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圖
(河北省新河縣候家莊中心校 河北 新河 055650)
對于我國的中小學生而言,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使其在未來走得更遠,語文學習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還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當前的語文教育中,尤其應該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每一個學生基本的情緒訴求,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得以體現。情感教育對于學生們來說,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發展狀態,進一步影響性格的養成以及以后自身的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而言,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發掘和培養情感意識,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1.1 情感教育的作用。從大方面來談,情感教育理念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不同于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更加主張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包括他們的情緒波動以及一些對于生活的感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所學專業,以及自己掌握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和情感發展狀態[1]。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課程的講解,以及益智故事的分享,引導學生們形成樂觀的、積極向上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們客觀看待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客觀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多多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社會性情感,從而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
1.2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特征。
1.2.1 情感性。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其中充斥著大量的情感流動,無論是教師和作者的“情感交流”,還是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的情感交流,都是體現了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感性。在課堂分享的過程中,教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入了做為教師自身的理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獲得了來自作者和教師雙份的情感。因此,在教師和同學們的交流中,教師獲得了教學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有了知識的獲得感和快樂感。
1.2.2 形象性。小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身心發展狀態下,其價值觀念,性格特征都在發展的初期狀態,在情感理解上還存在不足[2]。小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基本以直觀的認識為主,很難直接將我們所處的客觀世界直接與具體事物聯系在一起,所以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使其能夠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情感體驗,促進其情感發展。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教師一般會善用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對于事物的直觀認識,再加上教師合理的語言表達激發學生想象能力的產生。因為,小學階段的兒童認知發展以及他們的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2.1 教師注重自身的情感修養。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主要角色,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需要具備很強的同理心和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學生們的情感訴求[3]。首先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養,對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教學態度有嚴格的要求。其次,教師應當注意自身生活和工作相區分,具備把控自身情感發展的能力,教師把控好自己的情感并有正能量的輸出才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比如在《背影》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先進行自我學習,將自己的情感帶入進去,對文章有一個更深的感悟。這篇文章描寫的是朱自清和自己父親的分別,表達了父親與兒子之間各自感受著濃濃的愛,但也克制著自己的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文章與自己的經歷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2 充分地挖掘課本當中的情感因素。對于教材的理解,作為教師而言,首先要充分的去了解教材的背景,細化到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落,認真去揣摩作者所架構的知識背景以及表達的情感方向。通過自身的理解以及借助一些視頻或者其他渠道的了解,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傾向,再把這種感受傳達給自己的學生。例如在《奶奶的白發》這篇文章中,教師首先是先要求同學們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對生字、詞語做出基本的講解,最后通過奶奶與孫子的對話,讓同學們感受奶奶與孫子情感的深厚。
2.3 創設教學情境。作為教師,要善用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教學手段去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比如,“創造情景”是情感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在課堂上通過輔助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師可以多媒體改善單一的教學條件,可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心靈情境和物理情境,有目的地刺激學生的情感體驗。對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可以善用圖片、視頻、音樂等方式,形成一個有趣的、良性的教學環境。比如,在一起學習《草原的早晨》時,教師就可以播放有關于草原歌曲和視頻,讓同學們提前感受草原的氣息;甚至可以利用草原的主題,進行一次小組演化,自主分配角色,進行一次“草原上的表演”。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們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教育的對象是處在情感豐富和思維活躍的兒童,他們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飽有極強的責任心,熱愛自己的崗位,豐富自身的修養,用自己的情緒和正能量來感染學生,使他們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