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艷 山東省諸城市財政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縣域中小微企業的數量也呈現日漸上升的趨勢,中小微企業總數量已經達到整體數量的90%以上。這部分企業給整個社會創造的服務價值與產品價值、上交稅收以及出口總額占比不斷增加,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在全國工商聯的調查中,大部分中小微企業都認為自身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是制約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他們獲得的融渠道十分單一匱乏,普遍面臨的生存壓力十分繁重。因此,研究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1.縣域中小微企業
所謂縣域中小微企業,就是指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各類組織形式的法人企業或單位,且經營規模、人員規模都相對較小的盈利型企業,他們主要坐落在我們的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主要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以及微型企業[1]。
2.中小微企業的劃分標準
中小微企業按照營業收入、從業人員、資產總額等指標確定,結合行業特點確定。具體分為幾十種行業,各行業劃分標準不同。其中: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在20 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企業;工業,從業人員1 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 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企業。建筑業,營業收入80 000萬元以下或者資產總額在80 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企業。
融資是指企業根據經營、投資等活動需要,通過一定的金融市場和籌集渠道,進行籌措和集中資本的活動,有長期和短期的區分,一般所說的融資是指長期融資。中小微企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金需求,要結合自身自有資金、戰略發展需要以及具體的條件,充分運用科學的判定方法,借助各種有效資源進行各種融資,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
坐落在山東東部沿海開放城市的潤生淀粉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30多年發展歷史的中型企業,在淀粉市場還未開拓出明確的道路之時,企業發展蒸蒸日上,市場占有率在全國聞名,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分公司多達幾十家遍布全國各地,一度成為當地的知名企業。但由于缺少長遠的規劃和謀略,潤生淀粉有限公司并沒有跟隨潮流選擇科技型企業,而是在山東省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堅決的選擇了淀粉制造業,山東省作為產糧大省,地理位置優越,適合農作物生長,而處在沿海開放城市,具有發達的農業基礎也促進農產品的進出口,完善的市場銷售讓企業的產品更快完成進出口。但潤生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在企業快速膨脹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的融資全部依賴金融機構,最多的時候發放銀行貸款的金融機構就有40多家,受擔保企業的破產的牽連,即使在產品銷售市場向好的情況下,資金仍然成為壓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縣域經濟中的中小微企業還要依靠傳統產業發展壯大,因為新興產業和新產品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資金投入,資金短缺和人才的匱乏,中小微企業并沒有能力在可能承擔虧損風險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和研究開發,一旦研究開發失敗所投入的經濟和水平,各種成本無法收回,這是中小微企業對于研究創新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2]。
此次論文涉及的潤生淀粉有限公司也面臨同樣問題,企業坐落在鄉鎮駐地,交通的不便利決定了企業很難吸引高端人才入駐。多年來企業的主營業務幾乎全部來自淀粉銷售。作為高污染高消耗的傳統行業,潤生公司的技術含量不高,除了淀粉領域,企業在不斷研究二次加工領域,雖然也開發了葡萄糖、賴氨酸等深加工產品,但市場占有率一直偏低。當淀粉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這種單一的業務收入模式讓企業的銷售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經營收入不斷降低,企業需要不斷通過金融機構的貸款生存,隨著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不斷增加,造成企業資金“拆東墻補西墻”的困境,甚至生產越多虧損越嚴重。
企業如何加強和防范風險管理工作,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點內容,具體來說涉及風險的識別、預測、衡量和風險選擇放手等。選擇最佳方法盡可能降低最終風險的發生概率以及風險產生后的各種損失,要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保障。企業在前期的融資、投資以及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有效識別風險,對風險可能發生的各種消極影響進行深入分析,保持自身生產活動能夠順暢運行。基于此企業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將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處理等放在首位。
潤生淀粉有限公司就是沒有制定合理的風險規避措施,導致公司在2013年市場低迷的經濟背景下大規模投資新建山西淀粉廠,隨著公司生產銷售收入的減少,營業利潤的降低,以及銀行貸款到期無法續貸都對公司的生存起到了致命的阻礙作用。
由于縣域中小企業的公司坐落地址和人員結構的影響,他們對新的金融模式缺乏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只能依靠傳統的銀行貸款,融資模式單一,容易受制于人。同時他們的土地房產手續不齊全,貸款時抵押物與企業實際使用的資產也存在差距,貸款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政府平臺公司的擔保補助等有效的方式扶持壯大中小微企業,但是企業也要積極應對快速發展壯大。
縣域中小微企業在制定中長遠發展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與企業發展實力,要用發展的意識通觀全局高瞻遠矚,進行全方位與多角度的考慮,同時考慮融資項目的可操作性與可行性,分階段制定目標,既要避免“一口吃成胖子”的貪多思維,還要避免“眼高手低”的現象,在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的同時,也要結合縣域企業的自身發展情況與具體的市場變化,做出與企業發展方向互相吻合的可行策略。這樣才能讓制定出的最終融資策略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扶持,縣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也在不斷增加,如金融機構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發行等眾多銀行機構;還包括部分小貸公司、民間借貸機構以及政府擔保公司、擔保機構等。但是這部分機構涉及的融資成本相對較高。中小微企業要不斷優化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融資渠道的開通,這些融資平臺的出現讓整個資本市場能夠朝著更加多層次的方向不斷發展,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帶來較多解決方案。
結合融資模式分析,中小微企業能夠選用多種融資渠道,直接融資包括投入資本、發行股票發、發行債券等方式。間接融資銀行借款,股權融資、信用貸款、抵押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盡管融資方式不一樣,在融資規定、辦理流程等環節也有很大的不同[3]。企業可以從實際狀況出發,靈活選用多種融資模式。如小額短期融資,那么可以通過融資方式相對來說門檻較低、且放款速度也較快抵押貸款或是信用貸款的方式。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是引進設備而開展融資。還可以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引進更多投資者,充分利用外來投資者自身資源擴大原有企業固有的發展瓶頸,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技術資金支持。近年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也不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投資,同時,中小微企業自身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獲得資金需求。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傳統的銷售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很多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收入受到了市場極大的波動,收入銳減,成本增加,凈利潤迅速減少。中小微企業面臨招工難,融資難的問題日益嚴重。為提高公司的風險管理與控制水平,企業必須正視行業特性和公司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更加精準地分析公司今后可能面對的各項經營風險,并對其進行精準識別以及分析,不斷改變傳統經營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種風險的發生可能性進行詳細預測 “未雨綢繆”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縣域中小微公司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礎上,不斷做大做強公司產品,以質量占領市場,而絕不是僅僅依靠產品,要向管理要效益。繼續加大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包括引進高端科技人員、加大資金技術投出,建立一套研發投入、產出與回報激勵機制,實現投入、產出和回報的有機結合,激勵研發人員推出優質產品[4]。不斷推出創新性較強的產品,確保在當前市場中逐步增加銷售額。有計劃對公司現有產品進行技術升級,在新產品難以有效做給的情況下,延長既有產品的銷售周期,使它們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不斷吸引金融機構、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投入,依靠健全的投融資渠道不斷做大做強產品,不斷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縣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往往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缺乏抵押導致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風險意識淡薄等因素,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廣泛連接覆蓋面廣、低成本高效率以及信息透明化程度高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并采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供便捷、多樣的融資模式,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難題既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扶持,也要從自身的經營模式、融資渠道、融資需求上不斷創新,用發展的眼光解決融資難題,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