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涼
繼2017年底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創新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后,2020年1月,福建省又印發了《福建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現“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而管養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高質量”的培訓。當前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為公路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如何借助這股東風,將“移動互聯網+”與管養隊伍培訓融合創新,是一個應該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隨著“四好農村路”的深入推進和實施,對農村公路管養隊伍的培訓日益重視并嚴格要求落實實施,但在實施培訓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培訓需求與培訓實際的不匹配。農村公路管養隊伍包括縣、鄉、村三級公路管理人員以及養護專業技術人員、養路工等專兼職的農村公路管養人員。管養人員文化水平不一、專業需求不同、公路管養的工種多,工作內容多樣化,對培訓需求也要求多樣化。但受限于各種主觀、客觀原因,常常出現大鍋燴培訓(即所有人員都參加培訓)、為了培訓而培訓的情況,實際培訓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培訓與工作間的矛盾。農村公路管養隊伍承擔著諸如日常巡查、農村公路養護、農村公路工程建設監督管理、及時制止并報告涉路違法行為等需在公路一線進行的工作,這些工作性質決定著他們無法參加較長時間的集中培訓,加大了組織集中培訓的難度,但這些工作日益的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卻又要求他們通過不斷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管養技能。
培訓方式、方法單一枯燥。當前農村公路管養隊伍培訓主要采用集中培訓,以“一對多”課堂型培訓為主,一般由已參加上級部門培訓的工作人員或外部邀請的專家、技術骨干進行面授培訓,輔之以播放音頻、視頻或PPT課件進行講解。
培訓缺少規劃、評估、反饋,效果不明顯。培訓多數是基于與績效考核掛鉤而倒逼開展培訓,卻也常常陷入因為考核需要而培訓、為了培訓而培訓的境地,多數培訓沒有制定培訓規劃、缺乏培訓評估及反饋措施,導致大多數學員對培訓不重視,沒有用心學習,培訓的效果不明顯。
融合利用“農村公路APP”等自建軟件與微信、釘釘、抖音、快手等市場運營的APP軟件實施培訓,構建一個可實施課程培訓、可隨時隨地隨手學習、可交流互動與訓學轉化的平臺。
隨著“互聯網+交通行業管理”理念不斷深入貫徹落實,公路行業領域開發的各種APP、創建的各種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遍地開花,使用者眾多,對工作的助推作用也不可估量。在此基礎上,實施“移動互聯網+”與管養隊伍培訓有機融合成為可行的方案,也定能發揮培訓效果,充分挖掘出公路人的潛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有效助推“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學習模式的優化。與傳統的集中培訓不同,實施“移動互聯網+”培訓可讓學員利用工作、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學習,可自主選擇所學內容,可讓學員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學習進度,將原有的“大鍋燴培訓”轉變為有針對性、自主式學習,進而激發學員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
教學方式的優化。對比傳統的“一對多”課堂型培訓模式,“移動互聯網+”培訓能將枯燥單一的課程轉變為集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為一體的多媒體課程,并通過手機等移動載體以更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員,讓學員更易理解、掌握、消化。
培訓師資的優化。移動互聯網培訓既可以邀請專家、技術骨干在線教學,也可以直接使用優秀的培訓視頻。與此同時,公路人也可作為培訓“主講官”,工作出色的業務骨干可以通過“釘釘APP”等在線教育平臺開展課程教學、進行現場技能操作培訓,分享工作經驗,其他學員也可以錄制小視頻,以短視頻的方式分享工作和學習經驗。
組織過程的優化。采用“移動互聯網+”培訓,將解決公路人因工作性質無法較長時間集中培訓的困難,大大降低組織培訓的難度;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因培訓產生的交通、食宿、培訓場地租用等費用支出,節約參加集中培訓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
