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意平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蓮塘小學 廣東 清遠 511500)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要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就要積極的轉變傳統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要基于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目標,同時結合現代教學理念合理制定語文自主課堂的教學策略。這種轉型,有利于提升學生們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充分的發散思維,具有較為明確的問題意識,同時能夠將以往被動的學習態度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動力,對學生們語文學科基本學習能力與綜合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為其后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礎。那么,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提升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課前準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針對自主課堂建設的課堂準備工作,我們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們兩個維度進行分析。針對教師而言,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應當基于培養學生們核心素養能力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教學要求,結合自主課堂的構建計劃,合理的制定課堂教學設計,在充分保障課堂教學過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加強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和高效性。
就學生而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前活動,結合自主學習的目標,對所學內容進行自主發現,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的完善自身的課程內容標準,實現在自主課堂上與教師的積極互動。
就自主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來說,這一部分是本篇文章探究的重點內容,同時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也是新課程教育改革與現代教學理念落實的主陣地。就課堂教學內容來說,正是課中教學環節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們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新課程教育改革對學生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目標,也能夠進一步凸顯出自主課堂教學的價值所在。那么,具體的教學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尊重學生們的課堂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語文教師對課堂的教學模式紛紛做出反應。一方面,保障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性,讓學生們能夠積極有效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升學生們的參與感,使每名學生的潛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應當注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打開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面,設計學生們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們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與問題意識。這也是基于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通過保障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思路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做法。[1]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為例。在講解第六單元第18課慈母情深這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們默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并通過閱讀將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做重點標記,細心的學生會發現文中涉及到很多反復出現的部分,比如……“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立刻”……“立刻”……“立刻”等,筆者鼓勵學生們思考,作者這種處理文章的做法,所要表達的效果是怎么樣的?激發學生們進行深度的思考,鼓勵學生們都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在課后還可以設計“小練筆”的環節,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們寫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表達“慈母情深”的感情,同樣有效培養學生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2.2 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習效率。就小學階段的學生們而言,他們的興趣愛好廣泛,個性特點表現突出,很容易對周圍的事物引發好奇心和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設計趣味課堂,利用趣味教學環境設計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課堂問題情景設計,來有效的鼓勵學生們積極的思考問題,并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來說也同樣重要。[2]
例如:還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為例。筆者在講解第七單元第21課古詩三首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對古詩詞的理解只是單純的記憶,并不了解其中所言為何。因此,筆者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作為輔助教具,用PPT向學生們展示詩歌意象,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詩歌意境,最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們思考,詩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通過對學生們進行完整的詩歌教學訓練,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們對詩歌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們的課后的理解記憶。
2.3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構建高效的自主學習課堂,還可以采取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新穎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們的小組討論,可以有效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總結出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3]特別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教師更應當鼓勵學生們積極的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不斷的思維碰撞,有效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并對問題有新的體會,很快的突破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如前所述,我們已經分析了自主課堂的構建課前準備,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出于對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還應當適當的分析自主課堂構建的課后復習環節。課后復習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能夠有效的鼓勵學生們對課堂所學知識理解的深化,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們在課后作業的訓練中,掌握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們的認知水平與實際學習情況,對課堂的教學內容做具體分析,以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發展的要求。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對學生們的認知能力進行檢測,全面的了解學生們的認知能力,從而安排課后復習的內容。著名的教學理論曾經指出,教師在課堂互動中要對學生不理解的東西,或者學生理解不到位嘚東西,應當立即進行解釋和補充。因此,在學生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制定合理的課后復習內容,對學生們的學習來說尤為重要。
為了立足于教學過程的總體性,在進行自主課堂的構建時,十分重視自主課堂構建的課前準備工作,同時將課堂教學部分作為整體加以分析,重點探究自主課堂的構建策略,最后還要對自主課后復習進行完善,才能確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完整性教學。只有做好課前自主課堂構建的準備工作,教學中做好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措施,才能確保學生們課后自主探究能力的真正提升。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自主課堂的構建工作反復進行探究,特別是語文教學,要充分肯定學生們對母語本身的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
本篇文章重點論述在基于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目標下,如何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自主學習課堂。對此,筆者提出了三點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并在此階段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