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
(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 江蘇 鹽城 224001)
高中學生不同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而這對高中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工作,更加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生活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找準人生目標,讓學生愛上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將會成為學生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因為當下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更加喜歡利用電子媒體進行閱讀,但是經過實踐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電子閱讀模式缺乏系統性而被稱為“文化快餐”,雖然方便快捷,但是時間久了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1.1 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強化閱讀方法。為了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方法,必須先以課文中的“片段”為切入點,梳理文章的線索與主旨,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故事中的人物關系、人物特征、情感態度等等。也就是說,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而整本書閱讀正是他們強化閱讀方法、提升閱讀素養的機會。
1.2 整本書閱讀有利于拓展閱讀空間。信息時代,學生越來越傾向于“快餐式閱讀”或“碎片化閱讀”,雖然這樣能快速增加閱讀數量,卻完全忽視閱讀質量,長此以往也就失去了閱讀的價值。相對而言,整本書閱讀更注重閱讀的深度,它是對課上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的有效拓展,由于整本書閱讀的篇幅長、內容多,學生必須建立一定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在閱讀中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拓展閱讀空間,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1.3 整本書閱讀有利于提升閱讀品質。整本書閱讀過程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積累知識,更是讓他們感受閱讀帶來的身心愉悅,全身心地融入文學世界,引起情感共鳴、陶冶情操。尤其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更是整本書閱讀的最好素材,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堂吉訶德》、《巴黎圣母院》、《呼嘯山莊》等等,通過整本書閱讀體會作品的內涵,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閱讀品質。
2.1 個別教師的閱讀教學缺乏規劃,沒有目標。與淺閱讀、碎片式閱讀的閱讀方式相比,整本書閱讀的方式有非常大的區別。有效地運用整本書閱讀能夠使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更佳,不僅能擺脫淺閱讀的束縛,還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現階段,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手段,可是,還是有個別教師不注重長期的效果,沒有足夠注重整本書閱讀,并未將整本書閱讀的方式納入自己的教學規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重視整本書閱讀任務的布置。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一些學生未能充分地注重整本書閱讀,最終致使其效果不佳。
2.2 部分學生選擇的圖書類型單一,范圍狹窄。教師具體運用整本書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會把課本中的單元主題作為入手點,讓學生閱讀規定的書籍。還有部分教師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去挑選喜歡閱讀的書籍。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沒有豐富的閱歷,而且相對來講沒有寬泛的興趣愛好,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大多數挑選的是小說,沒有注重多樣性,選擇各種名著的學生不多。沒有寬泛的閱讀范圍,致使學生閱讀存在局限性。
2.3 部分教師疏于引導,考核不夠。有的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不充分,認為整本書閱讀的關鍵是讓學生自由地閱讀和探討,因此現階段有的學校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方式是一周安排一節閱讀課,在上課時,讓學生自主閱讀以及交流,教師較少參與其中。有的教師甚至不會將閱讀任務安排給學生,很少進行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的考核。
3.1 營造整本書閱讀氛圍,加強閱讀積累。高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已經有了良好的閱讀基礎,但是如何能保持長久的閱讀興趣,自主完成整本書閱讀?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想方設法營造整本書閱讀氛圍,促進閱讀活動從“量的積累”過渡到“質的飛越”。例如閱讀法國文學家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時,學生必須靜下心來堅持閱讀,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才能真正融入文本。在閱讀中,指導學生進行“問題式閱讀”,閱讀之前,為學生精心設計若干問題,讓學生時時帶著疑問閱讀,才能保持探究的動力。如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探討小說中的“美丑對照”原則有哪些,思考雨果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有了問題串聯全文,學生才能更投入地閱讀;再有“人物閱讀法”也深受高中生的喜歡,在書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將描寫該人物的部分銜接起來整體閱讀,如狡詐陰險的克洛德、質樸善良的艾絲美拉達、忠誠正義的加西莫多等等,通過分析作者描寫人物的手法、特色以及情感,促進學生的閱讀思考,體會作品中表達的美與丑,善與惡。
3.2 創新整本書閱讀形式,促進閱讀思考。高品質的整本書閱讀不能只停留于淺顯的文字理解層面,更要把握作品的藝術魅力,在閱讀的同時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思考問題,提高閱讀效率。因此語文教師也要轉變閱讀指導觀念,創新整本書閱讀形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學習曹禺的經典作品《雷雨》時,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先在課堂上播放《雷雨》的話劇片段,展現文中的故事情節;其次,在初步閱讀的基礎上,邀請學生分角色扮演,再現《雷雨》經典故事,引導他們通過文本對話、揣摩角色而產生共鳴。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合理改編,立足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理解,創設新的《雷雨》劇情,更加扣人心弦。最后,有了濃厚的氛圍襯托,學生也就迫切地想要閱讀整本書,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深入文本內涵,促進學生思考,提升閱讀素養。
3.3 分享整本書閱讀成果,交流閱讀感想。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既要指導閱讀過程,也要了解閱讀成果,通過閱讀后的討論與分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判斷閱讀效果。因此在課后閱讀環節,規定學生在幾周時間內完成某本書的閱讀任務,在語文課前交流閱讀感想,再由老師和其他同學共同點評,以此保證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例如學完《林黛玉進賈府》后,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紅樓夢》,在整本書閱讀中進一步認識林黛玉、了解林黛玉,塑造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并對《紅樓夢》形成自己的個性解讀,同學之間交流閱讀感想,談一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分享整本書的閱讀成果,大家一起在閱讀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3.4 多元化閱讀,感受豐富的知識。新課標提出,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探討,而且需做好閱讀筆記,重視自主閱讀,不能讓教師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思考。在具體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聽取學生的建議,開展一些相關閱讀活動,如推薦好書等,同時制訂整本書閱讀方案。另外,教師必須注重多樣性閱讀。比如,在進行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必須緊密聯系該單元主題,搜集與課文中林黛玉、翠翠等重點人物相聯系的材料,有效地引導學生展開《紅樓夢》《邊城》的整本書閱讀。具體閱讀期間,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人物的詳細資料,并有效地做好讀書筆記,然后分組探討,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3.5 重視思想,明確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充分展現整本書閱讀的效果,有關部門、學校、教師必須充分注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方式,制定一些相關的規章制度輔助整本書閱讀的切實進行,進一步明確整本書閱讀目標、要求。學校需構建專門的整本書閱讀指導團隊,提升校園圖書館的各項功能,充分整合學生的建議,制定整本書閱讀目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充分使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對整本書閱讀方式進行落實宣傳,并協助學生設計合理的閱讀方案,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3.6 運用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對基于整本書的自主閱讀能力。人們學習就是為了掌握知識,隨著時間的飛速發展,社會的進步,要充實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并且增長智慧,從而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進步,現在社會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極其迅猛。如果一個學生不學習并且放棄充實自己,那么將無法了解和掌握這個社會的基本生存技能。而《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里面有很多談及做人、做事的問題,這對于我們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要知道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因為它不僅僅是作為文獻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更是因為古代圣賢對永恒人性和人類社會的深刻洞悉,集結了眾多古代圣賢的智慧。
總之,閱讀是人們塑造完美人格、提升自我文學修養的“捷徑”,并且深入閱讀的過程也能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體驗豐富的人生閱歷。高中語文教學強化整本書閱讀的教育引導實踐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重視并付諸實踐,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