培訓管理效能的優化。一方面,組織方可通過“移動互聯網+”培訓平臺實現了解需求、考勤打卡、互動交流、培訓效果評估與反饋等培訓管理,有助于加強培訓質量管理,提高培訓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學員在培訓平臺的學習過程都有留痕,由此形成的個人數據可進行量化排名、對外公開,讓大家及時了解其他學員的努力和勤奮程度,從而激發學員學習的自驅力,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2]。
一是轉變決策層與管理層的培訓理念。農村公路培訓要想借助“移動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公路部門的決策層、管理層就要樹立融合發展的理念,能將“移動互聯網”思維靈活融入培訓發展規劃,強化培訓資源整合利用,實施多方資源融通共享,進而推進農村公路培訓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二是轉變公路人的學習理念。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掌握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是實施“移動互聯網+”培訓的基礎。只有讓公路人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轉變學習理念,提高學習意識,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為自身學習、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融合利用“農村公路APP”等自建軟件與微信、釘釘、抖音、快手等市場化運營的APP軟件創建靈活多樣、訓用結合的培訓平臺。一是創建隨時隨地隨手可學的平臺,即在“農村公路APP”等自建軟件中增設培訓模塊,內置公路政策文件及解讀、管養知識技能庫、公路行業管養技能培訓視頻課程、技能小視頻、學員訓用結合展示區等子項目,為學員提供隨時隨地隨手學習平臺。二是借助“釘釘APP”等在線教育平臺實施課程培訓,提供常規管養技能教學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的培訓,解決了公路學員無法長時間集中培訓的困難。三是以微信工作群、釘釘APP工作群為互動交流平臺,通過工作群互動交流工作技能,深化培訓所學在實踐中的運用;可分享學習發現的優秀教學視頻、公眾號文章等,強化教育培訓效果;還可運用微信工作群的視頻聊天功能,進行“小范圍”視頻互動學習。四是以抖音、快手APP等作為宣傳展示平臺,通過開展“公路人講公路事”“一周公路主講師體驗”等活動,將工作實踐中的技能、工作經驗等錄制成小視頻,并擇優選取通過抖音、快手APP展示出來,深化訓用轉化的成效。
針對當前互聯網大數據各種信息雜糅、良莠不齊,需要創建培訓資源數據庫,把好資源入庫審核關。以“農村公路APP”等自建軟件為基礎,通過視頻錄制、視頻剪輯、圖片合輯、公眾號轉發等方式建設培訓資源數據庫,并在建設過程中做好教育培訓規劃、設計與資料制作、審核等工作,形成具有公路培訓特色的移動互聯網培訓數據庫[2]。培訓資源的來源渠道:一是線下收集培訓資源,在參加本級或上級舉辦培訓時,經培訓講師同意,錄制視頻培訓課程;二是在“釘釘APP”等在線教育平臺開展培訓時,錄制課程視頻;三是錄制“有經驗”的技術骨干在工作實踐中技能操作,形成小視頻;四是通過公路主管部門的網站以及“福建交通”“福建公路”、地級市交通部門微信公眾號等官方平臺轉發公路政策文件及解讀、有關管養知識技能等信息。
一是構建運行保障機制。要完善培訓經費保障、培訓技能人才保障等保障機制建設,加大對培訓經費、人才、考核激勵等的投入,為“移動互聯網+”培訓融合創新創造支撐條件。二是構建培訓規劃機制。應根據現代農村公路發展需要和實際培訓需求,融合“移動互聯網”的特點,制定中長期的培訓規劃,并根據需要細化年度培訓計劃,有規劃、有針對地實施培訓。同時,根據規劃逐步完善資源數據庫建設。三是構建培訓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細化、量化培訓考核指標,綜合運用“農村公路APP”等管理端的個人數據進行量化打分,并將培訓工作納入對管養單位的績效考核,列入個人年度考核指標中,與年終績效獎金掛鉤。在“移動互聯網+”培訓中,實現滿足工作培訓需求與個人提升需求兼顧的目的,最終提升管養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技能,“管好”“護好”農村路。
“移動互聯網+”與農村公路管養隊伍培訓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時代各行業教育培訓的發展趨勢,也是公路行業培訓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與時俱進,更新培訓管理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教育培訓,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數字化信息等新技術,建立健全“移動互聯網+培訓”培訓體系和機制,才能讓農村公路管養隊伍跟上行業發展的需求與步伐,實現“四好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