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瓊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三中學 寧夏 吳忠 751999)
數學學科是對生活的抽象,也只有在運用于生活時才能體現其應用價值。面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低下的不良現狀,為了讓人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并且看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自覺主動的利用生活化教學發來展開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促進綜合成長、終身發展學習目標的實現,就需要將生活化教學法有效的落實其中,為此,本人在研讀了既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經驗,就此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明確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能夠讓更多的教師加強對其重視的程度,參與到相關問題的研究中來,推動初中生活化教學實現價值最大化,進而收獲更優質的數學學習效果。具體來說,生活化教學法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中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能夠更好的滿足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在新課改的今天,對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際展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數學知識、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數學的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而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疲乏的情緒,不利于上述教學目標的實現,生活化教學法的有效融入,能夠讓學生看到不一樣的數學,看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感受學習數學的精彩,有助于新課改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第二,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樹立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主動應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擁有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數學觀念是十分重要的,但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生并沒有這一觀念,數學的學習僅僅是為了考試,很多知識考試結束之后就拋到九霄云外了,而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融入,能夠讓學生真切的看到數學對生活的促進作用,能夠感受到用自己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難題之后的快樂,從而自然能夠順利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主動學習數學等積極正確的數學觀,對其今后更好的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第三,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和做無法同步發展。很多學生在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時,主動性不強,缺乏熱情,像一個學習機器在機械式的背誦公式、記憶要點、做練習題,這種“要我學”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存在無疑很難獲得優質的數學學習效果。生活化教學法的導入,能夠讓學生看到一些生活中的精彩數學,領悟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和主動性,自然有助于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主動性的激發。
第四,能夠幫助學生達到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對于初中生來說,很多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起來比較困難,也很難理解,而生活化教學法的導入,能夠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能夠通過具體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要點、公式、定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達到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實現內化吸收。
通過相關的采訪調查和教學觀察發現,現如今,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將生活化教學法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融入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概括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形式化、模式化嚴重。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教師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法時過于生硬,形式化的出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單一、單調,學生感受不到數學中的生活氣息,很難吸引他們的參與興趣;第二,缺乏連貫性。一些教師在什么時候落實生活化教學法、怎么導入都沒有深入的研究,給學生一種兩張皮的現象,感覺生活在左,數學知識在右,并沒有統一起來,效果不得而知;第三,不夠新穎,不符合學生的認知。一些教師將大人的一些思想、生活問題、理念強加給學生,所給出的生活化問題,創設的生活化情境,學生不熟悉、沒興趣,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法的導入當然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
究其原因,與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內涵、特點掌握得不夠透徹,對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夠了解,與學生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不及時的進行交流反思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一線教師有必要立足實際,不斷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給出更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以促進生活化教學法實現價值最大化,推動更優質數學學習效果的獲得。
3.1 生活化提問,引發思考。提問是我們展開數學教學活動時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相比這個數學概念怎么背?這個定義怎么寫?這個數學公式是什么?這樣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的提問方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出充滿生活氣息的問題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也更容易讓學生看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輕松和快樂,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展開更深入的數學思考,收獲更優質的數學學習效果。為此,我們一線教師要加強對生活化問題的重視程度,并能夠想方設法找到生活資源和數學知識的銜接點,確保提出的問題自然、有效、具有啟發性,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這一內容時,當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特點、內容,具體表示等相關的內容有所掌握之后,就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問題:小雨、小思的年齡和是25,小雨年齡的2倍比小思的年齡大8歲,那么,小雨、小思的年齡各是幾歲?之后引導學生設置x,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可以說,這一生活化問題的提出,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一問題的熱情和主動性,同時也讓學生看到了數學對生活的促進作用,學習主動性大有提升,為更優質學習效果的做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生活化情境,主動參與。情境教學法因其能夠充分的結合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多樣化的資源和素材,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實現感官聯動,對于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效果有著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實際展開數學教學活動時,要加強對情境創設法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的應用設計教學情境,盡可能的做到新穎、多樣,給予學生豐富的數學學習體驗,推動更優質數學學習效果的有效獲得。
例如,我在教學“圖形的平移以及平移的性質”這一內容時,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即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生活中隨時可見的生活畫面:筆直的公路上隨處奔跑的汽車,飛機起飛前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飛馳而過……這些熟悉畫面的展示,之后讓學生從這一生活現象著手展開圖形平移與平移性質的教學,學生們都充滿興趣,能夠積極參與進這一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來,最終獲得了印象深刻的優質學習效果。
3.3 生活化作業,學以致用。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學科,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并且能夠主動的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既是時代要求,也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實現終身學習的有效路徑,而生活化作業的布置就有助于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能夠讓學生擁有與做數學題、背公式不一樣的感覺,對于學生做作業熱情的激發,更優質作業效果的獲得都有著不同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實際展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要嘗試改變之前單調的作業方式,將多樣化的生活資源融入進來,讓學生有不一樣的數學作業體驗,促進更優質作業效果的獲得。
例如,在教學“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一內容的重難知識點有所掌握,學會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作業:三四個人為一組,之后小組成員一起來合作探究,以學校為起點,用坐標表示自己家與學校的位置關系,相互幫助,看誰標的又快又好,并總結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相比做數學作業題的作業方式,這一以生活活動為推進展開的作業布置,頓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對“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這一內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實現了知識的內化吸收和學以致用,同事也使得學生互幫互助、自助探究、合作交流等多項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謂是一舉多得。
3.4 總結評價,教有所思。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優質的應用效果,推動生活化教學法實現價值最大化,就應該在注重導入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反思和總結,總結一下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實際效果與預期設想存在哪些差距,還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善和優化的,讓學生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體驗,說一說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在此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優化生活化教學法的方案和實施策略,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生活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案,一定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生動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收獲優質學習效果。但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法有效的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來,并非易事,也不是幾個簡單策略的落實就能夠實現的,本文給出的生活化提問,引發思考;生活化情境,主動參與;生活化作業,學以致用;總結評價,教有所思四個策略愿意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以此為參考,繼續為生活化教學法應有價值的充分實現,更優質數學教學效果的獲得貢獻有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