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睿娜
神東煤炭集團是國家能源集團的骨干煤炭生產企業,地跨蒙、陜、晉三省區,擁有13個煤礦,整體產能超過2億噸,職工人數超過50000人。神東煤炭集團作為國家級骨干企業,一直非常重視員工權益的保障和收入的提高,但由于員工人數眾多,情況復雜,一直以來針對困難職工的精準幫扶工作比較薄弱,導致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未能解決。困難職工由于缺乏土地房產等生產資料,單純依靠工資收入來負擔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壓力很大,如發生待業、失業、患病、子女上學等情形,就更加難以為繼。煤炭企業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長期來看,針對困難職工的幫扶脫貧工作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1]。
神東煤炭集團職工貧困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職工本人喪失勞動力或家庭成員因患重大疾病、特殊慢性病、需支付大額醫藥費用或者其他主要勞動力喪失勞動能力,失去主要收入來源,導致家庭支出持續性增長,自身收入無法填補支出空缺,因病致貧現象在困難職工中占比近43%,這也成為導致煤炭企業職工貧困的最主要原因[2]。
當職工家庭發生重要變故或遭遇意外事故等情況,導致家庭貧困。例如,家庭遭遇意外火災、自然災害、家庭成員遭遇意外事件等,醫療護理等支出金額遠大于家庭收入及儲蓄金額,短期內巨大金額需求還會導致家庭不得不背負沉重的債務,長年累積,入不敷出,造成煤炭企業職工貧困。
許多煤礦職工都來自農村家庭,作為家里唯一收入來源,需贍養雙方老人,撫養子女。如發生老人患病,子女人數較多,子女教育等剛性支出,導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家庭生活困難。煤礦職工平均收入水平雖較過去有很大提升,但農村家庭抵御風險能力較差,老人基本無養老金,醫療保障也不足,職工作為全家唯一收入來源,負擔較重。
在神東煤炭集團,勞務派遣員工占比較大,勞務公司工資水平遠低于正式員工,而且由于技能單一,缺乏競爭能力,一旦失去工作,再就業能力匱乏,通過打零工賺取的生活費用也很有限。
神東煤炭集團職工貧困的原因往往十分復雜,大部分都是多種因素共同發生作用而造成的,這也使他們在面臨實際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這也意味著他們對企業幫扶、救助有很大的需求。
近年來,國家對精準扶貧提出了多項政策和要求,作為國有企業,解決員工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對國家政策的響應。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困難職工精準扶貧中的主體作用,當前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組織調配混亂、人員配備不足、資源傾斜力度不夠等,造成神東煤炭集團在面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
當前,精準扶貧工作還未實現,困難職工的個性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不同類型困難職工的幫扶需求各不相同,表現出的特征和難度也不一樣。不同家庭陷入貧困的原因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神東煤炭集團需要針對不同職工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幫扶,但目前對困難職工的幫扶還停留在過年過節時發放一定金額的慰問金和米面等傳統的方式,不能長期有效地的解決困難職工的需求。許多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并不是一時的困難,而是由于社會發展和自身家庭生活所導致的長期性困難,僅靠短期的幫扶無法解決長久的困難。
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職工的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有效競爭力、單一的生活資源來源,其他家庭成員缺乏專業技能、無法找到收入較高的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一旦有家庭成員生病、子女入學等情況就會使家庭陷入困境,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存需求。盡管企業在提升職工職業技能和創造價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卻不夠明顯。
在神東煤炭集團,由于很多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客觀原因,用工存在正式員工與勞務派遣員工之分,一般來說,勞務派遣員工從事邊緣性非重要工作,工作難度相對較小,壓力小,難度小,距離企業核心崗位距離較遠,工資收入不高。近幾年來,他們已被納入社保制度保障范圍內,但因本人或家庭成員罹患重大疾病而產生的自費費用,卻無法納入企業的補充醫療保險范圍內,家庭不能有效抵御風險。
