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媛 廣東金融學院
當前,為適應數字化迅速發展的形勢,高校財務管理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需求,高校全面預算管理是集系統化、人本化、戰略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高校財務管理模式(韓丹丹,2014[1])。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指導和要求下,高校已意識到強化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全面預算管理如何有效實施還是個探索過程,存在預算信息化管理落后,預算編制不嚴謹,未實現預算流程全信息化覆蓋,預算重執行率輕績效評價等一系列問題。
2020年3月,財政部印發《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試行)》和《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技術標準V1.0》,將制度規范和信息系統建設緊密結合,積極推動預算制度改革,對全面預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本文通過深入分析高校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財務信息化的優勢和特點,利用信息共享,突破目前高校預算管理困境,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提高高校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經濟性,助力財務管理的創新發展。
全面預算管理對于高校這種業務單一、資金收支核算較為簡單的組織機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高校全面預算管理實施起步較遲,以及客觀條件所限,預算管理仍無法實現全面覆蓋、全面控制。
一是預算管理工具較落后,雖然國內高校已經逐漸開始財務信息化建設,在預算管理方面只是實現部分信息化管理,仍存在大量人工作業、紙質化的工作方式。二是預算管理不全面,基礎信息不全面,項目庫未能有效建設,預算申報不全面,導致預算調整頻繁,未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三是戰略目標和預算編制脫節,績效目標混亂,預算編制偏離戰略目標,戰略目標和戰略計劃不能實現對預算的有效引導。四是預算重執行率輕績效評價,不能通過預算執行體現真實需求,對預算編制具有誤亂性,形成資源浪費。
高校財務信息化是結合現代科學、管理科學與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實時化、多元化、個性化的財務信息平臺(劉燕,2017[2])。在財務信息化的基礎上,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有利于實現戰略目標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全面覆蓋業財預算管理,全面控制預算執行,從預算編制至預算績效評價全閉環的全面預算管理,科學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是十四五規劃中重要發展綱要,財務管理作為高校公共資源重要的管理工作環節,是高校人財物信息的匯總,結合互聯網技術手段整合財務數據一是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業務流程不連貫的問題,從而實現業財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二是實現信息價值,從業務需求、資源分配、資源管理、財務處理到業財務信息融合輸出形成有效的信息價值鏈,為財務管理、戰略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三是推動智能化財務管理,財務信息化的發展必將改變傳統財務工作模式,隨著人工智能化發展,將替代重復性的財務核算、物資管理等工作,規范財務業務和信息標準,強化執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強風險防控,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化系統能對業財信息數據統一儲存、管理,提高數據安全性,通過業務留痕、數據留存提高財務風險防范能力。財務信息化發展是未來各高校財務工作的重要任務,是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的重要措施。
從本質上講,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圍繞預算而展開的一系統管理活動和制度安排,同時也是涉及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參與的綜合性管理系統(池國華,鄒威,2015[3])。全面預算管理突出的是全面性,主體單位從上至下全面參與,涵蓋所有業務活動和經濟活動,在執行預算的過程對所有環節進行全面控制,確保預算執行按預算方案推進落實。全面預算管理一是能優化資源配置,落實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在整合學校可支配資源的同時,涵蓋學校全面業務事項、全體人員,從項目的遴選、項目績效目標、項目實施環境和能力,充分和學校的中長期規劃以及戰略目標相合,落實細化項目責任,能科學有效地分配資源,提升資源效率,從而保障戰略計劃的推進和落地。二是能規范業務流程,落實風險防控制度。全面預算管理將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嵌入系統管理,能實現業務流程的標準化,規范預算、核算管理,避免線下操作的可能產生的程序漏洞,同時能實現業務全流程記錄,明確崗位職責和權力責任,能有效控制業務,從而實現加強內部風險控制的有效管理。三是提高績效評價精準性,優化管理水平。全面預算管理由于在項目遴選時已經明確了項目的績效目標,能將績效目標指標化、量化,從而提供客觀的評價依據和尺度,在項目執行完成后能提高績效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并以此為依據進一步完善項目執行和管理能力,引導資源配置方向,提高整理管理水平。
基于互聯網技術、區域鏈和信息化體系建設的校園財務信息化是打破傳統財務管理的主要模式,隨著數字產業化的發展,財務信息化在各高校中不斷推進實踐,基于財務信息化的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的核心功能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建設平臺,全面預算管理作為財務信息化內容的重要部分,能更高效地實現業務需求和資源分配之間信息的對稱,對預算執行和預算管理等信息及時把握,連通財務核算業務,并依據財務核算信息進行預算績效評價,推動全面預算管理的功能落實。二是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和服務功能。全面預算管理能追溯財務數據的源頭,對資金使用目標全程控制,是財務核算信息的重要補充,對資金使用過程全面覆蓋,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為財務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提供基礎。三是加強財務監督職能,財務信息化中的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核算、財務管理相結合,能客觀評價資金執行效率、資源分配效果,判斷項目執行是否與項目規劃相一致,從而進行調整、補缺,提高財務監督的水平。四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基于業財信息融合,通過準確的業務需求信息和科學的績效評價能推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全面預算管理應用模塊包括建設項目庫、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等體系構建,整體框架在財務信息化的基礎上,圍繞需求、控制、績效,以優化資源配置和財務管理為目標,探討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的模式。
