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旬陽縣婦幼保健院
新醫改下,婦幼保健院應緊緊圍繞“為婦女兒童提供全生命周期優質服務”的目標,以特色醫療保健為依托,推進婦幼計生公共衛生服務的高效落實,以專科建設為突破,提高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推動醫改縱深發展,統籌協調院內院外,促進婦幼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的協調發展。
筆者所在的旬陽縣婦幼保健院規范實施,注重服務,著力提升群體健康水平。經本院數據統計,以2021年上半年為例,共收治孕產婦近1 300人,新生兒訪視率達99.62%,0—6歲兒童2萬余人,接受殘疾初篩者超過一半,殘疾初篩率55.61%,此外,本院在包括兒童保健、農村孕產婦產檢、孕婦葉酸增補、孕產婦保健、婚前檢查、優生檢查等婦幼保健項目等等方面均取得較為理想的成效。
為達到以上服務效果,筆者所在的婦幼保健院采取積極優化工作方案,推進各項婦幼公共服務項目落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規范項目管理,推動項目落實
采取領導掛聯+項目主管抓+分片包的模式,確保每個鎮都有縣級指導責任人,采取例會培訓+技能比武+督導考核的模式,確保基層人人掌握婦幼技能,項目運行規范,采取隨訪管理+回訪調查+隨機抽查的模式,確保服務對象對項目實施知曉并認可。實施“一對一關愛服務”模式,確保每一位孕產婦都有對應醫生提供指導和服務,嚴格按照四個100%要求,一是基本公衛平臺電子化使用率100%,二是首次孕檢佐證健全率100%,三是入戶訪視影像記錄率100%,四是規范化建檔率100%,確保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得到夯實。
2.制度無縫銜接,全程保障高危人群健康
規范兩個門診、建立三個中心,明確了高危管理流程,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進行專案管理。一是孕產婦管理中心,實行五色分級管理,轉診至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心進行專案管理,有效確保了高危孕產婦安全。二是圍產保健隨訪中心,2020年1—6月對920名孕晚期孕婦進行了隨訪,累計隨訪1 840人次;三是高危兒童管理中心,重點開展以高危兒管理為基點的兒童保健服務,基層負責篩查轉診,縣級進行干預、管理和反饋。
3.建好信息平臺,提高管理效率
構建和完善婦幼保健的信息管理平臺,是當前推動婦幼保健項目管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技術性工作,也是有效推動項目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支撐。地方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抓住當前新醫改政策的機遇,爭取政府部門的專項資金,利用資金在對機構的信息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和市級、省級婦幼系統加強聯網,并建立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管理制度,將圍產保健、產科、婦女疾病檢查、兒科保健等相關部門納入到縣級婦幼管理系統中。將婦幼保健管理工作從以往的靜態管理,轉變為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管理。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能夠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元化管理,為提升管理效果打下基礎。
4.全面統籌兼顧,提高群眾健康素養
構建院內、外兩縱向的三級健康教育網絡,由醫院進行橫向管理的宣教模式。一是通過每季度線上、線下公衛項目問卷調查,提高群眾知曉率;建立“微婦幼”平臺定期發送健康知識和項目政策;與縣電視臺聯辦《婦幼家園》,每天定時播放婦幼專題欄目;每月孕婦學校定期開課,給新建冊孕婦一堂生動的講座、一場易學的實操、一次個性化指導、一個便捷化群信群、一次免費的胎監,為孕媽媽提供全程優質的服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參與性。二是通過召開婦幼專題培訓會、公共衛生服務現場觀摩會、婦幼工作例會、現場督導等形式,對縣鎮村三級婦幼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提升項目知曉率和滿意度活動,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成立由婦、兒、公衛人員組成的師資團隊對口幫扶,為基層提供技術保障。結合“健康扶貧”工作,派駐“天使小分隊”定期在鎮衛生院開展坐診服務、業務指導、技能培訓、健康體檢等工作。三是通過關口前移,優化流程,確保服務全覆蓋,在政務大廳設立婦幼計生服務窗口,派專人駐守,為服務對象提供婚前指導、優生檢查、葉酸領取等健康咨詢服務,并將信息及時與鎮村對接,納入隨訪管理,確保全程服務到位。四是通過抓住重點人群,實施個案管理,確保母嬰安全。對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童的動態監管,做到篩查一例,管理一例,安全一例。