目前,神東煤炭集團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補充醫療保險機制,針對正式員工因病致困的情況基本可以通過補充醫保的方式來解決,但勞務派遣員工和員工家屬卻因政策原因無法享受到補充醫保帶來的好處;同時,困難職工幫扶資金也僅限于正式職工使用,這些情況導致了神東煤炭集團困難職工幫扶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覆蓋面不夠,資金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資金不能及時有效地用在對困難職工的幫扶上等問題。
如何突破局限,優化思路,實現自身優化發展,是企業在當前大形勢大背景下,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最為重要。通過實現企業自身的持續良好發展,企業內部構建一套完善的可操作體系,并實現規范化、有效的實施,是幫助職工脫貧、實現發展的最好出路。
要對企業內部困難職工進行摸底調查,充分掌握群體的基本情況。要深入走訪,將摸底工作滲透到日常工作當中,做到了解困難職工人數,明確困難職工的程度,知曉致困主要原因,不能錯過任何一位需要幫扶的困難職工。規范針對困難職工的識別與公示,通過調查后,建立數據庫與信息庫,實現數據比對、信息共享,防止對困難職工的家庭誤判。要將該項工作常規化與日常化,對數據庫進行持續性管理與日常性更新,及時補充與更換,及時了解困難職工的家庭狀況,對符合情況的職工及時補充進檔,對家庭情況好轉生活狀況好轉的家庭也要及時的注明撤檔。實現數據的準確與精準,提高對困難職工的動態管理。
在企業內部,要明確各部門的分工安排,制定精準幫扶措施,要努力激發職工的內生動力。對家庭收入來源單一、待崗需就業的困難職工家屬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必要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服務,包括必要的創業培訓、項目推薦、政府介紹、貸款幫扶等。企業要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政策保障,保障職工的養老保險、工傷認定、失業保障。
對于因病致困的家庭,要落實好職工基本醫療和大病補充保險制度,特別是對勞務派遣職工,要最大限度地將其納入到社會保障制度范疇內,有效地降低職工的醫療支出,減輕職工就醫的壓力負擔。將大病致貧職工納入到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和職工醫療互助的保障范圍。
對于因子女就學等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職工,除落實好金秋助學、解決子女入學困難外,還要研究設立獎學金,解決子女入學期間的生活保障問題,不讓困難家庭的子女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保證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對于困難職工,企業進行兜底性保障,定期開展為職工送溫暖的活動,實現溫暖活動的常態化與定期化,提高困難職工對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應對復雜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時,企業要更加積極、開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產值。只有企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針對困難職工的幫扶上來,實現對職工的有限幫扶,這是前提。因此,企業一定要緊緊把握“二次創業”的總體要求,奮發有為,夯實“二次創業”的基礎,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實現創新發展,努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合理有效地管理幫扶資金,提高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水平。在企業內部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資金分配制度,根據不同職工的不同情況,合理分配資金。將以已建立的困難職工信息庫作為參照依據,構建完善的資金分配制度,從申請數額、項目審核、發放次數等方面著手,避免出現應資金使用不規范造成的人情發放、經驗發放等情況,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同時,要建立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的專項賬戶,由專人負責賬戶的管理,降低資金流轉風險,確保資金使用合理;要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實行資金分類管理,以資金來源、用途等為依據進行規范管理,并實行透明監管。
導致企業職工困難的情形多樣,對困難職工實現精準扶貧,構建和實施完善的精準扶貧體系是煤炭企業的必然選擇。“十四五”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神東煤炭集團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踐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開啟“二次創業”,在提升自身經濟效益,加強資金監管的同時,以困難職工需求為基礎,進行精準扶貧,打造幸福礦工工程,提高員工幸福指數。當然,對于困難職工,也要考慮“二次創業”的可能性,使他們提升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實現技能的提升,優化自我競爭力,廣泛參與社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