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寧
(福建省廈門市江頭中心小學 福建 廈門 361000)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東尼·博贊創造的一個組織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時一種可視圖表,一種整體思維工具,可應用到所有認知功能領域,尤其是記憶、創造、學習和各種形式的思考。它被描述為“大腦的瑞士軍刀”[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查找、理解、欣賞、評價的語言應用能力,這些都屬于思維活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閱讀教學,就是對學生思維的有效訓練。在學生自己動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好奇心及求知欲被激發出來,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形成分析、思考、質疑的自主思維的學習模式。
為了更好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中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筆者結合中年級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研究文本,嘗試著構建了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力求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助力閱讀教學。
2.1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初,教師就應根據文本內容設計一個與之相關的合理情境,不僅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誘發學生主動閱讀,自主思考,為下面尋找確定思維導圖形式和主旨關鍵詞作鋪墊。
2.2 整體感知,確定形式。學生閱讀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結構上多思考,在腦海中形成初步概念之后,選定合適的思維導圖形式準備繪制思維導圖。
2.3 自主學習,凝練關鍵。為學生留足時間細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動閱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文本中圈畫、批注,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并將這些感受凝練成每個分支的關鍵詞。
2.4 合作促讀,繪制導圖。在每個學生都已經充分閱讀、充分思考,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為了繪制一幅小組代表性思維導圖,在規定的時間促使下,學生們會不由自主的進行真正的合作學習,或討論、或質疑、或贊成、或反對,有的同學負責梳理關鍵詞,有的同學負責在紙上繪制思維導圖,在激烈地爭辯中一張張導圖新鮮出爐了。此過程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也鍛煉了孩子們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2.5 匯報點撥,完善導圖。在作品匯報環節,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小組在匯報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主旨關鍵詞、層級結構、分支關鍵詞的選取等方面進行介紹,多問孩子“為什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梳理,并對重難點部分進行深入研討。同時,要提醒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取長補短,完善思維導圖。教師要從中多鼓勵、多肯定,有助于學生保持對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6 總結全文,方法指引。在最后的總結階段,教師不僅要對文章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進行總結,還要就思維導圖繪制的方法進行總結,和學生一起梳理繪制步驟方法,糾正學生在繪制時出現的共性問題,為下一次繪制導圖做準備,同時激勵學生主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平時的閱讀中,助力閱讀。
3.1 自主閱讀,繪制篇章導圖。推薦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課外閱讀,鼓勵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初期,引導學生運用在課堂上所學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根據篇章文本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導圖獨立繪制篇章思維導圖。
3.2 主動分享,增減匯報導圖。此時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根據課外閱讀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會,其中環節一就是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獨立繪制的篇章思維導圖。此時就可以看出學生思維的不同,同一篇章內容,有的同學選擇結構導圖,有的同學選擇人物性格導圖,在展示匯報中碰撞出火花。在交流之后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導圖進行修改,進行二次繪制。
3.3 合作探究,初試整本導圖。在有了篇章導圖的訓練基礎上,倡導小組合作將篇章導圖的繪制方法用于整本書的繪制導圖中。在小組合作中,優生可以盡情分享自己的思考,主導繪制過程,后進生也不會畏難,在同學的幫助下可以慢慢地掌握繪制方法,且在小組中無壓力的提供自己點點思考,降低閱讀難度,從而培養閱讀能力。
3.4 獨立探索,繪制整本導圖。在以上三個環節基礎上,鼓勵學生獨立繪制整本書的思維導圖,雖然難度增加,雖然孩子現在很難將整本書的內容全部囊括,也許還存在邏輯上的問題,但是孩子們繪制導圖的熱情卻很高,樂于繪制,勇于分享。
將思維導圖引入中年級語文課堂已經一年多,學生們可以根據課上所學的思維導圖繪制模式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愛閱讀,能閱讀,到析閱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