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職業技術學校 王 偉,秦學明,劉玉平
2018年11月,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示范專業通過復核并開始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我校緊緊圍繞“服務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工作任務,堅持以品牌打造為切入點,促進我校汽修專業群及其他專業共同發展,積極示范引領區域內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成為宜賓“8+2”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蓄水池。本文圍繞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示范專業建設所提煉出的成果進行描述,以期待給讀者帶來專業建設的靈感與思路。
學校積極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改革傳統的學徒培養方式,主動服務成渝經濟圈汽車產業發展,牽手宜賓市相關企業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引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入校辦廠,試點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再創建2 000 m2的場地引企入校,建設汽車售后全產業鏈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前店后校”的辦學模式,建立起“學校+企業”共同育人的平臺,形成“教師+師傅”共同參與教學的方式,創新并實施“校企共建專業、校企共育人才機制”。
(1)找到“X”證書技能點進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內容的路徑。探索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1+X證書,對接1+X證書職業技能考核標準,制定“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制度體系架構,以“X”證書考核內容為基礎,以“X”證書考點為依據,開發教學任務與載體。將“X”證書培訓過程與學歷教育專業教學過程統籌組織、同步實施。使X證書培訓內容與學歷教育的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實現無縫對接。
(2)創建以“職業行動能力”為主線,“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開發課程的模式。通過市場調研,形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表和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工作分析表,并根據數據,同時結合國家職業技能考核題庫確定了68個典型工作案例,其中中級工層次36個,高級工層次20個,技師層次12個。將中級工層次36個典型工作任務和1+X證書中的考核點進行融合和分類,將其融入到課程中再進行課程開發。
(3)新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五育并舉”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以“五育并舉”為抓手,全面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工程,開設專項課程,將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培養和思政教育融進課堂。
(4)對標生產崗位實踐需求,開發工學結合課程,編制課程標準。對標生產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和內容,以“能力本位,工學結合”為基礎,在企業、行業技術能手和課程開發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了課程開發流程,按照課程開發流程對5門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開發。
(5)開發活頁式工作頁,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技術。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汽車新技術,使學生學習內容和企業實際生產實現無縫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編寫了5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活頁式工作頁。
(6)開發教學資源,完善課程資源庫。推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學校以示范專業建設為契機,校園信息化建設全覆蓋,所有教室均安裝好班班通信息化教學一體機,建成信息指揮中心,構建智慧化校園。同時以“需求為導向、標準為引領、技術為驅動”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資源庫建設,目前已完成5門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工作。
學校在師資培養方面創新采用了“內培和外培”培養模式,借助學校成立的市級“汽車技術研究創新工作室”和“汽車維修技能大師工作室”對教師進行長期、有計劃地培訓。同時采用教師互培計劃,利用每周教研活動時間,每位教師確定一個內容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帶著教學任務和工作任務學習,在學中做、做中學、做中研,教學能力顯著提升。
(1)新建“產、學、研、培”一體化車維修實訓基地。學校新建6 000 m2的“產、學、研、培”一體化汽車維修實踐基地。在硬件投入和企業合作方面進行“共建、共享、共管”。產——引企入校,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生產;學——學生學習,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研——利用“汽車技術研究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平臺開展技術創新;培——開展社會培訓工作,完成對外培訓任務,實施技術扶貧策略。
(2)創新院校合作,資源共享,硬件投入錯位發展策略。為使資源配置最優化,設備利用最大化,硬件投入有效化,在硬件建設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與區域內的某職業技術學院在硬件投入和建設方面進行院校合作,資源共享,設備共用,采取硬件投入錯位發展策略。
(1)加強國際交流,堅持雙向互動。我校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和合作協議,對接宜賓三江國家級開發區戰略發展目標和成渝經濟圈的建設,實踐“引進來,走出去”國際交流新格局,聘請德國汽修專家到校培訓師生,送骨干教師赴德國學習,引進德國IHK汽車機電維修技師培訓標準和課程。
(2)拓展國際視野,開設汽車維修國際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知曉國際規則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積極組織師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了解國際前沿技術。與德國手工業行業協會開展國際合作,開設德國IHK汽車維修機電師高級技工班,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知曉國際標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校企合作,制定專業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的制定是課程順利實施的依據,課程標準是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制定實施方案、規范教學過程、指導任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等的總要綱領。在示范專業的建設中,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了“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標準開發流程。
(2)工學結合,修訂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授課計劃與教案。工學結合修訂并完善了專業課課程結構、授課計劃和教案模板,規范了格式,統一了要求。
(3)行業規范引領,制定汽車維修操作規范。對標行業標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汽車維修操作規范。
基于職業院校的發展,專業建設永遠在路上,因為只有師強專業才能強;專業發展,學校才能得到發展,通過對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示范專業建設部分成果的展示,希望能夠對各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上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