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藝,王可心
(1.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數據運行處,北京 100044;2. 北京劉家窯中醫院中西醫科,北京 100075)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肥胖癥問題也日益突出,肥胖帶來的生理變化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帶來負擔進而影響其心理發育,同時如2型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意外、脂代謝異常及痛風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其中,胰島素抵抗(IR)作為青少年肥胖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是繼發引起代謝紊亂產生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減肥入手改善胰島素抵抗癥狀,從而避免其發展成糖尿病,是治療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的有效手段。
近年來,青少年肥胖人數逐年增加,探討其影響因素是預防與治療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基礎。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遺傳因素。青少年肥胖與父母的遺傳有很大關系,父母的體質遺傳給子女時,并不是由一個遺傳因子決定的,而是由多種遺傳因子決定子女體質的。(2)心理因素。通過暴飲暴食發泄情緒,導致飲食過量而肥胖。(3)營養過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經常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膳食纖維的食品等,從而導致肥胖。(4)運動不足。運動量較少,產生營養和能量過剩。
中醫認為,肥胖的形成是因過食肥甘厚味。《素問奇病論》篇言:“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肥胖與脾胃之氣盛衰痰濕血瘀有關。《脾胃論》所說:“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另外,肥胖因素也與長期不運動有關。“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西醫認為,肥胖病是指體內脂肪細胞數目增多或體積增大,脂肪堆積過多,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的病理狀態。而青少年肥胖導致脂肪的堆積受環境、疾病、藥物作用、中樞神經系統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如長期久坐,活動減少,過度進食高熱量食物,不良飲食習慣和結構,內分泌致代謝性紊亂,服用精神類、抗抑郁、抗癲癇、類固醇激素藥物等。引起肥胖的因素是多樣多維的,僅通過運動干預或者中醫的分型治療均不如運動干預結合中藥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分析肥胖原因分型對癥治療才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效緩解青少年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癥狀。
胰島素誘發的外周效應涉及多個器官系統,因此胰島素抵抗主要表現在肝臟、肌肉、脂肪組織等多個器官對同等計量的胰島素生物學效應反應性降低或消失而產生的一系列病理和臨床表現,它不但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還是引起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和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肥胖是誘發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肥胖后脂肪細胞體積增大,胰島素的受體相對減少,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同時肌細胞及肝細胞都會產生胰島素抵抗,表現為胰島素介導的肌葡萄糖攝取及利用降低及胰島素對肝糖產生及輸出抑制的減弱,肥胖機體的脂肪組織的存儲容量變得飽和,胰島素抑制脂肪組織的脂解作用減弱;另一方面,內臟肥胖的青少年基礎及餐后高胰島素血癥均存在,通過負反饋機制下調胰島素受體基因,減少胰島素受體蛋白的合成,減少與受體的結合以及妨礙胰島素信號的傳導,脂質重新分布改變了脂肪細胞因子之間的平衡,產生更多的炎癥細胞因子(如TNF-α和IL-6等)和更少的抗炎多肽(脂聯素),最終增加的游離脂肪酸(FFA)通量導致代謝功能障礙,由此由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貫穿于各臟器的胰島素抵抗導致了代謝綜合征(MS)各個表型的出現,其中包括脂質代謝紊亂、血管內皮功能失調等,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有研究已證明,嚴重、腹型肥胖是促成兒童和青少年發展出現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危險因素。