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曄 楊馥瑜
(大連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年以來,世界一流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等都開展了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這場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潮流,席卷了十多個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芬蘭、日本、新加坡、臺灣地區等都積極投入到對核心素養結構和體系的開發中[1]。(1)1997年底,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項目,確定了三個維度九項素養。(2)2006年12月,歐盟(EU)通過了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提出了包括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習能力、公民與社會素養、創業精神以及藝術素養等8個領域[2]。(3)2013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報告《走向終身學習——每位兒童應該學什么》,該報告基于人本主義的思想提出核心素養,即從“工具性目標”(把學生培養成提高生產率的工具)轉變為“人本性目標”,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重視身體健康、社會情緒、文化藝術、文字溝通、學習方法與認知、數字與數學、科學與技術等7個維度的核心素養[3]。(4)2002年,美國制訂了《“21世紀素養”框架》,2007年發布了該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梳理出美國21世紀素養的基本內容[4]。
從上面文字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于核心素養的表述不盡相同,差異性較大;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細究其中的內涵和素養框架,我們也可以發現其中的共同點,那即是這些關于核心素養的不同描述,其實都是圍繞著關于人的能力、價值觀和個性品格幾個方面展開的。
我國大規模開展關于卓越中小學教師的研究,大體上始于教育部2014年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之后。2014年,教育部正式啟動卓越教師計劃。卓越教師計劃項目啟動后,如何界定卓越中小學教師的特征和內涵,如何對在職卓越中小學教師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而提煉出卓越中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構成,并進而反哺到職前培養對策中,一直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領域熱議的話題。尤其是2013年5月,由北京師大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的“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該項目提出了中國學生“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大核心素養[5]。中小學教師核心素養如何架構,目前正成為我國教師教育的熱點和重點研究和實踐問題。
1.1 卓越小學教師。卓越小學教師是一個特定的群體,是一個集合概念,包括獲得過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例如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優秀小學教師群體。
1.2 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是能力本位教育觀的勝利。OECD(經合組織)最先提出了核心素的概念。其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與“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y)有關,即未來的公民“成功生活”和“幸福生活”所必備的關鍵能力。我國教育部于2014年3月,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此后,《人民教育》、鐘啟泉、褚宏啟等都提出了對于核心素養的認識與初步定義。2016年,由林崇德教授牽頭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給出了核心素養概念,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成長和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第一,構建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是為我國小學教師職前培養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的重要基石,是將師范生培養成卓越小學教師的依據和行動指南。為了加快我國小學教師由“勝任”走向“卓越”的進程,需要進一步落實“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以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為依據,選擇能夠培育卓越小學教師新路徑。
第二,構建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是能夠有效地解決卓越小學教師職前培養的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實踐能力培養等重要問題的關鍵步驟。在核心素養熱潮的推動下,多個領域正面臨深刻變革,例如教師專業發展、基礎教育等,因此師范生培養亟需科學的理論引領和專業的實踐指導。
第三,構建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能夠為有效評價卓越小學教師職前培養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一經確立,本身就負載著檢驗教師發展成果的功能。一是檢驗并校正卓越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走向,二是檢驗卓越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達標程度。因此,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不僅能為師范生的之前培養提供科學的方法和路徑,還能為卓越教師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指明方向。
因此,構建符合我國國情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至關重要。
3.1 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不是眾多關鍵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是卓越教師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高度集合。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包含了兩個維度,分別為“教師必備品格”和“教師關鍵能力”。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并不是各種能力要素的單一疊加,而是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高度集合體,在師范生發展為卓越小學教師的過程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師的必備品格,是卓越教師從教的前提,包括教師職業品格、教師積極心理、教育信念以及教育情懷等方面,在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中,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教師關鍵能力是教師一般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中,起重要的支撐作用,并且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逐漸得到提升。依據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在師范生成長為卓越教師的過程中,教師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需要共同發揮作用,促進教師的發展。
