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欣 汪聚偉
(1.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2.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自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以來,信息技術隨之向著縱深的方向發展,1969年互聯網技術繼而出現,隨后,無所不在的網絡信息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方方面面改變著世界格局和人們的生活。該文在分析信息化數媒時代的特征表現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我國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問題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為信息化背景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一種思路[1]。
體育行業的信息化是體育產業發展中大數據積累的依據,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體育信息化的建立,不僅是應對體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而是利用大數據資源,整合民用、商用、競技用途的體育數據,運用互聯網開展體育工作,為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主觀能動性。目前體育信息化不完全適用產業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體育行業評價標準不一致,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數據采集系統完全不對應;二是體育采集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信息整合、共享都存在很大困難;三是信息化數據來源不明,對民用、公用的體育信息大數據采集渠道不一,標準不同,所以大多依賴人工數據,還處于比較低級的信息化服務體育行業的階段。
從來自美國的強大的情報收集和數據分析來看,全球范圍內,歐美國家重視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在體育產業中,美國發達的籃球、橄欖球等項目中,半數以上的職業選手,都是在專業情報團隊的幫助下分析賽事、汲取經驗,80%以上的球隊擁有專業科研團隊[2]。與這些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體育信息、科技情報的應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整個體育信息化系統仍有弊端,因此加強體育產業科技的信息化理論建設和實踐經驗,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后,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雖然同屬體育事業,但卻在各自的子模塊中,獨立體系、缺乏互動。在大眾體育中,由于其技術指導來源不夠專業,相關的運動知識、速度力量技術儲備較為欠缺,民眾在體育健身過程中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而競技體育在這方面確實飛速發展,不但有專業營養師團隊保障運動員飲食健康,更有專業大數據分析為競技體育提供準確的技術分析,加之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競技體育的發展遠遠超越了大眾體育。
從建國初期到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我國體育事業從全民健身普及體育運動,到競技體育服務于大眾體育,在制度規范管理、政策實施及經濟收益和社會地位等方面,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保障不均,大眾體育都明顯差于競技體育,使二者本應在共贏發展的環境下,卻出現資源配置比例失衡、經濟發展保障不均的現象,進而給二者共贏發展模式造成了較大的阻礙。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體育信息化也在悄然步入大眾體育事業和競技體育范疇,可是相對應的高端信息技術,如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精準測量技術等,仍然多應用于競技體育的范疇,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使運動員的實力大幅提升,競技能力也隨之不斷突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的世界紀錄,也為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歷史記錄再創新篇章。然而,大眾體育的對象范圍廣、針對性不強,需要多方位、大規模的經濟投入才會有所改善,所以相比競技體育的信息化發展,大眾體育信息化發展緩慢。
因此,國民體育產業信息化正在面臨一系列的挑戰,該如何應對新問題,如何開辟新路徑,是我國信息化體育事業面臨的挑戰,但同時大數據時代也是大眾體育事業和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最佳契機。
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兩大組成部分,它們相輔相成、雙贏共生。在建國初期,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都不樂觀,國家面臨百廢待興之勢,體育發展被作為服務國家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一項任務,全面增強人民體質是當時體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而競技體育是為了支持大眾體育的發展,主要目的在于參加運動會。考慮到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在經濟利益方面的不同,它們的目標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因此,二者戰略上的同步發展,可以有機結合兩種體育,拓寬產業領域,使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共贏共生、長久發展。
大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大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發展的保證。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終極目標就是全民健身,確保人民身體的優良體質,所以,大眾體育的發展全面化、普及化,才能確保競技體育更進一步的發展,攀登國際體育競技新高峰。二是大眾體育為競技體育培育儲備選手。大眾體育容納了多項體育競技元素,在競技體育的發展過程中,大眾體育為其儲備能量,在雄厚的基礎之上,“金字塔”式選拔人才[3],為競技體育輸送大量資源,大大穩定了競技體育的持續發展。三是大眾體育發展演變出競技體育。在古代,人類社會活動主要有生產、宗教、軍事等,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體育產業伴隨而生,并逐漸分離化、專業化發展。
競技體育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一種表現,屬于體育事業中的精英項目,引領著整個體育領域的發展,不斷地促進大眾體育水平的提升,同時一定范圍內催化國民經濟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是競技體育推動大眾體育發展。自我國參加奧運會以來,國民熱情隨著奧運成績的突破幾度高漲,極大地促進了大眾體育的發展,國民健身熱情大幅度增高。我國的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逐漸大眾化,民眾參與度極高且參與范圍廣。二是競技體育規范了大眾體育的活動內容。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雖然各有專攻,但是它們在運動本質上具有共通性。競技體育為大眾體育提供了技術規范、科學技能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明確了大眾體育的發展方向。
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分別在不同方向展示了人類運動健康的積極理念。兩種體育的發展都是以群體性活動為基礎,使人們在體育過程中放松身心,愉悅精神,體驗一種群體性的快樂,緩解生活工作壓力的同時,強健自身體魄。體育運動雖然愉悅身心,但也需要科學管理,在有序的環境下合理開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正可以將體育運動有序統計,運用大數據管理測試與人民最佳匹配的體育運動,有效地開展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共贏模式。
體育產業史告訴人們,無論是大眾體育還是競技體育,其發展都離不開信息科技的進步。如我國體育科研人員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備對著名運動員劉翔的跨欄動作進行了分析[4],發現他雙腿不均勻的受力影響了極速的突破,進而設計了專項恢復訓練,劉翔最終圓了奧運金牌的夢想。可見在科技引領創新的大背景下,組建科研團隊,攻克競技難題,合理開展信息化與體育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打造大數據下的體育產業體系,將為我國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創新,開辟新道路。
終身制體育意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眾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地參與體育項目,無論是大眾體育還是競技體育,終極目標都需要終身制體育體系的培養[5]。按照人類各個年齡分段,可將終身制體育體系的培養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在青少年時期培養體育精神的長久堅持,長期有效地開展學校體育活動和廣播體操,建立網絡化記錄模式,為下一階段做好準備;第二階段,通過開展適合青壯年的體育運動,讓青壯年形成終身意識,如加強保養型體育項目(瑜伽、健身操、單車操等),信息化保存參與者記錄,持續加強終身制體育體系;第三階段,通過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運動,完善記錄個人情況,可以將老年人身體狀況和體育鍛煉情況相匹配,優化體育培養體系[6]。只有建立網絡科學性培育,才能讓運動者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最終獲得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有效提升。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新的機遇,改變了傳統的體育模式,更有力地促進了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相互結合與發展,為大眾體育提供了無限發展的空間,也為競技體育選拔儲備人才,二者將會在大數據的應用中迅速融合、共生共贏。體育事業是體現大國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外交手段,我國的信息技術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大數據與多個行業的有機融合,已經彰顯了其獨特的優勢。體育事業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完美創造信息化在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更大突破,仍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其最終的目的就是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在信息化時代,實現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在信息資源方面的高度共享,從而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體育強國目標的逐步實現,體育產業將會對國家經濟增長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因此體育事業中數據化管理作為科學依據運用的重要基礎,對體育信息時代的發展及應用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