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慧明
(福建省泉州市鶴山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思維導圖是一種文本和簡圖結合的學習工具,它以一個主題為中心點,向外發散成諸多的分支結構與細化知識,能夠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和構建知識體系,更好地系統掌握相關知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識記詞匯、學習語句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含有多種多樣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英語知識和教學內容制作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繪制,有效指導學生根據知識的邏輯順序進行整理與整合,在不斷補充完善中識記知識,進而提高知識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更好地落實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
1.1 啟發學習興趣。傳統的英語教學多采用重復、背誦、記憶的方式,學習的過程枯燥而乏味,正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基本談不上英語學習的興趣,而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需要學生了解學習內容的內在關聯和外部擴展,找出核心詞匯、核心句子和核心內容,學習的過程變成了探索的過程、談論的過程和辯論的過程,繪制思維導圖又是一個創作的過程和審美的過程,這些恰恰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天性,他們的興趣被極大地調動,慢慢會養成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好。比如在學習動物(animal)時,可以引導學生分類繪制思維導圖,按生活環境可以分為陸生動物(landanimals)、水生動物(aquaticanimals),按形態分為兩棲動物(amphibians),又可以分為哺乳類(mammal)、鳥禽類(birds)、魚類(fish)和昆蟲類(insect)等,每一類動物可以列舉出很多具體動物,而不同的分類之間又是交叉關系、包含關系和從屬關系的,如此就可以繪制出一個很大的思維導圖圖譜,而且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不同的顏色和圖形來繪制,將學習變成一種創作,從而興趣盎然。
1.2 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通過符號、文字、圖像、線條和顏色把雜亂無章的知識梳理出脈絡清晰的知識點和知識面,把隱性知識可視化呈現,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積累越多,思維導圖對于知識的壓縮和提煉越能體現出來,每一堂課、每一個單元、每一本書經過思維導圖的加工,重要的知識點、知識關系和知識擴展都得到有效的梳理,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和理解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斷增加理解性思維,不斷提高前后知識的關聯復習,相比于傳統教學中的“死記硬背”,勢必是事半功倍,極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習中的快速記憶,顯著位置和顏色的關鍵詞不斷觸發學生的思維流和知識廣度,實現深度學習記憶。
1.3 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運用思維導圖之后,還能幫助學生們對本堂課程學過的知識內容展開整理。一般來說,知識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反復記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需要接受清晰的指導,從而可以在大腦中組建一個完整的框架,對各項知識內容逐一梳理,了解其中的核心要點后,懂得如何有效應用。在應用思維導圖的時候,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復習活動之外,還能幫助其有效完成新知識內容的學習,有效把握各個獨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做到有機整合,由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
1.4 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目標。而在應用思維導圖之后,學生們的積極性就會被完全激發出來。在實際學習的時候,教師理應指導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一套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計劃。由于每個學生的想法完全不同,實際繪制的思維導圖自然各具特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對自身思維的認知就會有所加深,基于自己的想象力,將教師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逐步還原。長此以往,學生們就能體會到思考的樂趣所在,進而增強了自身的綜合素養。
2.1 制作詞匯記憶導圖,夯實基礎。思維導圖已經成為小學教學活動中的“常客”。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中,部分學生對教師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依賴心理,當教師提出新問題時,有些學生并不會主動回答。這樣知識的積累與應用無法得到保障,學生無法獨立確定學習方向,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任重而道遠。在優化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圍繞英語教學中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相應的學習方向。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單詞教學為例,教師可圍繞單詞的讀音、釋義、書寫三大內容落實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制作對應的思維導圖。在教學中,以“記憶單詞”為頂層結構,向下可擴張出“三大分支”,分別用讀音、釋義、書寫標注。隨后教師給出單詞red、black、pink等,要求學生圍繞思維導圖進行記憶。結合教師給出的詞匯記憶導圖,學生會利用讀、譯、寫三大能力完成記憶任務,并將思維導圖與單詞記憶活動結合起來。在完成基礎單詞教學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每個“分支”下增添新的任務:朗讀單詞、書寫單詞的漢語釋義、搜集“黃色、紫色”等的英文單詞,依靠記憶導圖的逐級推進,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
2.2 思維導圖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英語語法構成了一個觸類旁通的知識體系。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有效地將語法知識進行分類、整合,以便集中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語法中的知識點,更自如地進行表達。例如,有道精品課的王菲老師將自行梳理的英語語法知識歸納為樹形思維導圖,區分了句子的9種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表語、同位語和獨立成分,并將句子分為簡單句和復合句,其中復合句又分為并列復合句和主從復合句。細化后的知識點便于學生分門別類地學習并逐個擊破。類似地,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繪制語法知識的思維導圖,將語法知識的框架教給學生,并在課堂講解時一點點地擴充,讓學生跟上授課的節奏。英語語法中的知識點較為雜亂,學生難以一下接受太多的知識點,導致學習周期較長,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語法知識框架。因此,教師還應時不時地拿出知識框架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相互討論,及時發現學生在語法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直到學生可以不借助外力、自行地將語法知識的思維導圖補充完整。通過學習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將語法知識牢記于心,在日后的學習中熟練運用思維導圖,慢慢地將思維導圖轉化為自己的思維框架,最后將語法知識完全地融會貫通。
2.3 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給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所以,教師要改變過去直接將知識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記憶的方式,而要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閱讀。眾所周知,小學英語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有著較廣的覆蓋面,涉及人物傳記、日常生活經歷、節日等,缺少趣味性的故事情節以及豐富多彩的圖片,所以,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難被激發出來。加上思維能力、認知水平有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感到吃力。思維導圖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以及文本發展脈絡再現出來,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文本邏輯結構,這對學生理解、消化閱讀材料有重要意義。
2.4 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是英語教師教學發展的重點之一,其中,聽力作為培養學生語感、了解詞匯表達和語言邏輯的一個重要活動,加強學生的聽力指導,將對學生的語言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在當前的聽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對英語聽力處于“聽天書”“迷茫”“聽一句忘一句”的現象,導致學生的聽力水平難以提升。對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聽力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聽力思路和記錄方法,讓學生在語言聽寫中抓取關鍵信息,提高聽力質量。如在Unit1Ilikedogs單元Storytime的聽力教學中,這是對某一動物表達喜愛、詢問他人是否喜歡某物的聽力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清楚掌握文章中的對話內容,加深學生的聽力理解,對此,筆者采取思維導圖交叉圖圖式,結合語音中所提到的動物,如cat,dog,monkey,panda等詞匯進行對比和比較,如根據“Ilikedogs.Doyoulikedogs,SuHai?”“Yes,Ido.”一句,可以將LiuTao與SuHai所喜歡的動物Dog進行歸類,結合LiuTao和Mike的對話,可以判斷出Mike不喜歡Dog。通過直觀的表格對比和詞組填寫,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聽力效果,還使學生對語言表達時的語感和語境產生初步了解。
2.5 依靠思維導圖加強知識聯系。學生們在對英語教材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效了解到中美文化的差異。雖然這些文化內容被放在了不同的單元之中,但彼此之間仍然存在諸多聯系。由于小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很多內容在學完之后,很快就會忘記。為此,教師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將各類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在完成新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能實現復習的效果,進而促使學生們的整體水平有所提升。
教師通過發揮思維導圖的價值,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聽力、口語、閱讀、寫作、記憶、復習等方面的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訓練學生的詞匯發音,梳理文本脈絡,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鞏固所學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習與復習的效果,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