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婷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實驗小學校 四川 德陽 618577)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當下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但是目前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為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課內和課外閱讀之間的有效銜接,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落實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夠與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一起進步。
通過將課內外閱讀進行結合,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及表現力,讓學生整體的語文水平得到提升。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進行傳統知識的傳授,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注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課內和課外閱讀的結合,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另外通過把課內和課外閱讀進行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內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優秀讀物,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文字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借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2.1 架設橋梁,找準閱讀銜接點。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也是對課內閱讀的一種補充和延伸,所以課外閱讀肯定需要建立在學生課內知識的學習之上,教師在參與中要指導學生掌握課內閱讀的方法,也要能夠幫助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更好地引導和把握。[1]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課內這一單元給出的都是一些民間故事,每篇故事都展示出了民間故事的藝術風格和特色,情節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愿望,彰顯了人物美好的品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神話故事類型文章的創作風格和特點,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選擇相關的一些作品讓學生閱讀,比如閱讀《西門豹》《包公斷案》等等這些故事內容,讓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神話還有民間故事這些作品的特色,這樣一來教師就找準了課內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在課內外閱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知識。所以在課內外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首先找準兩者結合的點,這樣擴展的課外閱讀才是有價值的。
2.2 學會歸納總結,運用閱讀方法。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僅僅讓學生進行閱讀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歸納總結閱讀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學生更好的發展。而且在語文新課標中也提出了我們的教學必須要注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讀懂文本并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希望學生可以運用學習的方法完成自主學習,所以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如人物描寫的技巧方法,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還有中心思想理解的技巧等等。[2]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時,這一課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一些方法,學會抓關鍵詞句,借助人物描寫的五種方法,從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來領會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具體的方法,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人物類文章,然后讓學生自己借助學習方法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這樣可以達到課內和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真正提升。
2.3 搭建交流平臺,探究閱讀成果。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閱讀成果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對自己閱讀的內容進行展示和交流,使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閱讀的樂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教師可以開展讀書匯報會,也可以舉辦閱讀交流會,或者讓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制作讀書手抄報等等,以此進行展評,或者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競賽,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閱讀的展示和交流中,在互相借鑒和分享中促進每一位學生能力的提升。[3]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內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和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加強課內外閱讀教學活動,找準銜接點,為學生搭建閱讀成果交流展示平臺,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