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瀟
為提升我國高校人才教育質量水平,教育部于2018年啟動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要求高校在專業課堂知識傳授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要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思想,進而在“三位一體”環境育人教育的過程中,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所謂“三全育人”,是指高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教師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進專業知識中,學生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其綜合素養也得到有效培養。“三全育人”中的“全員育人”是指高校教師需將立德樹人教學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另外,“全員育人”中所說的“全員”,并非只代表專業課程教師,同時還包括高校事務管理、心理教育指導教師以及后勤事務教師等一系列推動院校運行的教師;“全程育人”是指完善的教育體系,這是一種可持續、可貫穿的教學體系,它不僅涵蓋了課堂教育,甚至涵蓋了師生溝通、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發展的過程;“全方位育人”則是指將校內與校外、課堂與課后、學生管理以及社會實踐進行聯系,全方位關注大學生的成長。
在“三全育人”中,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密不可分的,三者互為一體。“三全育人”作為黨、國家、教育本質以及教育規律的探索,體現當代高校教育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也順應時代發展人才培養的趨勢[1]。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較為偏愛幫帶成績優異的學生,對不遵守課堂紀律且成績較差的學生則不太關心。從本質性來講,學生并不存在好壞之分,學校的主要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還需培養學生的品德素質。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教師職業素養的培訓,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教育。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職責并非只是教書,更需要對學生的品行進行科學引導,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育人的主動權。
由于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且生活壓力大,因此大部分的家庭教育處于失職狀態。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會對孩子的性格行為等產生一定影響。從當前社會情況來看,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為此,高校應在“三位一體”育人機制中不斷加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不良的社會因素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在高校以及家庭不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時,政府也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加大對不良場所的整治力度。社會惡勢力、不良風氣會對學生個人造成侵害,政府一定要加強打擊力度,為當代大學生營造清明的社會環境。另外,政府還要不斷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高校的積極幫助下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院校需要以美育人,改善院校美育,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為高校環境育人發展指明新的道路與方向。美學藝術會成為校園環境建設的原動力,而高校也需在環境育人活動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院校育人環境工作,這是對院校“三全育人”內涵的延伸,同時也協調院校各類文化資源,挖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環境育人文化成果。
總體來說,高校環境是對現實景觀的折射,同時也承載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文化感召力。校園環境文化需要以歷史的延續以及文化的傳承作為高校教學環境指導思想,將校園歷史、文化融入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使其彰顯出環境育人價值以及意義。第一,江西服裝學院重視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傳承與挖掘,不斷培養出更為優秀的美學藝術成果,基于“三全育人”視域下,提升江西服裝學院整體環境和層次,同時又能彰顯江西服裝學院其自身獨有的文化品牌。第二,江西服裝學院通過新浪微博以及高校學生部發起綠植領養活動,活動意義主要是為了倡導環保理念,鼓勵當代高校學生參與到綠色植物種植過程中,努力喚醒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第三,江西服裝學院堅持“特色立校,質量強校。植根地方,服務行業”的辦學理念,秉承“勤信博雅”,寓意“勤乃立業之基,信乃為人之本,博乃益智之要,雅乃養性之義”。江西服裝學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致力于培養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學生,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當代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江西服裝學院還與江西省以及中央財政部門建立示范性實驗實訓基地,設立服裝流行趨勢研究所。江西服裝學院在提升自我教學水平的同時,也為高校環境育人提供更多的渠道[2]。
高質量實踐活動能夠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推動院校師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院校需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實踐活動,為創設一流的校園環境。其一,為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維護校園的整體環境和形象,江西服裝學院黨建聯合分會、分團委、學生會組織了“迎評促建,美化校園”志愿者活動,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組在校園進行清潔美化,分工明確互幫合作,確保高校各項衛生以及安全整改能夠落到實處,調動師生愛護校園環境的積極性,同時也倡導保護環境,建立良好的生態文明環境的理念。其二,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江西服裝學院要求每一位學生樹立垃圾分類意識,通過開展“認識垃圾分類,讓垃圾不再流浪”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同感。學生從垃圾分類這一細節中,培養良好的習慣,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從而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在垃圾分類活動中,院校借助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建設文明學習環境,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也為高校營造良好的氛圍。其三,江西服裝學院通過開展“青春熱血踐初心,獻禮建黨一百周年”主題獻血活動,青協志愿者井然有序地協助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為獻血者查體溫、登記信息、采集血液、休息觀察,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也使活動現場氣氛非常溫馨。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行,也培養了他們親近社會、團結一致的良好情操。
環境管理能夠體現院校育人的屬性,這也是校園環境管理的一個重要范疇,同時也能夠最為直接地反映出江西服裝學院的基本精神面貌。江西服裝學院在開展環境管理行為育人工作時,需要為院校師生展現出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的校園氛圍,為院校良好育人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1.推進綠色校園建設,營造育人氛圍
為突出校園特色,江西服裝學院應合理規劃布局,打造生態校園、文化校園。加大江西服裝學院綠色工程環境建設,使其成為院校生態育人的隱形課堂。為更好地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綠色校園建設工作,采用分區管護所在區域跟蹤管護等日常綠化管理模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校園綠化環境美化實踐中,引導學生主動成為美麗校園以及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2.增加生態教育課程,涵育育人文化
可以依托地理優勢構建生態課程體系,學生親身參與到全方位的授課體系中,掌握生態環境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切身體會到人與自然的關系,自覺踐行生態文明。院校借助數字化標本,減少校園植物采摘和資源浪費,同時又保護校園內的綠色植物的生長。學校還可對植物進行掛牌,構建空間體系雛形,在掛牌內容中注明樹木、植物的名稱、科屬、習性以及詳情二維碼,幫助師生更好地辨別校園中的名木[3]。
3.開展環保主題互動,傳播育人理念
開展綠色環保主題活動,呼吁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并在校園中開展生態文明宣講,倡導學生從身邊環保做起,投入于生態文明建設之中。明確門前三包責任區范圍,要求各個部門以及院校師生劃定主要任務,對使用建筑周邊活動區域進行清潔。首先,衛生清潔,做到區域內外無雜亂,無挖坑積水,垃圾需要做到袋裝化,及時定點投放;其次,對綠化實施管護,做到無擅自占用綠化以及公共設施的行為,無依樹搭棚、隨意踐踏草坪的行為;最后,針對活動區域周邊秩序進行維護,消除亂堆放、停放、張貼的現象,師生共建一流美麗校園。
總而言之,“三全育人”視域下,建設“三位一體”育人機制,是院校育人機制的重要延續,教育職責的主要承擔者還是學校。因此,要借助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基于環境影響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同時也有效地提升高校教育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