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昊 江蘇省無錫市尚賢融創小學
在體育教學階段,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實現教育教學創新的舉措,在實踐的過程中,更考驗考試的能力、學生創新思維、運動鍛煉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教師開展一系列的實踐與探索,此時體育教學活動才能融入學生全面發展階段,明確在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有關于自身運動鍛煉能力、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意義,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對此筆者將結合實踐,開展細致化探究如下:
小學生處于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不僅要將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有關于學生性別、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教師也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是因為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不同,所以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期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1]。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開展體育運動鍛煉,能選擇更適合學生的運動鍛煉項目,是讓學生發展身體機能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運動鍛煉的趣味性,學生對體育課堂的接受能力顯著提升,此時的體育課堂能助力學生的成長,是一種創新策略。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學改革始終能與學生發展相適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小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運動鍛煉的過程中。
在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更關注學生運動鍛煉技能的引導,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好各種動作,通過實踐強化自我的運動鍛煉技能,在過程中學生能掌握技能,但是自我的身體不能得到鍛煉,身心未能受益,體育教學價值未能充分展現,學生的自我成長、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優化體育教學活動,需要將課程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身體,在實踐的過程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以及成長過程中,能獲得良好運動鍛煉能力的支持。
在小學生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學生的性別、素質、興趣愛好等,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情況,探索提升師生互動交流效果的相關舉措,其中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師生互動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后,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溝通,教師幫助學生處理學習困難問題,同時也是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方式。有效的互動交流,能夠讓學生提升體育課程學習的自覺性,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運動鍛煉的快樂,在體育課堂之中的參與性也會進一步提升。教師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最初可能是設定一個方案,更多的是讓學生去實踐,也就是說在交流期間,學生有創新探索的意愿,通過互動能夠精準地傳遞到教師的耳中,通過互動拓展創新性思維,學生在創新探索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的有利條件。
小學體育教學階段,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要保障課程教學環節設置的可行性,也就是說教師結合學生情況,確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方式,完善課程教學方案。在體育課程教學階段,教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優化的基本過程,教師要持續發現問題,并找出問題處理的方式,讓學生在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相應的條件。教師讓學生遵守原則,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具體的教學策略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學生體育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學習期間,能夠保持前進的狀態,離不開自我的質疑能力。在體育知識學習階段,學生能及時提出問題并勇敢質疑,那表明學生在認真思索教師所講解的知識,目的是理解知識的內涵以及實際意義。在運動鍛煉期間提出自己的主意,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活動之中,學生能獲得檢驗真理的機會。教師幫助學生強化質疑能力,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標為基礎,是一種可行性的教學方案。
教師在帶領學生“跳遠”練習的過程中,首先花費一點時間,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觀察這項活動,并掌握跳遠的動作要領,隨后教師給予相應的解釋以及指導,學生能明確肢體動作要點,認真參與訓練,即便在具體實踐階段,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學生學會質疑,教師給出相應的解答,在討論與分析的過程中,個人的鍛煉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不斷提升,還能實現探究能力發展的目標,自我的創造性思維,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
教師在傳統體育課堂教學階段,忽視小學生身心成長發展需要,更注重學生技能引導是常見問題,學生要掌握教師所傳授的動作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地位。在實踐階段,教師把控教學過程,按照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做好技能的傳遞與訓練指導,這種教學方式較為落后,而應用創新策略,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能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到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有諸多的弊端,教師要將趣味化的教學策略應用,通過變革教學方式的途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與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但是學生是學習階段的主體,想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找到符合學生年齡、性格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能保持一個放松的狀態,那么不僅能發展自我的創造性思維,還能強化創新能力。
學生在知識探究階段,是否能理解課程知識、明確事物本身的聯系,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觀察能力。體育課程之中,學生對體育項目要有細致地觀察與思索,學生要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并展現其他媒體課件的展示動作,經過動作的技術分析,探尋技術要領,此時在技能學習階段,保持細致認真的態度。觀察能力也是課程知識深入探索的條件,學生的好奇心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突出體育教學要點,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探究活動之中[2]。
在體育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強化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比方說在課前或課后,教師推薦學生觀看東京奧運會100米跑競賽視頻,觀察運動員的發力方式,以及在比賽過程中為提升跑步速度的個性化鍛煉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受到啟迪,能夠強化自我的好奇心、探究學習欲望,而且對100米跑有不一樣的認知,以后自己參加班級競賽活動,也會嘗試自我訓練,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比賽方式。
創新性思維培養更講究自然而然、順勢而為,如果學生對教師存在排斥心理,學生的學習以及實踐就會面臨諸多問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是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意識的有效方式。在體育教學階段,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用豐富、幽默的語言,將師生之間的距離感降低,讓學生更加信任教師,那么接下來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計劃的落實,就會更加順暢自然。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之后,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回歸到課堂,對體育鍛煉有自我的認知理解,不斷提升自我的主觀能動性[3]。
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教育指導,認可學生的進步以及成長。在體育鍛煉期間,總有一些學生,因為各方面原因,不能有效參與運動鍛煉的過程。教師對學生及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運動鍛煉的困難。而且教學實踐階段,教師能認可學生的進步,保持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學生能有效掌握體育知識,在體育項目之中強化自我的實踐技能,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體育課程之中,獲得鍛煉創新性思維的機會,還能掌握更多的課程知識。
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提升學生思維靈活性。學生保持思維靈活性,前提條件是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才不會受到限制。教師構建體育課堂,需要將教師的主導地位展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在交互以及協助的過程中有著重要影響,將傳統課堂教學的氛圍調整,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之下,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提升。而且教師在創造性思維培養期間,始終是圍繞教學改革要求進行的,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對事物的研究,教師都可以鼓勵學生創新拓展,那么在發現新事物的過程中,還能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始終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那么自我創新能力發展的目標也得以落實。
創造性思維培養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教學評價也是關鍵環節,教師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高度重視,讓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有效體驗技能并獲得發展進步的機會,那么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由此展現。體育成績本身會受到各類教學因素的影響,在體育課程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效果與培養創新能力不沖突[4]。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不能單純地圍繞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標準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程。此時要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平臺,評價體系,也包含學生學習態度的指導,教師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單純地通過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此時的教學體系更加合理且多元化,學生在體育動作之中,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條件。
創新是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重點,所以各個學科的教師都要主動承擔責任,探索實現學科創新教育的有效方式,承擔教學職責以及義務。體育課程教學工作,能讓學生獲得身心愉悅的體驗,構建良好教學氛圍之后,必然能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