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
山東財經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健康是人們更多關注的問題,體育鍛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CoVid-19之后,增強自身免疫力成為人皆希望達到的健身目標。然而,健身項目眾多,運動形式與運動強度差異很大。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選擇傳統的運動養生還是現代體育健身常常令大家難以分辨取舍。本研究將從二者的概念、健身養生的指導思想、理論基礎、運動形式四方面來比較分析,以期對健身者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傳統運動養生注重養與蓄,保持陰陽平衡,從而使身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和諧健康狀態,她依據中醫基礎理論,運動遵循經絡、臟腑理論、精氣血津液與能量理論,運動形式通常柔和寧靜,運動方式以通經絡養臟腑聚能量為主,運動量的大小通常以自身的機體反饋為依據。現代體育健身以現代醫學和自然科學為基礎,運動符合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營養學等規律,以熱量的攝入與消耗比較來確定運動量的大小。
養生就是保養人的生命。中國傳統養生是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架構下,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調節身心,養護生命,祛病延年的理論與方法。所采用的養生方法和手段豐富多彩,概括為基于中醫經絡理論的針灸推拿養生;從養生的哲學指導思想著手的精神養生,如淡泊明志;以中國傳統哲學指導下的社交養生;以中醫中藥理論為基礎的生活養生,如飲食起居、房事雅趣養生等;以中國傳統醫學為理論基礎結合運動學仿生學等理論而產生的傳統運動養生。傳統運動養生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是古代的養生學說與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相結合,通過身體自身的姿勢調整,呼吸吐納,意念引導,使身心融為一體,達到增強人體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內在潛力,提高免疫力,起到預防疾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包括傳統武術、太極拳、導引按蹺、站樁、以及近年的健身氣功等。傳統運動養生注重自身的修煉,具有內外兼修、形神共養、動靜結合、剛柔并濟的特點。既鍛煉外在的肌肉、骨骼以柔筋健骨,又調攝內在的意念氣機以和絡寧神。傳統運動養生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中國傳統運動方式來疏通經絡氣血、改善臟腑功能、和暢精神情志、培育元真之氣,從而達到調攝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延年益壽的方法。[1]
我國高等學校教材《體育概論》中界定“廣義的體育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為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意識的身體運動和社會實踐”。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主要有個人項目,如田徑、體操、游泳、滑冰等;隔網對抗性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團隊項目,如籃球、足球、橄欖球、冰球、曲棍球等。現代體育的特點具有競爭性與對抗性,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挑戰身體的極限,崇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現代體育運動有強烈的規則意識與明確的評判標準,追求公平公正,有利于運動競賽的開展。現代體育有三種形態,體育教育、競技體育與健身體育,在此研究的是健身體育,目標不同,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途徑也必然不盡相同。
傳統運動養生以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為指導思想,認為氣為天地萬物之本原。氣有陰陽,一物兩體。中國傳統哲學重視智慧與覺悟,不太重視知識;重視修行、體驗與內視功夫,而不太重視實證、實測與邏輯分析。[2]人乃天地萬物之一分子,養生之道以氣為本,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修煉者向內求,注重自身的形體、意念、氣息、神的變化與提升。傳統養生從整體觀角度,講究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強調身體運動、呼吸、意念協調一致,即所謂內外合一、形神合一。傳統養生運動以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理論為指導,講究陰陽平衡,無過而無不及。《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是故傳統養生運動主張運動狀態不過于興奮,也不可過于安靜;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也不要過小;運動量不可過大也不可不足等,使人體的狀態,包括生理和心理,始終處于陰陽平衡。
現代體育以西方二元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將人分為精神與肉體兩方面,而體育則是身體的鍛煉。現代體育思想主張“更高,更快,更強”,與此同時注重挖掘人體的更大的潛能,不斷挑戰極限,鼓勵與發揚競爭精神。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下的傳統運動養生相比較,少了修心的心理健康與道德培養的成分,這就導致人的不均衡發展,四肢發達身心分離的結果。現代體育注重科學數據與實證,運動過程中重視實時的監控與測量,用測量數據驗證運動的效果與合理性,這在完善運動方法與模式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傳統運動養生以傳統的中醫理論為基礎。傳統運動養生以中醫的臟腑、經絡以及精氣血津液理論為基礎,以形體活動為運動形式,以養精、練氣、調身等方式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傳統養生以傳統的陰陽理論指導運動形式的虛實、動靜,以升降開闔指導運動的仰俯、屈伸,用整體觀協調運動中的形、神、氣的和諧統一,從而達到鍛煉身體、調節情志,改善臟腑功能和代謝水平,達到防病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傳統運動養生以參與者自身的感受為主要評價方式,注重健身者的身體反饋與心理感受來控制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更強調因人而異。
現代體育的理論基礎有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等,實施的對象是人體的骨骼、肌肉、神經等身體部位,以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力量、速度、柔韌、靈敏性以及耐力為目標,實現增強體質的目的。現代體育鍛煉遵守能量守恒,即攝入與消耗的平衡來實現增重與減肥的效果。現代體育除重視運動與效果之外,還密切關注運動過程中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常運用不同的數據監測手段來評估健身效果。
傳統運動養生以自我修行為主要運動形式,配合以簡單的器械,如劍、棍等。傳統運動養生對場地器材要求很低,室內室外均可,場地大小不受限制,健身器材也很容易滿足,通常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練習。傳統運動養生比較有代表性的運動有傳統武術、太極拳、傳統的導引按蹺、站樁打坐以及近年來的健身氣功。運動過程中注重形體的鍛煉、情緒的控制、呼吸調節、以及意識的引導。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是以個人鍛煉為主,也可有武術太極對練以及多人一起的團體練習。傳統運動養生運動量的控制通常注重自身機體的反饋,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均有所不同,運動時做到量力而行,運動后達到身體微汗,精神矍鑠,自身感覺輕松愉悅,如此運動量則為適合。鍛煉時的氛圍相對安靜平和,利于使人心情平靜,精神放松而達到身心與自然合而為一的無我狀態。
現代體育健身主要有個人項目、對抗性運動項目和團隊合作項目的運動形式。例如田徑、體操、游泳、滑冰、自行車、力量練習等為個人項目運動形式;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隔網對抗項目;籃球、排球、足球、曲棍球、冰球等團隊運動項目。現代體育健身項目對場地器材有一定要求,體操需要有安全合理的器械,滑冰需要滑冰鞋與滑冰場;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對抗性項目則不能個人單獨完成,需要有團隊或對手的配合實現;團體項目除了場地與器材之外還需要組織夠人員才能很好地進行。現代體育健身除了鍛煉心肺功能與肌肉力量之外,對抗性項目在競賽過程中可以開發智力、鍛煉意志,增加了娛樂性功能。
傳統運動養生與現代體育是形式不同的健身方式,二者分別起源于東方和西方,指導思想不同,理論基礎不同,所注重的角度不同。傳統運動養生注重形體與內里的雙重修行,“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運動過程中注重呼吸的調整,意念的引領。遵循經絡與臟腑理論等中醫學理論,在傳統哲學與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運動。傳統運動養生以“養”為主,養練結合。從意境上傾向于安靜平和與松柔,鍛煉時更關注自身的反饋與感受而即時調整。現代體育健身注重身體的鍛煉,練就強健的體魄是鍛煉的目標。挖掘潛力,挑戰人體的極限,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現代健身以現代運動醫學,人體科學等為理論基礎,運動過程中遵從現代人體科學的理論。運動時常用運動指標測試監控,用數據反映運動強度與鍛煉效果。運動氛圍常常充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