卓越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著重強調了包括教育教學能力、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內的綜合能力。卓越小學教師能力的構成是多方面的,不僅要有能勝任課堂教學的能力,還要有組織管理班級的能力;不僅要有對知識和技能運用自如的能力,還要注重學習與反思能力、研究與創新等方面的實踐能力;既要有教育教學能力,也要具備與教師、家長、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另外,還需具備家校合作、師生合作、教師與教師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說,闡釋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應堅持能力和實踐導向的原則,關注小學教師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3.2 必備品格不是與各種關鍵能力并列的平行要素,而是貫穿融匯于各個能力要素之中。本研究在初步建構出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同時,修正了對原有核心素養概念的認識和邊界。核心素養不是眾多“關鍵能力”簡單的疊加,而應是品格與能力的集合體。但品格并不是與各種能力并列的要素,而是貫穿于各種能力與素養之中,作為各種能力和素養的價值引導。
不可否認,OECD在提出和應用關鍵能力時,無視甚至輕視道德,其背后的預設是人順從社會的單向關系,關鍵能力及其教育也只能是成功生活、社會良好運行和經濟發展的工具。因此,在核心素養構架中,進一步加強必備品格的引領和融匯作用至關重要!
3.3 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不能被直接教授和灌輸,而是在各種復雜情境下通過反思和積淀形成。卓越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不是憑空生成的,但也不是能被直接教授和灌輸的,而是要經過后天的努力逐步養成的。從師范生成長為卓越小學教師,首要的問題是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對各種復雜情境的反思促進教師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必須看到,卓越教師的核心素養落地踐行問題是教師履職盡責、優效從教的關鍵。為此,《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要求小學教師既要有學理的高度,又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繼續實踐,不斷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核心素養不能是象牙之塔,應該展示在教學第一線、體現在育人最前沿、聚焦在學校改革重構的節骨點、轉化為學科創新的新動力,才能讓教師的核心素養提升行動成為教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真正動力。
在構建我國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4.1 前瞻性與現實性相結合。在構建和發展我國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過程中,既要以聚焦現實情況為基礎,又必須以長遠的眼光來構建卓越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構成要素的選取必須具有前瞻性,不僅要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對理想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還要為未來基礎教育的長遠發展做準備。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引領者,卓越小學教師應無時無刻關注社會和教育領域的變革,走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最前沿。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領頭羊”,對于師范生的之前培養具有理論性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我國小學教師發展的現實需求,還應不斷關注和借鑒國外有關卓越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先進成果,以構建更加符合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
4.2 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首先,普遍性意味著所有卓越教師都需要具備教師核心素養,體現了教師核心素養的社會價值。其次,獨特性指卓越小學教師在育人過程中形成的教師核心素養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首先,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相比,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小學教師的從教對象是小學生,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要根據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適應兒童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另外,因為教師心理結構的獨特性,以及成長史、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自身的核心素養在結構、行為外顯上有具有獨特性。例如經驗豐富的卓越小學教師極具教學智慧,其教師核心素養會在實踐智慧方面表現突出,而一些創新型卓越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會在創新能力上表現突出。簡言之,教師核心素養既是每位卓越教師必備的素養,又在每位教師身上體現出自身的獨特性,在普遍性與獨特性之間實現有機統一。
4.3 階段性與生成性相結合。生成性是指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伴隨著教師的職業生涯而不斷地生成,最終指向教師的終生學習態度和理念,是一種具備強大生命力的素養。階段性是指卓越教師核心素養伴隨著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而呈現出階段性特征。例如,在教學情境關注階段,卓越教師在提高教學技能與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方面,對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有較多的發展,而在關注學生階段,卓越教師會通過在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從而積累和發展自己的實踐智慧。總之,生成性與階段性是不可分割的兩種屬性,意味著教師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和踐行教師核心素養的要求,實現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的自主生長,體現卓越小學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融合與協調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