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西南政法大學體育部 重慶 401120)
“一帶一路”倡議展現了我國開放進取和互惠互利的發展精神,其旨在滿足沿線國家的共同需要,并為我國文化傳播工作做好基礎工作。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相關工作將打破沿線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障礙,并為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搭起橋梁,在緩解文化差異問題的同時深化各領域的合作程度。
“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工作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相關工作涉及的各國人民將在深度交流后消除文化障礙。故成功的文化滲透可以穩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友誼,并為各國間經濟交流提供必要條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體現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動,其代表著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故通過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幫助其他國家了解我國優秀的思想文化。
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體育產業也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相關部門調查的數據顯示,體育行業融資金額突破200億元,成為了新時代的熱門行業。同時,我國相繼舉辦多項體育與經濟合作交流相關會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體現我國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特色的運動,其既可以凸顯我國各個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其內容的多樣性和文化內核的復雜性使其具備了較強的推廣傳播能力,以此為基礎各國可以搭建穩固卻龐大的新型產業鏈,幫助沿線各國體育產業和世界體育資本進行深度結合,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同時幫助深化各國體育商業交流。
文化因素在社會構架中有著巨大影響,而文化受到歷史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耙粠б宦贰毖鼐€參與國家的人文風情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和問題,部分國家存在經濟發展相關問題,部分國家存在資源短缺、缺少對外貿易渠道等問題,部分國家存在宗教及民族等較為敏感且難以處理的問題,導致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商業合作十分困難。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相關工作中由于其具有較強的中立性,且不存在明顯的宗教信仰,十分適用于文化傳播和滲透相關工作,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完成對應教材的編寫,進一步強化了民族運動文化在相關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于目前的國家競爭環境,經濟方面的競爭開始逐漸從硬實力的比拼轉變為軟實力的較量,國與國之間在國家文化和教育層面的較量已經逐漸成為當今競爭的關鍵因素。國際文化交流中,體育是開展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體育不受限于語言的影響,可以實現無障礙交流,是目前新興的發展前景較好的生活性產業,而提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競爭力,則需要不斷開展文化交流,重視開展文化保護和傳承弘揚工作,從而充分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價值,政府也在不斷出臺政策以推進文化交流,通過“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可有效傳播我國影響力,為新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開辟較大市場。
受限于傳播時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相關的設備和服裝接受程度較低,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當地民俗文化融合度較低,例如目前重點進行推廣的舞龍項目在大部分國家都無法籌齊一套專業設備,同時各國也很難看見相關的教學資料,嚴重阻礙了推廣交流工作的正常進行。
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并非作為競技運動存在,故不存在完善的比賽規則。大部分民族體育項目前身都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娛樂等活動中產生民俗活動,其產生的背景和需求也各不相同,
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交流以實現長遠發展,因此需要對民族文化自覺性進行培養,使國民能夠對傳統文化產生更多認同感。文化自覺性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只有基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基礎,才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覺。要想實現文化的自我覺醒和自我創新,就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保持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精髓,并不斷進行文化深入發掘。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豐富性和多元性的特點,我國應引領國內對傳統體育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培養國民的自覺性,從而更好地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
目前,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合作中,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成為連接“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重要橋梁,強化“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工作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相關部門需要在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前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搭建科學合理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技規則,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在其競技規則設計完善后投入國際市場進行本土化調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較為豐富,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民俗活動特點進行針對性輸出,根據國家或地區挑選體育項目進行傳播,提高體育項目本土化成功率的同時增強體育項目在文化交流中的影響效果。
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以傳承的原因在于“情感認同”,所以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才可以在沒有明確規則的前提下傳承至今,而僅依靠“情感認同”顯然無法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國際范圍內進行傳播。在“一帶一路”建設相關中,各地區國家的文化習俗差異較大,故無法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情感認同,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搭建一套科學、完善的規則,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更強的適用性。對目前民族傳統體育中“五花八門”的動作、套路、門派進行歸納總結,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確保其可以扎根于異國他鄉,為我國文化傳播工作作出一份貢獻。
沿線各國由于地區、文化的差異,民眾信息理解及處理信息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差異,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以此為基礎搭建綜合對外文化傳播模式,讓我國優秀文化走出國門。傳統體育文化輸出的同時還需要搭建對應的設備產業鏈,只有傳統體育項目文化推廣工作和設備、服裝生產工作同步推進才能讓傳統體育項目快速完成本土化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