1.推進基層婦幼保健的全縣覆蓋
構建縣域全覆蓋的婦幼保健工作是推進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落實婦幼保健項目的基礎。縣級地區主要依托縣級衛生機構、村級衛生室等,針對孕產婦以及兒童開展婦幼保健工作。要發揮各地的聯動機制,通過聯網實現縣域的全覆蓋,及時采集婦幼衛生的相關信息,并以網絡將信息上傳共享。此外還應調動人力資源,除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之外,還有那個在各村駐扎專職的婦幼保健人員,為當地提供更加專業的婦幼保健指導,各行政村也需要安排專門的婦幼工作聯絡人員,可號召當地婦女干部或者是計生工作干部來負責聯絡。此外,縣級婦幼保健機構還應積極幫助農村婦幼工作的優化升級,幫助農村衛生院制定產科制度,指導相關的檢查工作,并建立村級——縣級的搶救轉診快速綠色通道,整合資源,盡快將危重產婦轉移到更加專業的醫療機構,接受專家會診。
2.推進基層婦幼保健隊伍建設
人是工作的執行者,所以強化婦幼保健工作隊伍建設,是有效提升婦幼衛生項目服務質量的必要前提。首先在人員的薪資待遇上,要結合人員的工作考核結果進行合理分配,由此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此外,在人員的職業能力方面,新聘人員的學歷不低于大專,對于新老人員都積極展開針對婦幼項目的培訓工作,特別是對工作中的難點,如高危產婦的識別,分娩工作中的急救及應急處理能力。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專業培訓,并定期選派工作人員到上一級醫院參加進修的機會。此外,可以先將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小組劃分,采用新老人員搭配的方式,新人的工作能力不足,經驗較少,需要老員工傳授。但新員工對于新技術、新理念、信息技術能力等方面要優于老員工,新老搭配的方式形成優勢互補,共同促進能力的提升。
1.增強流動人口的婦幼保健管理
針對流動人口制定婦幼保健工作辦法,在政策上,和當地公民要一視同仁。由當前所在地的村級或社區婦幼工作聯絡員對當地外來人口進行調查統計,并將所在地所有的孕產婦以及兒童信息歸入到縣級婦幼工作體系之中,為其提供資源,享受和當地孕產婦及兒童的同等醫療保健服務。
2.加強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及管理工作
要最大程度保障母嬰生命安全,這一重點就在于針對高危產婦的管理工作。制定高危產婦的分級制度,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劃分為A、B、C不同等級。要加強對高危產婦的重視力度,及時發現高危產婦。明確各類可能引發妊娠不良結局的情況,通過產檢篩查根據各產婦進行評分,并將評分結果進行登記。及時找到風險評分較高,也就是不良結局風險較高的產婦,并做好標記,針對高危產婦進行跟蹤,結合高危成因給予處治方案,盡快降低危險因素,務必通知高危產婦定期復診,如果產婦仍情況較為嚴重,且風險很非常高,征得產婦同意后終止妊娠。
3.強化新生兒及危重產婦的急救工作
在產科臨床中,偶有危重產婦及新生兒需要搶救的情況,對此,應當完善急救工作的綠色通道。對于貧困的流動孕產婦,不僅要享受同等的搶救工作,在診療費用方面,可給予適當減免。早發現早救治為原則,救治成功后,還需加強后期的監護,關注病情的變化,如有異常需及時通知專業醫師。
1.建立完善的工作考核機制
為了保證項目開展的質量,應當建立工作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結果和人員的薪資掛鉤。根據婦幼保健項目的主要內容設計考核指標,對縣級、村級婦幼保健機構開展考核工作。尤其是孕產婦的死亡率要重點納入到考核工作中,還要作為對政府的考核。因此建議縣級政府也要加強重視,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發布相關工作安排、資金安排,以縣級政府為主導,由上至下編制考核內容,增強實效。
2.落實經費的保障機制
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的婦幼項目開展質量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投入。因此筆者在此呼吁,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婦幼衛生的投入,這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的頭等大事,每年應當投入專項的經費應用推進婦幼項目的工作中。針對農村貧困、流動品口人口給予補充,由專項經費出資分擔相關費用。同時還應投入培訓方面的投入、相關基建設施的經費等。醫療機構收到經費撥款后,也要加強經費的使用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即以充足的資金為婦幼項目的開展提供保障。
綜上,作為國家衛生事業的重要內容,對于婦幼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務必要加強重視,樹立“為婦女兒童提供全生命周期優質服務”的目標,通過管理、制度構建、加強教育等多角度,推動地方婦幼保健事業的高質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