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英
(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中心小學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深度閱讀這一教學理念是由我國復旦大學的教授提出的,深度閱讀的開展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仔細閱讀和相關知識的閱讀獲取更多的內容,開拓小學生的視野,使小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獲得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為閱讀教學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課改的推進,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整合教學資源和方式,這樣才能在多元化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1.1 深度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培養學生語言以及文字運用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字以及語言的感悟。比如在深度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品讀感悟,聚焦于品讀語言特色,深入挖掘語言深層的奇妙之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和文字的意義。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文章語言的妙處進行深入分析,由于學生綜合知識水平不足,再加上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入,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言進行挖掘,并且對巧妙的寫作手法和語句進行分析,從而培養使學生加強對文字以及對句子的感悟。
1.2 深度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之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教學目標指向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啟發想象思維、通過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這些都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對于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研究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以及邏輯等,從而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靈活的發展,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2.1 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知識。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因此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吸收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文章是“言”和“意”的高度統一,也是表達思想和抒發情感的重要形式。而學生開展閱讀就是積極主動的運用現有的理解能力和文章進行對話,從而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和文章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的和文本進行“對話”和“互動”,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同時也使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知識的空間。[1]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慈母情深》這一課程教學時,如果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那么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無法將知識的重點內容有效的進行講解,更無法開展深度教學。但是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并且提出相關的問題,這樣就開始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閱讀,并且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提出問題: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現出了母親對自己的愛?采用了什么樣的表方式呢?等等問題,當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就明確了閱讀內容,并且在問題的引導學生也更加愿意進行閱讀,也會更加認真的進行閱讀,從而通過自主閱讀獲取知識,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解答問題時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有效的促進了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2.2 利用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意味著教師提高課文的講解質量和效率,而問題一直都是組織課堂教學的線索,也是引導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依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出問題,但是不能盲目的提,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意義和目的。由此教師可提出一些具有核心意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層的感悟,利用一些具有引領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和文章進行“對話”。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考慮幾個核心問題的組合,將一些核心問題設計較好的進行組合,從而使學生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2]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臘八粥》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實際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喝臘八粥是什么節日?在幾月幾號?具有什么意義?等等,臘八節是每年都過的節日,并且教師提出的問題和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先結合文章,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什么節日喝臘八粥,是幾月幾號等,當學生思考問題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以此來證實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了證實自己的回答也更加的投入到了閱讀中,有效的進行了更深的閱讀,從而促進了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
2.3 引導學生開展拓展閱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多元化整合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教師除了要對教材中的閱讀素材進行有效的講解和教學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或者組織開展拓展性閱讀,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所學的文章有更深的了解,并且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但是在開展拓展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教材內容,這樣才能不脫離教學軌跡,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讓豐富了閱讀內容,同時也有助于深度閱讀的順利開展。[3]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草船借箭》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除了要組織學生對本篇課文進行閱讀之外,還需要根據課文內容開展一些拓展性閱讀,比如引導學生閱讀《草船借箭》的發生背景,以及后續,使學生對我國的名著《三國演義》有一定的了解,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在這種背景下學生也愿意開展閱讀,因為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拓展閱讀的開展正滿足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實際,積極的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的順利開展。
總之,多元整合背景下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閱讀的時效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小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