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風萍
(新疆博樂市烏圖布拉格中心學校 新疆 博樂 833404)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培養更優質的學生,必須從小學做起,對教育事業進行深化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文學素養的培養、語文基礎以及學習思維的構建,同時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此背景下,以合作學習為途徑的教學方法逐漸出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語文教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科學劃分學習小組是開展高效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切忌隨意分組。由于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習能力存在部分差異,科學合理的分組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互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教師要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實現好學生帶動學困生,通過多元互動,進行共同學習,推動共同進步。在分組過程中,合作人數主要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配,所以教師必須要合理的設置小組人數,為每個學習小組布置多元任務,通過語文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小組自主探究,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前,我從朗讀能力、閱讀能力、性格、學習態度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為學生進行分組。《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條理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在內容和地位上是并列的。因此,在布置預習任務前,我要求組內4名同學各負責一個自然段的解讀。在組內選擇一名組長負責整合組內各位同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并負責課文的整體解讀。在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各組成員展示合作成果,組內朗讀能力突出的同學可以展示自己的朗讀成果;組內閱讀理解能力較為優秀的同學,可以幫助組內其他同學理解課文,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鍛煉組內成員的思維能力;同時,組內性格內向的同學也能受到其他同學的啟發,慢慢踏出展示自己的第一步。教師在這樣的小組合作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優點互相影響,提高學生在互幫互助過程當中的學習動力。教師也可以讓小組長發揮自身在組內的優勢,注重觀察成員在學習當中的實際狀態,及時匯報。教師要開展科學的引導工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汲取到學習的養分。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需要明確小學語文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師生共同制訂小組合作學習目標。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而使得其在課堂學習中更具針對性,有效提高小學生合作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最大限度發揮,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積極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創設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篇課文寫的是西沙群島的美景,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西沙群島的美景?”“想!”“現在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西沙群島的視頻,回家你們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講一講西沙群島的樣子,可以扮演導游的身份進行生動的講解,這樣沒準就能打動你們的爸爸媽媽,將來抽空帶你們去西沙群島旅游呢!”看著學生激動的表情,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導游的角色,給其他組員講解,以為回家給爸爸媽媽生動地講解奠定基礎。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情緒高漲,非常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情,其效果要比傳統的教學更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但這也離不開老師等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努力創新,從而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推動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