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英
(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學,福建莆田 351111)
新中考政策要求初中生至少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同時改變了體育學科考核方法,提高了體育成績在中考總成績中的比重。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運動技能的考查,難以滿足新的體育中考的需求,因此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首先,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筆者經過初步調查發現,一些學校存在體育師資不足的情況,尤其是籃球、排球、足球專項師資不足的情況更為嚴重。一些學校現有的體育教師教學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1]。體育教師應對學生充滿責任心,積極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體育教學技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某些體育教師的技術水平不高,影響了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
其次,學生缺乏對新中考的認知。新中考對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但初中生對體育學科的認知程度較低,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普遍缺乏終身體育的意識。一些學生的思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需要教師為其講解新中考的概念。
再次,某些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不能滿足多元化的課堂需求。場地設施是高效開展體育教學的保障[2]。目前,大多數初中學校的場地設施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但某些學校雖然擁有豐富的體育器材種類,卻難以在數量上滿足學生的需求。還有一些學校場地緊張,特別是室內場地,不利于一些球類運動的開展。此外,某些學校忽視了對體育器械及場地的維護、保養,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最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輔助教學手段逐漸豐富,促進了中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阻礙了其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新的體育考試項目時就會有陌生感。一些體育教師習慣在課堂上采用示范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運動訓練。他們會詳細分解每個項目的動作,逐一為學生示范。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教師難以關注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也較少為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耐心的講解,不利于新中考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體來說,新中考體育考試制度對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課時的變化。新中考改革對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3]。在這一背景下,很多學校增加了體育學科的課時量,但也有部分學校僅在臨近期末時要求其他學科教師不能占用體育課。
第二,學生對中考體育考試改革認識的變化。不管在哪個學科的課堂上,學生都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認知程度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學生只有對考試內容非常熟悉,才能在平時的訓練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從而優化訓練效果。筆者通過對本地區幾所初中學校進行調查發現,體育教師能夠及時講解和介紹新中考下的體育考試政策,學生也基本了解了考試內容,但仍有很多學生并未真正重視體育考試,沒有及時轉變對體育鍛煉的觀念,盲目地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學習和訓練[4]。
第三,學生對體育考試改革內容的接受程度。面對新的體育考試內容,初中生的學習態度顯得非常重要。在新中考政策下,教師應引導學生重新認識體育課,讓學生主動學習新中考體育考試內容,而不再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指令練習,從而快速掌握運動要領。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時間有限,便難以熟練掌握運動技能[5]。
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對體育運動的熱愛程度也不一樣。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應深入了解每位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興趣、身體素質并結合其特點開展教學。教師應避免采用統一的訓練方式,以免加重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的負擔,而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優化教學方式[6]。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足球訓練時,教師可以先充分了解并記錄學生的體質狀況,如肺活量、心率、體脂等基本信息。針對體脂率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合理控制訓練力度,為其布置較為輕松的練習任務,在保證安全的同時,確保其積極參與運動。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融入中考體育的項目,讓學生熟悉考試項目。為此,教師要提前備課,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例如,中考體育通常會考查長跑、實心球、立定跳遠等項目,這就需要教師將這些項目融入日常教學中,然后從班級學生的實際運動情況出發,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這樣能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從而重視新中考體育,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積極參加體育訓練,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新中考體育政策下,教師應找準訓練點,針對考試項目進行專項訓練,一方面強化學生對新中考體育的認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某個項目的技能和技巧,使其樹立學習信心[7]。比如,在進行立定跳遠教學時,教師可以對立定跳遠時的助跑速度進行專項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原地跳躍的訓練量遠遠大于助跑訓練量,教師不能將助跑當作日常訓練的核心,而是應采取合理的策略,解決學生在跳遠時存在的遠度不足、力量不夠的問題。
體育運動中容易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危險,這些因素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信心[8]。因此,學校應保障學生參加體育訓練時的安全。為了防止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排除安全隱患,學校應未雨綢繆,進行科學的防范,及時檢修、維護體育器械和運動場地[9]。教師應在課堂上滲透安全意識,提醒學生關注自己的健康情況。在學生自主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關注學生的身體情況,給予他們更專業的指導,并教給他們一些實用的處理運動損傷的方法。
綜上所述,將體育學科納入中考,是我國中考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突出了體育學科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及時調整自身教學觀念,使學生積極參與訓練,提升身體素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