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瑤
(江蘇省常州市紅梅實驗小學,江蘇常州 213000)
音樂只有充滿節奏,才能更加引人注意,由此可見節奏的重要性。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所在,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顯得至關重要,而且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樂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準[1]。此外,教師還需要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小學音樂學科的本質,是對學生的美育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具體而言,主要集中于對學生音樂鑒賞素養、音樂表達能力等的培養。在小學生的美育素養發展過程中,音樂教學對他們美育發展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當前,還體現在對學生今后的美育成長歷程產生持續影響。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明確學生美育發展需求的基礎上,為學生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為學生終身的美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不斷完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美育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2]。
音樂課程和其他課程在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基本的科目如數學、語文等的表現形式比較系統和具體,而音樂課程的表現形式比較抽象。在音樂課堂上,學生一般是通過聆聽較好的音樂作品來學習和感受其中的音樂知識的[3]。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時缺少耐心,所以如果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僅僅依靠聽來完成節奏訓練,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完善,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感受音樂課堂,進而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形象化的節奏訓練著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感受和識別節奏。例如,在小學音樂《杜鵑》《好月亮,你走得這樣靜悄悄》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教師可以根據歌曲開展相應的節奏對比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節奏,隨著音樂旋律對比節奏的不同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形象化的動畫微視頻,這樣就能讓學生對音樂節奏感有更加具體的認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畫圖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體驗,從而提升教學效率,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音樂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4]。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生活中的聲音引入課堂。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聲音來學習音樂中的節奏感。生活中有許多動聽的聲音,如鐘擺的嘀嗒聲、下雨時的嘩啦聲等,在上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室放置一個鐘擺,讓學生聽其發出的聲音,從而感受鐘表指針在行走時的節奏變化。將生活和課堂很好地聯系起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音樂給人帶來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領悟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
例如,在小學音樂《頑皮的小鬧鐘》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對該歌曲的節奏與旋律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表演活動。有的學生運用人聲、樂器等對小鬧鐘的聲音進行節奏模仿,有的學生結合作品本身的音樂背景創編出一定的符合節奏的肢體動作。在學生創造美的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美、感受美及創造美的同時,感受節奏帶來的美感。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又確保了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每節課都會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在訓練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其進行簡單的節奏訓練。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的枯燥與乏味。但是在采用該方法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模擬訓練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音樂作品,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5]。
例如,庫樂隊App 是一個免費的音樂創作軟件,其中包含了大部分樂器的音色,包括鍵盤類、吉他類、弦樂器類、鼓類這幾大類,而里面的樂器更是多種多樣。軟件中還有官方配備的免費聲音包,是個優質的音樂DIY 制作軟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該軟件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各種地區、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彝族民歌《鈴鐺舞》為例,以往在課堂上,學生能夠接觸的樂器受限,而在庫樂隊中正好有中國打擊樂這個合適的打擊樂分類,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充分感受各種樂器的音色美與節奏美。庫樂隊的運用已經成為課堂中的亮點之一,教師可以借此真正做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娛樂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節奏知識,不斷提升音樂教學水平。通過信息媒體的加入,每位學生都可以進行體驗、感受、創作,真正進入一個全員體驗的課堂。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活潑好動。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一些樂器,讓學生主動擊打樂器,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創作力和想象力。對一些愛表演的學生,在學生對學習的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讓其先通過肢體動作詮釋自己的理解,再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即興創編,從而提升學生對節奏的掌握程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使用樂器的方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做好表率工作,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和模仿能力較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他們會學習教師為人處世的方式。所以,教師一定要嚴以律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美育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實施內容,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滲透與實施,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養成用音樂的審美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的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