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麗 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學校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職業教育進行了以下解釋:職業教育應從社會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中職教師應更多地站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要求的角度實施教學,滲透終身教育理念,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綜合性的技能型人才。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的提出為中職體育教學帶來了契機,是新時代體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必經之路。
其一,教學觀念較為陳舊。在很多中職院校,體育通常出于邊緣化的位置,很多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教學的價值,也很少有人思考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層面的問題,這就使得理實一體化模式的實施較為困難。此外,中職院校改革激勵機制也不健全,難以激發體育教師的積極性,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其二,現行教材缺乏實訓內容。現如今,很多中職體育教材的職業化特點不是很明顯,理論內容較多,學生動手訓練的部分較少,這就使得體育課時受到限制,實訓教學實施困難;其三,師資結構有待調整。如今的很多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大都由師范類教師組成,他們一般沒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雖然在“雙師型”教師的倡導下他們也意識到自身專業化提升的重要性,也會積極參加培訓活動,但是效果不盡人意。工學結合教學背景下教師本位的教學結構依然存在,這與新時代體育教學的目標不相符。
“健康第一”是中職體院應堅持的重要理念。體育教學可以直接決定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學生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建設有一定幫助。這就要求教師在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著重提升他們的體質體能和體育技能,著重培養學生的身體耐力,加強力量訓練,為他們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提供強壯的身體保障。以就業為導向的核心是“身體是立業之本”,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校內獲得技能的同時,還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體育教師應對現有的教學結構進行調整,以專業特點為重要參考依據,在深入分析各專業特色和體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施實踐教學,如機械類專業學生未來將從事對耐力要求較高的工作,可以安排各種形式的上下肢力量訓練,可以組織籃球、排球等訓練活動;酒店服務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標準之一是形體,因此可以多開展形體訓練,鍛煉他們的耐力和柔韌性,多以健美操、長跑等訓練為主;計算機專業要求學生的手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那么乒乓球訓練是不錯的選擇,能夠鍛煉他們的手腕與手指靈活度;護理類專業的學生主要進行下肢力量訓練以及與耐力相關的項目等。此外,中職體育教師還應及時了解學生身體的薄弱點,以此為著力點組織教學活動,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滲透就業思想,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其一,教學改革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中職體育教師應勇于改革現有的教材,可以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參與到體育教材的編排中。首先,中職院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應站在企業實際需求的視角,可以深入到一線企業進行周密的調查,收集企業管理者、工程師、工人等的專業建議,這樣能夠使得體育教材更加適應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其次,在具體授課的過程中也要與企業實際生產相吻合,不能僅停留在教科書這一層面上,而是真正將“理實一體化”這一理念貫穿在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的效果。
其二,教學過程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首先,“校企合作”是踐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的重要形式,院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技能的訓練提供實訓基地;其次,也可以在每學期的課程設置中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板塊的比例,真正落實理實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掌握實踐技能,強化他們的實踐經驗,也為其未來的就業奠定基礎;再次,落實實踐教學管理,構建校企雙方權責分明的教學管理體系,建立動態化的職業教育實習機制,切實有效提升中職體育實踐教學質量。
要想滲透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我們應最大化地利用教學資源,擴大體育實踐教學范圍,落實拓展性體育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因地制宜開發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學資源,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現有體育器材的不足,從而帶領學生更熱情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如在堅持課程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一方面能夠解決體育教學器材不完善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效拓寬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此外,也可以每個學期舉辦全校范圍的體育活動比賽,制定比賽方案和規則,并設立獎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體育俱樂部活動中。
其次,實現校內與校外的融合。體育課本身是一項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科,與課外體育活動緊密聯系,這樣能夠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順利進行。通過校內體育授課讓學生豐富理論知識;通過校外活動拓展教學空間,鍛煉學生技能。另外,校外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新鮮感和體驗感,增強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且課外活動多以競技的形式存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競技意識和合作能力。
拓展訓練不僅是一項具有趣味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時還具有挑戰性。它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訓練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可以全面的發展。而素質拓展訓練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集體性和創新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基于自身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針對性訓練,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其一,選擇拓展訓練項目。教師可以利用周邊的體育學習資源完善校本體育教學內容,結合中職生的成長發展特點來選擇拓展訓練的項目。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性運動項目,采用“尋寶游戲”“逢三抓手”等破冰項目,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采用“電網”“信任背摔”等素質拓展項目,提升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其二,營造自主訓練氛圍。基于理實一體化下的素質拓展訓練,體育教師應遵循適應性原則,不斷拓寬體育教學的方式及組織形式,通過創造性地踐行拓展訓練,更好地調整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并針對性地選擇素質拓展訓練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達到理與實的統一。基于此,中職體育教師不能沿用以往素質拓展訓練的固有模式,應結合實際場地條件融入體育教學目標,并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更自主、愉悅的訓練氛圍,為體育教學增添一絲色彩,給課堂教學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
其三,強化安全管理責任。素質拓展訓練與以往的體育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較大的場地空間、強度相對較大的體育項目等對人的心智鍛煉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很容易致使學生發生運動損傷。因此在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樹立安全意識,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和專業水平,增加訓練項目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并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監控作用,以防止安全事件的發生。
理實一體化教學開展的本質是將行動導向和任務導向作為課程體系開展的核心,這是與傳統教學體系存在的本質區別。通過對現階段的中職體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部分的學校并沒有體育的教材,至于教什么完全是教師來決斷。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只是通過示范以及語言講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運動的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運動的核心要素,但是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講是不利的。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除了體育運動的技巧以外,體育文化、體育利益等對于學生來講同樣重要,但是這些在普通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是沒有涉及的。基于此,教師需要根據一體化教學的思想為學生們開發一體化體育教材。教師在開設一體化教材的時候需要從體育文化以及體育技能兩個方面入手,來保證學生體育理論知識以及體育技能得到共同發展。教師可以根據體育課程教學的大綱以及人才培養方案來構建一體化的專業教材,各院校可以參照這一方案來指導相關專業的一體化課程體系設置。完善了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框架之后,就需要在這個框架之內進行一系列的內涵建設。學校可以組織體育方面的專家、職業教育專家以及職業院校的專業骨干體育教師組成一體化體育教材開發組,按照一體化專業教材的開發流程,圍繞一體化培養目標歷時兩年完成了一體化教學改革實驗的相關專業的一體化教材開發。
總之,現如今中職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將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貫穿體育教學的始終。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就業為導向,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能;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養技能型體育人才;借助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優化課內外資源等方式,將理實一體化教學根植在學生的心中。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中職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強化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為他們未來走向社會、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