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瑋
(江蘇省無錫市東北塘實驗小學 江蘇 無錫 214000)
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歷史中去,能夠作為一把打開文學殿堂的鑰匙,去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情境化的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漢字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識字的學習效率。只有通過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滿足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需求,為學生設置豐富獨特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識字能力。
學習漢字是學生學習基礎語文的第一步,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的啟蒙階段,需要掌握上千個生字,這對剛剛進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非常困難,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再加上傳統的教師都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通過反復的抄寫漢字,死記硬背對漢字進行掌握,這種方式過于死板和枯燥,學生不能夠理解漢字的含義,會逐漸失去對學習興趣,甚至會提出語文的學習,通過情境化課堂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融合,教師能夠很好的利用形象記憶的方法,利用學生的想象能力去發揮,并且了解漢字筆畫之間的聯系,這樣的學習模式更適合小學生這樣低年齡段的學生學習,不但能夠降低學習語文漢字難度,還能夠加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掌握。[1]
比如,在學習“告”字的時候,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猜燈謎的小游戲情境,我出了一個字謎,“一口吃掉牛尾巴”,用這樣字謎的小游戲去強化學生的印象,發散學生的思維,并且還有在“日”上“加”一橫“減”一橫的漢字小游戲,這樣讓學生去組合,拆剪,用這種簡單的游戲形式,開展識字教學。
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并不在于傳授本領和知識,而在于激勵和鼓舞,如果想要發揮出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真正作用,必須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識字情境評價,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耐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漢字一筆一畫寫出來,每一個漢字,教師都要進行分析,教給學生如何才能寫得更好,讓學生真正的了解正確的筆畫順序之后,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評價獎勵,如果有學生寫不出來,也不能夠呵斥和批評學生,這樣會打壓學生的上進心,要正確的引導評價學生,這個字的哪個部分寫的好,發現學生的優點,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信心。[2]
例如,在進行情境化的實踐教學的時候,我還注意按照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去引導學生,并糾正學生在自己記憶漢字的時候出現的一些小錯誤。比如小明在回答自己記憶“男生”的“男”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男這個字上面是一個田,下面是一個力,在田地里干活需要力氣,男生的力氣比較大,所以在田下面加一個力就是男字”。我對他進行了認可和表揚,這樣記憶“男”字非常好,想法很新穎,構建起了一個“在田地里干活“的小情境,與自己的生活聯系到了一起。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材知識都和學生的身邊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把語文課本上的主要內容和學生身邊的事情結合在一起,就能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印象,并且重視語文的學習,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結合實際生活,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課本和實際生活中的聯系,由此為基礎設置相應的情境。在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的實際教學當中,融入一些生活元素,用生活化的方式去構建相應的教學活動,不但能夠降低學生的恐懼感,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熟悉感和親切感。[3]
比如,在學習“明”的時候,我給學生進行了簡單的情境設計,“古代的時候沒有電燈,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什么時候才是明呢?”學生眾說紛紜,有的說白天的時候是明亮的,因為有太陽,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且說不止有太陽的時候是“明”,有月亮的時候也是“明”的,讓學生去聯想中秋節的晚上,是不是也非常的明亮?看到同學點了點頭,所以我接著說,“明”字就是有太陽,月亮組合在一起就是“明”字,通過這樣生活元素的融入,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當中,采取合理的情境化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還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通過情境化的教學環境也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的進行語文識字學習。在這樣的情境化課堂的識字教學環境當中,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識字教學的部分設置情境化的課堂,才能夠更好的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