作就是出手前的發力動作。發力動作由預備動作開始,做好準備之后依次蹬后腿、頂髖后仰引肩、收腹向前發力、甩臂投球,完成投擲。投球遠度受到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的制約,在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合理的出手角度就決定了實心球的遠度。科學的出手角度要求在球出手的一瞬間實心球的運動軌跡線與地平線夾角45°左右。這就要求在出手前由腳尖到球處于垂直關系,垂線段盡量保持最長,而在做頂髖引肩之后球處于頭后合適的位置,要求上臂此時處于基本伸直狀態。
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上肢在球到達頭頂正上方出手的瞬間能保持伸直狀態。由于學生把發力點集中在上肢,準備時兩臂彎曲程度較大,而且在出手瞬間上肢并未伸直,造成球出手前的運動軌跡成弧線或者頂點降低而影響出手角度準確性。為了讓學生在投球出手的一瞬間能伸直兩臂以提升出手高度,完善出手角度,應該讓學生進行上肢動作的專項練習。如拉皮筋練習,把皮筋的一段固定在立柱上,立柱上設置高低間隔5厘米的卡點,讓不同身高的學生可以調整皮筋一端的高度。皮筋的另一端固定一個木棒或者球形物體,然后讓學生抓住皮筋另一端的木棒或者球,從頂髖形成后仰引肩開始高頻度反復練習收腹至投球離手前的動作,著重體會兩臂伸直,從而讓學生根除習慣性曲臂的易犯錯誤,形成正確的出手前動作技術。
科學正確地向前投擲實心球需要身體做出由下向上、由腳至手的“鞭打”動作,“鞭打”要求力起于腳、順于腰腹、通至肩臂最后達于手,要求動作迅速順暢才能保證“鞭打”動作的高效,達到球受力后運動軌跡最遠的目標。而力能否從下傳至手,對腰腹和兩臂的協調配合的要求非常精細,頂髖之后身體后仰后引兩臂使身體形成“反弓”形態,使身體獲得盡可能大的彈性勢能,緊接著要釋放能量,按順序并快速進行收腹、前傾、甩臂動作,這些動作要在一瞬間完成,才能保證身體儲備的彈性勢能高效地轉化到實習球上。
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對這些原理的不理解,往往會死發力,發死力,頂髖引肩和收腹前拋一系列動作不能準確、嫻熟地協調配合,影響了力從下盤向手上傳遞和轉換的效率,造成實心球不能獲得足夠的動能,投擲遠度不理想。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先做好示范,在一個學生做動作時,適時地從腰后給一個適中的前推力,讓學生被動地體會到頂髖和引肩的肌肉感覺,并要求學生在老師推完后主動收腹、前傾甩臂,這樣就能使學生體會到發力順序和方式,之后讓兩個學生一組進行上述練習,就能夠有效地解決腰腹發力與上肢不協調的問題。
綜上所述,實心球作為中考體育中的一項,拿下這項分數,對學生的中考體育成績乃至中考成績意義非凡。為了保證學生實心球成績就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實心球拋擲技術。應該化整為零,讓學生對每個技術環節都要學對,并進行強化練習,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控制實心球、優化出手角度和規范腰腹與上肢動作各個環節的技術動作上做到精細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