全面預算管理的前提是對資源需求信息具有透明性,掌握全面、準確的需求,并具有合理、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判斷,因此,建立項目庫管理是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前提。建設項目庫是依托財務信息化預算管理系統,建設包括項目論證、項目入庫流程和項目立項管理的模塊應用。
1.項目論證
由項目需求部門提出項目入庫申請,為保證項目實施的合規性、必要性,項目資金需求測算的合理性以及績效目標設計與學校戰略規劃目標相一致,作為學校立項的依據,項目論證內容包括:一是項目建設可行性和必要性是否具有充分的依據,二是項目實施條件是否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比如資金規模、現有建設基礎能否支撐項目順利執行,三是項目建設內容是否合理,導向性與項目建設目標是否相一致,四是項目測算依據的合規性和準確性,公立高校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物資采購是否按政府采購目錄和采購價格進行測算,非政府采購的預算測算是否合理,預算用途與項目的相關性是否符合常規邏輯等,通過設立標準化、量化的方式設計測算明細列表,提高項目建設內容合理性判斷的明晰性和可行性。四是判斷績效目標設立的科學性,制定的績效目標是否與項目建設內容和工作任務相結合,能否有效反映項目建設所帶來的效益,從而推斷項目建設是否符合學校發展利益和戰略目標。
2.項目入庫流程
項目入庫審批信息化,通過系統流程化管理保證項目論證的合規性,財務信息化的數據存儲保證項目入庫的透明性,是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項目入庫流程包括項目入庫申請、項目論證過程和結果、項目建設內容的修正調整以及項目庫管理領導小組意見等流程設計,用信息化的手段使項目入庫程序合規,責任明晰并實現信息存儲和使用。
3.項目立項管理
在滿足建設條件的項目進行立項,立項管理包括:項目立項、項目實施、項目結項、項目滾動管理。項目立項管理是對已經下達預算經費的項目執行過程和執行效果的管理。一是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項目實施進度,預算執行率。二是在項目執行存在偏離計劃的時候能夠為調整預算和為績效評價提供依據。三是可以有效保存全面、全過程的項目信息,保證項目信息的完整性。四是建立項目滾動機制,明確項目延續期和退出機制,保證項目庫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是建設績效、計劃與預算之間的內在聯系(李廣凱,2020[4])。在財務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設立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庫,用于匹配學校發展計劃和資源配置,以戰略目標為導向通過預算績效目標將學校資源用在最準確的地方,具體包括預算績效目標設立和預算績效評價。一是預算績效目標設立,由上而下設立學校的預算績效目標,預算績效管理部門根據學校中長期戰略目標設立總體績效目標,根據業務部門和二級學院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性質,設立擴展績效目標,通過細化、量化、標準化指標實現績效目標設計的客觀性、科學性和項目實施效益性,從而形成學校的績效指標體系,為項目庫建設提供重要的績效指標選擇,也為學校預算編制提供導向性依據。二是預算績效評價,項目執行事中和事后,作為項目調整、項目結項和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根據績效指標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為調整資源分配和下一步工作計劃提供決策參考。
預算編制是全面預算管理有效執行的基礎,科學的項目儲備為預算編制提供質量保證,預算編制是實現短期經營目標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重要前提,預算編制包括:預算申報、預算審批、預算下達。一是預算申報,預算需求部門根據工作計劃和工作任務從選擇儲備項目在預算管理系統上進行申報,經過相應的申報流程報送財務部門。二是預算審批,財務處根據預算申報項目,結合學校可分配資金情況,組織專家小組對申報項目結合學校發展目標進行遴選,強化項目績效目標,經過預算控制反饋申報部門對預算項目內容進行修改后報送財務部門,最后提交預算審批部門審批。三是預算下達,財務部門通過預算管理系統和核算系統相關聯,根據預算審批結果下達經費預算,從而控制項目核算額度,完成預算編制。
預算執行是項目實施過程中記錄實施進度和經費執行情況的功能模塊,預算執行包括經費執行、項目實施進度和預算執行監督。是預算調整的依據和支撐條件。一是經費執行,預算執行系統是通過與核算信息互通獲取數據,能直觀了解預算預行進度和支出內容。二是項目實施進度,由項目實施部門在項目庫中對項目進度信息進行更新,預算管理系統直接從項目庫中獲取數據,通過項目實施情況掌握項目實際資金需求。三是預算執行監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利用財務信息化下的智能化手段能夠實時獲取項目推進數據,結合項目實施進度和預算績效評價,對項目經費進行監督,并建立預警機制,作為預算調整的依據。
預算作為項目經費前期預測,在執行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偏差,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預算調整是根據預算執行情況,結合資金需求對項目預算進行調整。一是財政資金的預算執行進度有嚴格的考核要求,針對項目預算執行進度與計劃存在嚴重偏差的項目進行預算調整,及時安排需要資金的備選項目,保證資金使用效率,保障資金執行度。二是對項目實施內容和計劃存在嚴重偏差的項目,及時收回資金進行相應的重新分配,從而確保資金使用與目標相一致。
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是全面預算管理合規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條件,通過財務信息化,將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嵌入預算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約束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流程,防范風險控制缺口,保證預算管理信息的完整,優化預算管理效率。
本文通過財務信息化解決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是實現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二是預算通過項目庫和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庫建設,有效關聯戰略目標和預算編制,強化戰略目標導向性。三是通過預算績效指標和績效評價,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益性。四是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提高內部風險防范能力,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和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