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潔
思政人才應在有完善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莫要紙上談兵、空于想象。校企合作正好為高校思政人才培養提供了多樣的實踐機會和固定的實踐基地,減少了高校的基礎設施支出。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在在校期間去企業學習,充分了解企業真實的思想政治工作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相關實踐中,還能有機會向企業思政精英們學習,看他們是如何進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從而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經驗,這十分有利于企業思政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展開,在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實際操作的同時也為企業自身儲備了大量的優質思政人才[1]。校企合作,創新了高校的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為高校的思政人才培養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教師不再依賴傳統的理論課堂,而是帶學生走近實際,真實體驗,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學生也可以擁有更加全新的視野去看待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不是局限于課本,脫離實際。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學生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促進了個人全面發展,思政人才也更加專業化、全面化,具有創新性思維和優秀的實際應用能力。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豐富了高校的課程形式,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模式也開拓了校企合作的新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校企合作理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指示燈,關乎到校企合作工作的展開和優化。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為了適應時代,校企合作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完成一定程度的創新,進一步完善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校企合作理念還較為傳統和落后,存在著一定的時滯性,雖然高校和企業都非常重視校企合作和思政人才培養,但還是受校企合作理念的影響,限制了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高校沒有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價值,還停留在表面,只是把企業當作學生實習的地方,并沒有發揮企業實踐操作基地的實際價值,導致學生對企業實習缺乏重視。還有部分高校只是照搬別的學校的校企合作理念,并且在落實過程中也沒有解決所存在的問題,缺乏理念創新,沒有根據高校自身發展情況合理規劃校企合作。個別高校雖然在實行校企合作的同時,也壓制了學生的實踐學習機會,過分地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更多的理論教育,而不是實踐教育,嚴重制約了思政人才應用能力的發展[2]。
對思政人才的培養,需要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以提升思政人才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為前提,推動思政人才形成更加全面的個人綜合素養。目前,高校和企業之間未形成堅固的人才培養機制壁壘,校企合作機制較為分散和薄弱,沒有系統的人才培養規劃,沒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更沒有穩定的人才培養戰略。有些高校對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還比較籠統,并沒有開辟新的校企合作領域的意識,也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生考核體系和教師評價體系,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共同推動進步的意識,成為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的阻力[3]。部分高校也沒有設置教學監督體系,校企合作管理較為松散,甚至有些高校對思政人才教學更趨向于形式主義,并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目前,有些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還只停留在讓學生去企業實習的階段,學生在去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只能學到一些皮毛,并不能充分發揮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對于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也沒有很大進展。高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忽略了企業對未來人才的需求,導致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還只是重視學校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實施專項式、針對性的培養方案,高校沒有充分分析企業未來發展情況和崗位設置,沒有及時更新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導致高校在培養思政人才方面,存在嚴重的滯后性,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工作后,無法滿足企業崗位的職業要求,思政能力和素養也不足以適應企業的未來發展需要。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文化發展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高校在培養思政人才的過程中,也沒有企業實際基礎經驗和員工培訓手冊的支撐,無法有效推動思政人才綜合素養的提升[4]。
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理念的指導作用,改變傳統的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理念,緊跟時代腳步,融合現代化思想、分析市場發展理念,建立多元化創新型校企合作理念。高校在思政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模式的創新性和科學性,應結合相關企業實際情況,綜合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和企業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校企合作方式,讓校企合作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比如,高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踐,深入探究企業崗位設置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合理規劃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高校還可以讓教師去企業內部考察或者采訪企業在職人員,將其以微課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滿足人們對企業實際情況的需求,創新高校思政人才培養的方法[5]。
創新始終是事物發展進步的重要工具,為了改善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及思政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優化校企合作思政人才的培養機制。建立科學的校企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的聯動作用,更加針對性和系統性地對高校思政人才進行培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理論知識,增強學生自身應用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學生的理論教育和企業的實訓教學,充分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知識中有實際,實際中又蘊含知識。為了滿足高校不同專業的思政人才培養,高??梢院筒煌髽I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多元化滿足思政人才的培養需求。國有企業是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思政人才的重要領域,國有企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它們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素養,且思政思想也更加前衛,高校應當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思政實踐優勢,建立科學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進一步優化思政人才的培養機制。高校還可以邀請企業在職人員來學校開展教學,將更加準確的企業思想政治知識傳授給學生,讓校企合作更具針對性,進一步優化校企合作機制。
為了有效并快速地培養思政人才,需要高校和企業之間開展多元化的合作領域,更加全面地培養思政人才。對高校來說,應培養更加優秀的思政人才,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分析目前思政人才綜合素養,找出人才不足之處,并根據企業未來思政人才需求,選擇更有加針對性的合作和培養,高校培養人才就是為了讓人才能夠適應未來工作發展需要,讓人才能夠更加容易地貼合工作,減少不必要的企業培訓時間。與此同時,高校和企業都應當重視思政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拓展,對于思政人才的培養,應該更加注重綜合性和針對性,高校在課堂教授過程中,不應當只教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應當結合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員工培訓手冊進行更加全面的知識傳輸,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實訓,從而提升思政人才的綜合素養,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經驗豐富和適應能力強的思政人才。同時,高校還應當重視思政人才創新思維的培養,一個高素質的思政人才必須要具備創新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
校企合作為思政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思政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基地。在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需要進一步優化校企合作理念,完善校企合作思政人才的培養機制,開啟合作新領域,制定更加穩定、更加系統、更加有針對性的思政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升思政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積極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讓企業成為高校培養思政人才的載體,高校在培養思政人才的過程中,接受企業先進的思政政治理念,不斷優化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提升思政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推動思政人才更好地適應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