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晶
(長沙市芙蓉區蓉園小學,湖南長沙 410000)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法治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注重法治觀念的滲透,結合小學生的學情,轉變教學思路,從簡單的說教轉為生活化課程教學,通過情境創設、案例教學、生活熱點等多種渠道,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法治知識,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1]。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發展規律,積極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發現法治在生活中的應用和體現,從而使小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自覺進行法治學習[2]。
以五年級上冊第3 課“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為例,這一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了解煙酒危害身心健康,接觸毒品不僅會讓自己陷入危險,更會觸犯法律。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課前讓學生調查家人抽煙、喝酒的情況,讓學生發現煙酒的誘惑其實就在身邊;課堂教學中再結合相關數據、微課等,讓學生認識煙酒的危害。關于毒品的教學,在發現學生學完部分內容后對新型毒品的認識仍然不夠時,教師一來可以通過積極創設生活情境、列舉案例、播放禁毒宣教視頻、鏈接相關法律等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毒品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以及國家、社會對毒品的態度,加深學生對毒品危害性的認識;二來可以將學校小課堂向社會大課堂進行延伸,與當地戒毒所聯系并建立德育基地,定期帶五年級學生參加“6.26”國際禁毒日活動。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更能主動拒絕誘惑,提高防范意識,遠離毒品的危害。
法治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內容引入具體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對其進行法治剖析。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會明白,法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法治觀念,學會用法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3]。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6 課“我們神圣的國土”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眾多的國家,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文明旅游的意識,學會保護生態環境。如果單純地說教,學生肯定覺得枯燥無味,這也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收集新聞素材,將枯燥的說教轉化為一個個來源于生活的鮮活案例。例如,教師可以播放游客破壞名勝古跡的新聞視頻,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你認可視頻中主人公的行為嗎?你的理由是什么?如何保護世界自然遺產?有哪些做法值得提倡?”在小組探究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教師提供的資源包開展討論與分析,發表和羅列觀點,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自主收集和學習相關的法律常識,共同設計《文明旅游公約》,并確定落實公約內容的方法和措施。通過對生活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學生對法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并了解了豐富的法律知識,從而增強了法治意識,提高了法律素養。
網絡時代,學生接觸到社會熱點的機會增多,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看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社會熱點話題引入法治內容,幫助學生學會用法治思維解讀社會熱點話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與思維[4]。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4 課“我們的公共生活”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公共生活,樹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意識,知道只有共同維護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熱點話題,使學生懂得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該對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為負責。具體來說,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人不戴口罩的行為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部分學生受到網絡錯誤思想和言論的影響,對戴口罩行為產生了質疑。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人不戴口罩大鬧檢查點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思辨,讓學生用公共思維解讀問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使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合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小學生的法治意識比較薄弱,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和言論的影響,做出錯誤行為。而生硬的法律條文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容易接受和理解[5]。那么如何將“法言法語”轉化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童言童語”?教師可以積極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法治知識的理解,逐步形成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規范自己的行為[6]。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5 課“協商決定班級事務”教學過程中,共同商量班級事務要在一定的制度規范下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規則是大家制訂的,應合理參與規則的制訂并自覺遵守規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規則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班級制度大家定”的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現行的班級制度進行交流討論,并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班級制度,自覺遵守班級制度。學生在參與制訂班級制度時,容易出現“想一出是一出”的情況,容易在活動中引發爭執。對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新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校規等制訂班級制度,從而幫學生劃定討論范圍,確定正確的制度制訂方向,同時讓學生對這些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促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遵守這些規則制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策略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理論,通過生活化教學幫助小學生真正進行法治學習,學會用法治思想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將法治觀念、法治意識融入自身生活和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