眾所周知,體脂分布、血壓、血脂均受青春期發育和正常生長的影響,青春期的生理荷爾蒙變化導致脂肪增加和雄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的減少促使胰島素抵抗“正常”。性激素和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的青少年有重要影響。因此,青春發育期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的癥狀,而且相較于成年后患胰島素抵抗的程度更為嚴重,患有肥胖并有胰島素抵抗的青少年更易出現血糖、血脂、血壓代謝性疾病。因此,青少年應尤為重視由肥胖所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在青少年時期采取防治措施,控制危險參數和脂肪代謝,對預防和延緩未來青少年成年后出現相關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來臨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肥胖引發因素多樣,往往病因不明,西醫的治療原則是病因治療,根據臨床表現、生化、影像學檢查尋找病因,只要是病因明確的,均以消除病因為治療目的。中醫為辨證施治,以望、聞、問、切所得到的各種證候,按臟腑、經絡、陰陽、五行學說,分門別類,辨證求因。運動干預作為西醫物理療法的核心部分,作用較為單一。而中醫對癥治療,根據中醫理論肥胖癥分為:脾虛濕阻型,則利濕健脾;肝郁氣滯型,則疏肝理氣;胃熱濕阻,則清胃瀉火,佐以通腹;氣滯血瘀型,則 活血化瘀,行氣活血,用藥完全不同。可見,中醫治療,多因人而異,藥方中藥味、藥量各有不同,且隨著治療后病人各種證候的變化可以及時調整方藥。因此,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青少年肥胖癥及其并發癥,針對多種病因采用不同方案。
中醫認為,胰島素抵抗的發生與體質因素和飲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炸、情志不調、勞倦過度等因素導致的痰濕淤阻、痰濕凝聚、阻塞臟腑,影響水谷精微的氣化和轉運。痰濕凝阻可以導致血糖持續下降。中醫臨床上運用利濕化痰、解郁清熱之法可迅速使血糖平穩,排除痰濕,解決胰島素抵抗。采用溫腎陽、健脾氣、布津液、化痰濕,可以使氣化得運、痰濕得除。
脾虛濕阻型,要健脾益氣、化濕消腫。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或六君子湯加味。黨參、白術健脾益氣;茯苓、澤瀉、車前子健脾淡滲利濕;半夏、砂仁除螨和中開胃醒脾;肉桂溫經通陽,諸藥合用以達健脾益氣,行脾化濕功效。肝郁氣滯型,要疏肝理氣、養陰泄熱。方藥:柴胡梳肝散加減,可重用大黃通便泄熱。柴胡、郁金疏肝理氣,砂仁、白術、枳實理脾散郁;牡丹皮清肝泄熱,大黃清熱通腑,諸藥合用清肝泄熱,理氣化淤。胃熱濕阻型,要清熱瀉火,佐以通腑。方藥:小承氣湯合保和丸加減化裁或用瀉黃散加減,清熱利濕為主,佐以健脾疏肝,或宣肺通腑。氣滯血瘀型,要疏肝理氣、活血化痰。方藥:丹梔逍遙散加味,桃核承氣場,當歸導赤散、桃紅四物湯,以行氣活血可以燥濕化痰,佐以健脾益氣。
青少年缺少體育運動,熱量消耗減少,攝入營養物質過多轉化成脂肪在體內積存,容易誘發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研究表明,中藥結合運動干預減肥效果優于單純運動干預組,如健脾化痰中藥聯合有氧運動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有氧運動,相較于單純的服用中藥減肥,不同強度的有氧運動干預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度。通過運動干預減肥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一方面運動時肌肉組織不斷收縮舒張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這部分能量供給者主要是脂肪和糖類,運動促進了能量消耗和周身脂肪及糖原的代謝。另一方面運動使脂肪組織中三酰甘油分解,從而減少脂肪,控制肥胖的發生。因此,膽固醇、血糖、體重指數顯著降低,改善胰島素抵抗癥狀。
青少年肥胖以過食肥甘厚味及缺乏運動為主要原因,也伴有年齡、遺傳等因素。青少年肥胖會引起胰島素抵抗產生并發癥,因此對青少年肥胖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運動干預結合中藥治療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脂肪積聚,改善胰島素抵抗。中藥結合運動干預在治療青少年肥胖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方面更具優勢,在治療的同時輔助指導青少年肥胖患者節制和規律飲食、增加鍛煉,從而實現有效的降壓、調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