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初 李臣
(長江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湖北荊州 434023)
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職能部門的法律法規制度不斷健全,社會家庭中獨生子女的人數不斷增加,學生家長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家長與學校因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引發的傷害事故糾紛有所增加?!绑w育課是實現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體育活動中需要各種肢體動作和大量的肢體接觸,所以體育活動的特點就是具有高度的對抗性和激烈性,而且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運動風險所引發的傷害事故[1]?!斌w育課上有的傷害可以預見,可以有效預防;有的則是無法預見,避免不了的意外傷害事故。如今,我國體育課中發生傷害事故的情況并不少見,這將導致一系列安全隱患。因此,要找出體育活動中致使學生受傷的原因,客觀地界定傷害事故的各項責任,如何采取應對的措施加以防范,是從本質上有效避免和預防的關鍵。為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正常發展,該文根據現有的經典案例,厘定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若干致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規避策略,以期為新時代維護體育教學秩序、化解體育教學矛盾與規避傷害事故貢獻正能量。
學校衛生保健制度存在漏洞。
案例:劉某在學校體育課上進行1000m體質健康測試時,跑到距離終點100m突然暈倒,身體呈昏厥狀態,在醫院搶救24h后最終死亡。
案例分析:學校一方面在體質健康測試前應對學生進行體檢篩查,發現有特異體質的學生及時告訴本人與監護人,并對其進行特殊注意和保護;另一方面,大學生在進行高強度體質健康測試時學校未安排專業醫護人員在操場旁進行實時監測與緊急救護,所以學校應承擔主要責任。
1.2.1 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教師集合整隊后就讓所有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并離開了操場。在課上一名女生王某小腹疼痛并大量出血,體育教師趕到時發現這名女生穿著的皮帶上面含有尖銳的鉚釘,進而做仰臥起坐時扎入了下腹部,造成重傷。
案例分析:體育教師在課前未對課堂紀律進行重點說明,也未對學生的衣著進行逐一排查,而且在履行課堂教學管理時擅離職守,在學生做出危險動作時沒有及時對其進行阻止與保護,這才導致傷害事故的形成。
1.2.2 業務能力有問題
案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背人折返跑練習,在練習中體重65kg的李某背了體重120kg的張某,李某在跑的過程中由于重心不穩摔倒,張某壓在了李某頭上,李某當場暈厥。
案例分析:“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的內容無論是強度還是危險度都已超出大學生的生理特點,說明組織教學的方法不得當[2]。”學生在超出自身運動負荷時,教師未及時采取減量或者停止練習等手段,說明對課堂紀律的監管也不是很充分。
1.3.1 身體健康狀況存在異常
案例:河北某所大學的新生李某在800m的跑步測試中突然暈倒。教師及時將李某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最終不幸身亡。醫生給出的死亡鑒定報告中為“先天性心肌炎因劇烈運動致死”。
案例分析:李某及其監護人沒有提前將李某的先天性病史主動告知學校存檔并進行特殊保護,李某也未遵循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主動避免參加高強度運動。李某及監護人在本案中自行承擔后果。
1.3.2 安全意識薄弱,實施危險行為
案例:教師在課堂強調要求不上場參加比賽的學生要在旁邊觀摩,不能到其他場地進行活動,但蔣某趁教師正在對籃球場上的學生進行教學時,私自跑到單杠玩耍,蔣某在做引體向上時不小心手滑從杠上摔落導致橈骨骨折。
案例分析:首先,從學生年齡來看,已成年的蔣某應對自己練習的危險動作有一定的判斷性。其次,教師已很明確提出了學生的運動界限,蔣某安全意識不足并違反課堂紀律,在單杠上做出危險行為,也是造成蔣某受傷的原因之一[3]。
1.4.1 第三方完全責任引起的事故
案例:馬某在體育課上跑步時被鋼珠打傷了眼睛,教師迅速將他送往醫院治療。事后經操場監控發現,這粒鋼珠是由李某拿彈弓不小心打的,最終李某賠償一切醫療支出。
案例分析:該案例中李某被鋼珠造成的傷害事故屬于校外第三方完全責任事故,李某應承擔馬某的一切經濟賠償。此種類型的傷害事故的責任應該由第三方完全承擔,屬于一般民事傷害事故的范疇。
1.4.2 突發意外傷害引起的事故
案例:教師在課上帶領學生做完暖身活動,突然下起了暴雨,教師立刻組織學生有序的離開操場,一名女生李某在撤離途中被雷電直接擊中,導致當場死亡。
案例分析:在該案中被雷電擊中是造成李某死亡的直接原因。臺風、地震、雷電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傷害事故在教育部頒布《辦法》中均屬于意外事故,雙方都無需承擔責任。第三方責任和意外傷害引發的事故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預見、無法避免、無法采取相應的規避策略的。因此,該文就不展開論述。
建立建全的學生衛生保健制度。第一,創建學生體質鑒別健康卡片。學校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各項的身體檢查,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或特異體質的大學生,建立體質健康卡片并對特異特質的學生給予相應的保護。第二,制定傷害事故緊急處理預案。學校必須有預見傷害事故發生的能力,做好各方面的預防、應對和善后措施[4]。
2.2.1 加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
師德師風,為師之本。體育教師的目標不僅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增強大學生的體育專項技術與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行為習慣,更為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塑造,通過自身健康的體格和強健的體魄成為學生爭相模仿的先進典范[5]。
2.2.2 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
教師應定期參加體育業務培訓并帶入教學;通過體質健康卡片熟悉每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課前認真檢查所使用的體育物資、練習場地與學生的可行著裝;做好易受傷動作的防范手段;合理安排適宜大學生生理特點的運動負荷。
2.3.1 提升對運動風險的防范意識
大學生要不斷監控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身負荷承受范圍內的運動以免防止意外的發生;也可以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項目,對其在運動中存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把控[6]。
2.3.2 增強體育活動中的組織紀律性
大學生不能身著奇裝異服進行體育活動;活動時應充分聽從教師安排進行練習,不能隨心所欲做動作;提高自我約束力,嚴禁在活動中嬉戲打鬧;對力不從心的高難度動作要向教師請教后才能繼續練習;身體有任何異常反應及時向教師報告,并前往醫院治療。
綜上所述,進入新時代,在國家實施素質教育戰略目標指引下,教育職能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的體育課傷害事故的標準流程化體系及保險理賠機制;學校應當加強體育活動中的管理和建立健全的學生衛生保健制度;廣大體育教師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體育教學組織,正確引導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有效掌握傷害事故的處理對策,采取各種應急救援預案;學生需樹立積極的防范意識和加強體育活動中的組織紀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