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虹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第一幼兒園,福建寧德 3521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幼兒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幼兒階段是兒童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開展幼兒美術教學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生活化教學方法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啟發幼兒美術創作靈感,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是新時代背景下先進教育理念的體現,值得幼兒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
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有效結合生活開展教學活動,采取多種美術教學策略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感受中獲得知識與經驗[1]。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以幼兒的發展為核心,以幼兒的切身體驗為基礎,引導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在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愈加豐富,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具有生活性、游戲性及情感性的特點。教育源于生活,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的生活性在于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通過真切的生活體驗來感受與理解知識概念;游戲性體現在采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幫助幼兒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情感性體現在注重幼兒的自我感知,使幼兒形成獨特感悟。
學習興趣是保證幼兒美術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要素[2]。因此,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采取幼兒喜歡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生活化教學采用幼兒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個人的獨特認知與見解能夠增加藝術作品的魅力[3]。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鼓勵和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創作,這對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他們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能在繪畫中體悟美、創造美。
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能夠通過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增強幼兒對生活事物的感知,從而逐漸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4]。隨著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他們的智力也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此外,美術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在美術創作中,幼兒獲得了美的體驗,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心理素質。
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較弱,并且還處于啟蒙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以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展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活動,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點,努力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材料,并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美術教學內容的生活化[5]。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學素材,并在現代教育手段的輔助下將其制作成教學材料。例如,在教授幼兒繪畫動物時,教師可以引入幼兒較為喜愛的動畫片,如《小豬佩奇》,并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小豬佩奇簡筆畫的繪畫過程,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完成繪畫知識的傳授。此外,幼兒美術創作材料也應該生活化,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小物件,如舊包裝盒、舊光碟、舊衣物等都能成為幼兒手工繪畫和手工制作的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常見事物,增強幼兒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與熟悉感,在向幼兒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激發出來,進而實現自主創作[6]。可以說,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對幼兒美術教學內容的深化,不僅有利于幼兒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和鞏固,還能夠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多角度體會美術的魅力。
以涂色畫教學為例,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缺乏對色彩的敏銳捕捉能力,教師可以先向幼兒講授一些基礎知識,再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常見風景的圖片,引導幼兒對這些風景圖片中的顏色進行正確區分。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隨后,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創作風景畫,畫出天空、大地、花草與房屋。最后,教師要對幼兒的繪畫成果進行點評,點評方式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發現幼兒畫作中的美,并以溫和的方式指出幼兒畫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這種融洽溫馨的學習氛圍中,幼兒會逐漸對顏色的應用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并能夠細致地觀察生活環境,對一些常見的生活景象進行美術創造,進而使幼兒美術教學效果得到顯著增強。
與以往的幼兒美術教學相比,開展美術生活化教學更適合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教師注重幼兒美術教學的生活化改革,是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關于美與藝術的經驗,并引導幼兒將所獲得的經驗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在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引入實際生活素材,還要回歸到實際生活中,通過有效的課外實踐活動,升華幼兒美術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教師積極開展美術課外實踐活動,既能夠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開闊幼兒的視野,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幼兒美術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選擇有價值的、幼兒感興趣的實踐內容,以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
常見的課外實踐活動包括寫生、參觀學習。例如,幼兒園周邊的博物館和少年宮就是很好的課外實踐場所,幼兒通過欣賞精巧的藝術作品,能夠提升審美水平與創作興趣。在課外寫生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主題賽的方式,在幼兒完成繪畫后鼓勵他們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解說,最后讓幼兒投票,選出優秀的繪畫作品,并頒發“優秀小畫家”的獎狀。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發揮了想象力與創造力,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為保證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要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不斷創新幼兒美術教學方式,從教學內容、教學情境與課外實踐等多方面促進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