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美
(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互聯網時代造就的新貿易方式——跨境電商,近年來獲得飛速發展。在傳統外貿增長出現疲軟的背景下,這種盛行于全球的零售新流通模式,成為推動外貿增長的助推器,未來國際貿易競爭的焦點也逐漸集中在跨境電商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2019 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態勢,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為1862.1 億元,較上年增長38.3%,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在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電商企業也把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跨境貿易各個環節,節約了時間成本和經營成本,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了,跨境電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廣西也相繼出臺了《廣西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 《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實施方案》 《中國(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廣西跨境電商營造有序、健康環境的同時,也帶動其持續快速發展。
廣西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持續快速發展,2016-2018 年分別為330 億元、425 億元、570 億元,占年度進出口交易額的比重為10.4%、11%、13.9%,2019 年上半年跨境電商交易額322 億元,較上年增長29.6%。
2014 年8 月南寧獲批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試點,2018 年12 月南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開區運營。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單一窗口”平臺升級改造完成,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平臺建設平穩發展。截至2020 年11 月30 日,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共完成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業務3791.01 萬單,交易額18.4 億元,同比增長211%,排名穩居全國前列。依托南寧綜試區建設,輻射東盟的跨境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步伐加快,南寧市將成為聯通中國、東盟兩個市場的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人民幣結算中心。
自廣西實施“電商入桂”“電商東盟”政策以來,已有阿里巴巴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一批跨境電商企業深入廣西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發展勢頭強勁,成為跨境電商領域的領頭羊。在它們的帶動下,廣西多家中小企業在保持傳統外貿經營模式的前提下,也躋身到跨境電商市場以求更好的發展,廣西跨境電商行業迎來發展的重要時刻。
廣西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自古就有農業合作的基礎。近年來,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 年廣西與東盟國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廣西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三成多,越南成為廣西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
邊境城市東興、憑祥創新發展跨境電商模式——“互市貿易+跨境電商”,通過邊民互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管理跨境電商市場,推動邊境產業轉型升級。2019 年廣西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1090.8 億元,在全國沿邊省區中排第一位。外國貨品進入廣西后通過電商形式銷往全國,促進了當地電商發展。
中國交通物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沿海地區為8%,內陸地區16%,而發達國家僅為4%,高額的物流成本成為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瓶頸。廣西地處祖國邊陲,跨境物流通道還不夠便捷,物流配送周期長,導致物流成本增加。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廣西跨境電商的發展。
傳統外貿企業拓展跨境電商業務面臨著兩個難題:一是缺少跨境電商人才。開發跨境電商業務,必須在企業規劃、產品設計、備貨、風險控制、資金投入等進行運營,這對傳統的外貿企業來說是不適應的,缺乏熟悉跨境電商業務的人才來開展工作。二是,風險高。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需要企業自行把握市場風向,判斷消費者喜好,根據判斷去選品或設計產品,選品一旦錯誤對企業就是致命的打擊。選品完畢之后還需要自籌資金備貨,找海外倉,資金風險和壓貨風險都是非常高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積極性。
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2019年跨境電商企業對大學生需具備的素質要求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積極主動有目標感、責任心和敬業度、持續學習能力、工作執行能力等。當前的人才存量及人才結構明顯跟不上發展的要求,不管是知識結構還是能力要求,都出現較大斷層。跨境電商業務傾向于實踐操作,但在教學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存在,教師更多的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盡管近年來高校增加了實踐性教學活動比重,但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重理論輕實踐模式培養出來的跨境電商人才與用人單位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訪談、協會調查等方式,把握產業瓶頸及企業真實訴求,出臺關于加快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傳統外貿企業拓展跨境電商零售業務,跨境電商企業繼續擴大業務規模;支持企業打造廣西品牌,通過海外倉建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產業要素聚集,培育重點園區;支持建設培訓基地及跨境電商活動,優化發展環境。這些政策措施可以讓更多跨境電商企業享受到政策改革紅利,助推地方外向型經濟持續發展。
南寧成為面向東盟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地。在大力發展南寧綜試區的基礎上,完善跨境電商通道,形成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公路運輸方面,通過與邊境口岸聯動實現直達運輸;鐵路運輸方面,加快南寧國際鐵路港的建設速度,跨境電商班列的合作進程駛入快車道;航空運輸方面,在“南寧-胡志明”國際貨運航線開通的基礎上,繼續開通南寧-香港-泰國、南寧-曼谷等貨運航線。海路運輸方面,依托北部灣港口群開展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
當前,直播帶貨成跨境電商新風口。2020 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為直播帶貨提供了機會,激活了全國經濟,這一形式也深受東南亞消費者歡迎。和國內電商直播相比,跨境電商直播還要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所以對直播帶貨主播的要求較高,需要精通本地語言、了解帶貨產品和當地消費習慣,另外還需要相關配套的設施、安排客服人員及時解答潛在購買者的疑問。
Lazada 首個跨境創新中心2020 年6 月在南寧綜保區正式啟用,吸引了一批具有廣西本土特色及優勢的企業入駐。自成立以來,開展直播數百場,為華為、環球易購、Tomtop 等30 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提供服務,扶持、孵化和服務400 多家中小跨境賣家,培訓1000 多名跨境電商人才,服務中心直播基地已有200 多名東南亞主播在線入駐。
南寧具有自貿試驗區、南寧綜保區、南寧綜試區“三區疊加”的優勢,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通過南寧進出中國大門的跨境商品越來越多。南寧郵局海關不斷學習跨境電商發達城市的通關監管模式,并進行創新,在全國首創“三合一”集約式監管模式,即國際郵件、跨境電商、國際快件等多種業務可實現在同一場地作業、同一時間清關,真正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將總體出口通關時間從8 小時以上壓縮到了1 小時左右,日均監管能力達到了100 萬票以上,提高了跨境電商進出口通關效率和企業競爭力。
通過企業走訪、專題會議、高管沙龍等多種方式宣傳,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嘗試建立跨境電商團隊,應用跨境電商手段拓展國際市場,切實發揮跨境電商在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跟蹤服務有意落地的企業,推動項目盡快落地。針對產業短板及瓶頸,確定招商方向,廣泛了解接觸,謀劃新項目,加強對接,不斷增加有質量的產業主體。
人才是企業第一生產力。一是建立連接政府、企業、高校、創業者的電商創新創業網絡,舉辦電子商務創業大賽;二是舉辦電商好講師大賽,選拔優秀講師人才,組建電商講師團,開發電商培訓課程體系,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培訓。通過企業與高校的產教融合,建設跨境電商實訓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廣西啟迪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啟迪跨境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在2019 年入駐南寧綜合保稅區,充分發揮啟迪控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基地布局的有利條件,匯聚一流大學的科研、人才優勢資源和啟迪控股的科技服務集群優勢,開展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啟迪跨境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在加快培養跨境電商領域的高素質人才,為廣西跨境電商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血液、新活力,助力廣西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推動中國—東盟的電子商務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