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通浪
(贛州市文清外國語學校 江西 贛州 341000)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藝術與技術良好結合的綜合性藝術,可以對動與靜、時間與空間、造型與節奏進行有效融合,優秀影視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精華,蘊含著豐富、珍貴的思想、藝術涵義[1]。作文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運用形象、生動、有感染力的影視作品開展寫作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素材積累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促進教學目標的確切落實,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朱熹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所以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動力。而影視作品有著較強的立體性、靈活性、以及感染力,對其進行運行可以有效創設教學情境,使其思維變得更具活力,進而幫助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進入寫作意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資源,但是即便教師再三對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強調,學生也無法在文章中投入更多關注。而通過對相關影視作品的欣賞,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引導,使其能夠將優美文章變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并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再如:在景物描寫作文創作過程中,學生不知從何下筆,因為腦海中沒有相應的景色畫面。此時教師就可以對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播放,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對相關畫面進行構建。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視頻中展現景物的思路以及重點進行討論,并適當的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景物進行描寫的欲望,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景物進行刻畫的能力,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寫作學習過程中,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困擾學生的重要問題。高中階段學生課業十分繁重,其所擁有的課余時間十分有限,所以教師通常會在教學活動盡可能幫助學生對更多素材進行積累。而影視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可以使學生自身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提升其素材積累的豐富性。并且與在教學中對寫作素材進行硬性灌輸對比而言,通過引導學生對影視作品的觀看,能夠讓學生獲得各不相同的啟示,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2]。在對影視作品進行選擇時,教師可以將影視作品當作依據,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選用,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更好的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對《雷雨》進行教學時,教材中基本都是臺詞對白,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時具備較強難度。此時教師可以對話劇《雷雨》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理清故事中任務的關系,進而感受到文章中展現的種種矛盾,讓學生心靈受到強烈震撼。這樣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可以對《雷雨》中的故事進行靈活應用。運用影視作品開展教學,不僅可以更加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寫作素材。
在影視作品拍攝過程中,通常會對諸多細節進行有效刻畫,還會對一些需要重點強調、突顯的人、事、物等更多鏡頭[3]。而在寫作中也是如此,在對人物進行描寫時會對人物自身所具備的相應特點進行重點描述,如:語言、動作、神態等,以通過相關方面的描述展現人物特點。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對刻畫人物的相關視頻進行播放,引導學生依據視頻內容對其中展現人物特點的方法進行分析。為了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影視作品進行選擇,如:《歡樂頌》中五個有著不同個性的女孩,第一季中樊勝美的一場哭戲,充分展現了人物所具備的矛盾情緒。通過對此段視頻的播放,引導學生對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進行分析。這樣學生會在對影視作品進行觀看的過程中,重視對作品相關內容的分析,進而得到眾多收獲。有利于學生寫作技巧的不斷提升,使其創作變得更加生動與豐富。
在寫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視野對其寫作水平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影視作品的應用,讓學生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豐富學生自身的知識面,使其能夠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對優秀的文學作品的改變,創造出了眾多深受人們喜歡的影視作品,例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紅高粱》等。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對一些比較有意義,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片段進行節選,以調動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相應的影視作品,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對多種的文化風采、風土人情進行了解。例如:外國電影《模仿游戲》中,對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歷程進行了有效介紹;再如:在電影《建國大業》中,對諸多為祖國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刻畫。通過對影視作品的觀看,在有效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相應的寫作素材進行積累,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此外,還能夠對學生觀念產生相應影響,從而為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在高中寫作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影視作品的應用,有助于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大力促進高中寫作教學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