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英
忻州師范學院體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會以來,以習主席為中心的中共中央特別注重保證人民健康,“健康中國”迅速發展起來。“健康中國”戰略和建設小康社會、基本現代化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各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并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體質弱勢群體:身體疾病和身體某部位損傷或殘疾、身體過于肥胖或瘦弱導致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較差的人群,可用一個充分條件和兩個基本標準來界定。
體質弱勢群體的存在由來已久,而且會一直存在下去,從2000年之后才逐漸被關注。有許多專家學者對體質弱勢群體的缺陷、需求、對策等方面展開研究,旨在結合當下“健康中國”戰略部署,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析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模式。
2.2.1 體質弱勢群體健身模式建構原則
(1)身心協調發展原則。(2)同化優勢原則。(3)適量運動負荷原則。(4)全面發展原則。(5)循序漸進原則。(6)個性化原則。
2.2.2 體質弱勢群體健身模式探析需要
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處在實踐主體的中心地位,是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和關鍵因素,人的素質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體育能磨煉意志,強健體魄,豐富情感,規范行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這不僅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還有利于他們融入社會、走進集體。我們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審視自己的問題。應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體育健身大綱、體育健身方法、體育健身手段及內容,促進體育健身功能的多樣化。
多項研究表明,適度的體育運動能夠形成健康免疫系統、促進分泌荷爾蒙、加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可以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預防發生疾病等作用。體育鍛煉能夠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運動系統功能、呼吸系統功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延緩身體系統的老化速度,從而延長壽命。“健康中國”系列政策的基本宗旨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我們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充分培養體質弱勢群體終身體育的意識,促使他們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他們對“終身體育項目”的掌握程度,確保在體質上處于弱勢的人在將來都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愛好,有自己熟悉的運動技能。
長期以來,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由于受到主觀及客觀條件的限制,一直比較單一,為了適應個性化鍛煉,必須發展多元化社會體育模式。社區體育在居民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與社會接軌是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內在動力,體質弱勢群體健身發展的途徑為多層次的社會體育模式:一方面,社區體育是居住區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社會體育一般涵蓋學校體育以外的所有體育項目,不受地域限制。體質弱勢群體想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就需要打破尷尬,走出社區,加強交流溝通,貫徹“健康中國”戰略方針,摒棄單一且效率低的體育模式,轉向多元發展,尋找一個合適且有效的健身模式。
(1)共性和個性。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模式建構除了解和掌握健身的共同點之外,還應該對群體的個性特點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確立健身的時間安排、內容、方法和方式。(2)健身方法和運動處方。對體質弱勢群體來說,健身方法和運動處方是必須的,在該群體的健身模式建構過程中,我們必須實行動態監測,準確地握運動進程,針對健身中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整健身方案,對健身過程的有效控制。(3)鍛煉時間。必須要有穩定的閑暇時間去鍛煉,閑暇時間少的人,要合理利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閑暇時間去鍛煉。針對體質弱勢群體,他們就更加需要調整好鍛煉時間,規律的練習才可以增加效率。(4)運動場地設備。體育場地和設備是身體鍛煉的物質保障。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在健身過程中,體質弱勢群體應當根據運動處方的要求,利用適合的場地和器材進行訓練。(5)體育健身指導者。為大眾體育活動進行組織管理、指導、技能教育的人為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負責指導群眾進行科學健身。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指導者應該接受更為專業的培訓,要求其技能更專業,指導更科學,組織更有序,技術更全面。
(1)為體質弱勢群體建立體育組織或協會。通過統一組織或體育協會形式,將這一范圍內的體質弱勢群體組織起來,幫助、引導他們參加健身活動。(2)創新體質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環境和健身項目。從體質弱勢群體的狀況來看,必須堅持體質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環境的創新和體質弱勢群體健身項目的創新。(3)保障體質弱勢群體合法的健身權益。(4)因地制宜,統籌城鄉,建立完善的運作機制。
(1)基于“健康中國”背景下引導體質弱勢群體參加健身。“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是促進全民健康,人的自然壽命正常應會在百歲以上,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可知,百歲老人還是非常稀少,主要原因是疾病、傷痛或一些意外等。長期有效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更可以提高人體在面對傷害、意外時的反應能力,降低風險,因而,體質弱勢群體就是全民健康中的短板,我們需要根據國家政策指導,提高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意識,使他們能夠自發的參與到運動健身中來。(2)自我身體狀況認知。體質弱勢群體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疾病、傷痛和殘障人群,一類是過胖和過瘦人群。這需要你在運動前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無疾病、身體可承受的運動強度、可以采取的運動方式。所以對于體質弱勢群體來說,在進行健身活動前,必須進行醫學檢查和體質測定,根據身體狀況來制訂健身進程。(3)運動處方。運動的類型主要有力量運動、伸展運動和健身操、耐力運動。體質弱勢群體的健身模式,需要將這三類組合起來,科學健身。(4)場地設備。由于體質弱勢群體在體質方面處于一定的弱勢,在健身過程中,直接追求耐力訓練、速度訓練,不僅不好,反而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得到不好的結果。運動場地器材可以使體質弱勢群體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器具去鍛煉身體各部位,可以進行針對性,高效性的練習,使健身進程、健身成功處于系統可測的情況下。(5)合理的營養。適度的營養可以使運動能力得到提升、身體得到恢復,體質不好的群體保持良好的運動能力和健康能力的物質基礎是合理的營養,合理營養有益于體質較差的人群運動后機體的恢復和傷病的防治、體力適應能力的提升和機能狀態的提升。(6)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們需要主動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