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中醫院
2012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5年底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表明了國家層面對內部制度建設的非常重視,全面的,合理地進行醫院的內控制度建設,可以較好地規范單位內部經濟和業務活動,制約內部權力運行,防范內外部風險、防止舞弊、提升運營績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新醫改背景下,建設和完善公立醫院的內控體系及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值得深入研究。對此,筆者結合公立醫院Z醫院內控體系建設的實踐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現代醫院精細化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管理上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強,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越來越被重視,但公立醫院的內控體系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公立醫院的改革和發展。
公立醫院的領導層大多數是醫療方面的專家,對內部管理意識不強,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內控建設及實施的意識不足,未能真正意識到內控對于醫院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主動結合內控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的意識淡薄,從而導致內控制度建設多流于形式,很難對醫院的經營活動起到應有的制衡作用。
另外,大多數公立醫院的職工內控意識薄弱,對內控認知存在著偏差,認為內控牽制是多余的,不認真執行內控制度建設的相關環節,很難使得內控制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有些公立醫院雖已建立起內控體系,但仍不夠完善,部分制度缺失,即便是建立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制度,執行不到位,依舊難以發揮其作用,導致管理效率降低。另外,沒有建立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無法全面監督和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出現內控問題后,出現推諉現象,責任沒有落實到位,制度流于形式,難以及時進行解決和完善,影響著內控管理的效率。
大多數醫院內審工作獨立性不夠,內審人員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學的內審流程和專業的內審人員,工作開展困難,問題發現不夠及時,有時候發現問題了,也提出問題了,但糾正不及時或不到位,影響著內審的工作結果和執行效力。
Z醫院系三級甲等醫院,核定床位1000張,在職職工有1600多人,擁有三大院區,年業務收入7個億。2019年之前醫院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內控體系,其內控系統評定為中。
隨后,醫院注重于進行內控合規性建設,修訂了一系列制度,編制了內控合規體系建設方案,成立了內控合規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牽頭科室,并結合合規性建設的總體要求,對決策、資金、合同各領域的業務范疇做了明確界定,同時對各崗位合規職責進行了規范,在日常業務流程中嵌入內控合規管理的具體程序和要求,建立了內控體系手冊,制定了規范的業務流程圖,具備了良好的內控體系,內控系統評定為良。
具體經驗有:
(1)建立完善內控環境,提高醫院內控管理水平。醫院成立了由一把手牽頭、各業務分管領導把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執行的工作組,強化內控責任落實,形成全院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在部門管理、業務流程、職責分工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規范了權力運行,使得內部控制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行政運轉更加規范、協調、高效,提高醫院內控管理水平。
(2)強化制約明晰職責,推進內控機制建設。院內各科室細化理清自身的職能分工和工作制度,梳理部門主要經濟業務的工作流程,根據各項主要經濟業務的操作流程,完善相關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控制環節,繪制業務工作流程圖,形成了良好的內部約束機制,并加強廉政風險點的各項監督工作,避免因職工崗位變動、個人業務素質等因素影響醫院管理整體質量和效益水平。
(3)注重內控制度建設梳理、完善制度建設。醫院結合管理要求,修訂了一系列制度,如《工作人員差旅費管理規定》《資金審簽制度》《合同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公款競爭性存放管理辦法》《退費退款管理制度》《財務收支管理制度》《“小金庫”防治管理辦法》等制度,并根據出臺的制度文件和管理要求,編制完成內控制度手冊,制定制度流程,確保內控執行到位,打好內控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4)增強內控意識,提升職工個人綜合素養。醫院定期組織全院職工參加內控建設培訓,深入推廣內部控制理念成效,推動各部門職工了解具體工作環節中的崗位職責,并結合自己所在部門的工作情況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內部控制完善的方向和需求,從而使得醫院能夠盡快適應新的內控管理要求。
(1)對內控認識不足。基層員工對內控認識不足,意識薄弱,理解不夠到位,或簡單理解為內控就是指內部會計控制,認為內控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別的部門沒有關系,關心度不夠,而且有抵觸心理。
(2)制度建設不夠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健全、部分相關內容不夠合理,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比如出現問題沒有追責,導致制度不能很好地繼續執行。再則是制度更新不夠及時,相關制度墨守成規,未及時根據最新的政策文件對本單位的已有制度進行相應的更新。
(3)內控機構設置不合理。比如資產管理設在財務科下面,資產科管物,財務科管財,這樣兩個職能同設在財務科,不符合內控管理上的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不是很恰當。
(4)內控信息化建設還不夠全面。一是信息化植入內控管理還是比較欠缺。比如合同管理,目前在合同審核是通過線上會簽,但是合同的整個支付管理,信息化還不夠,采用線下監督的方式,這樣在管理上會有欠缺。二是整個內控信息化的互聯互通上還是不夠的。比如說物資管理系統和HIS系統,還沒有相關聯,造成入庫材料跟臨床的使用情況對應上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存在信息化管理上的缺陷。
加強內控體系建設,是在保證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在向公立醫院管理層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時,充分考慮和利用現有和潛在資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公立醫院內控體系建設是通過制定和完善制度、有效控制實施和規范執行程序,從而管控和防范各項經濟活動的風險,最終實現控制目標,完善管理。
1.擴大宣傳,提升內控管理意識
醫院上級的主管部門要通過對醫院領導培訓內控、財務、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增進醫院領導對內控的認識和重視,從而推動醫院內控體系建設。醫院要通過多種形式,如召開動員大會、利用微信群、群直播等方式,對醫院的全體人員進行宣傳和引導,使內部控制工作覆蓋醫院的每個角落,增強員工意識,同時要由領導帶頭、單位全員參與,涉及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和各個職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明確各部門權責,加強責任追究
在醫院整個內控環節中,明確內控體系建設各環節的相關職責,分清各業務模塊相關負責人的管理責任,落實具體執行人員的職責,做到人人有責任。各相關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制定相關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規范、落實具體內控工作任務,共同發揮內控機制的作用。動態管理、跟蹤考核。建立一套嚴密、完整的考評機制,確保有效提高內控管理的效率、水平和質量。內審部門和紀檢監察要發揮其監督作用,加大對內控重要節點的監督檢查,嚴肅制止扯皮、推諉等問題,內控環節中的各個崗位各司其職,確保內控在整個業務鏈條中發揮控制作用。
3.提升內控體系信息化水平
醫院內控制度如何落地實施,關鍵還要依賴信息化的支撐。醫院需要結合內控制度的要求和經濟業務實際運營管理狀況,建立內控信息化平臺,做到全流程跟蹤,全員化覆蓋,由人工操作向信息科技化監控轉變,不斷提高內控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內控體系建設信息化。
4.加強醫院內部審計建設,完善內部控制的評價機制
加強對醫院內部控制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定期對內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價測試。同時內部審計的職能也要從查錯糾錯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內部審計人員要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醫院要重視審計中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營造內審要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指出問題的工作環境,有效規避風險,提升運營效率。
新醫改形勢給現代醫院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公立醫院在推行內控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領導層首先要重視,逐層推動,加強職工的內控意識,針對各層級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對各項業務工作的規范管理,明確各部門權責,加強責任追究,確保各階段的內控管理工作能夠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借助信息化對內控系統的完善和優化,推動醫院各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增強公立醫院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