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衛
(大連市烹飪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遼寧 大連 116033)
近幾年,在適應人才培養高端化、特色化、專業化的大背景下,中職學生急需提升文化修養和職業素養。飲食文化承擔著提升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的橋梁作用,是實現中職語文與烹飪專業教學整合的關鍵點。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充滿了豐贍的典故和精美的佳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可以說,一桌豐盛的美食飲饌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飲食文化教學與研究已經走到了烹飪教育的前沿,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趨勢,飲食文化是烹飪中等職業學校重要課程,而適合中職教學需求的飲食文化課程和教材寥寥無幾,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文化課程、編寫更多的飲食文化教材。
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指導下,我校根據中職語文和烹飪專業的特點,結合中職生的學情特點、職業需要,遵循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原則編寫飲食文化教材。飲食文化教材以通俗優美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故事,向同學們講述薈萃精華的美食盛宴、膾炙人口的詩文典故、精彩紛呈的飲食流派、承傳文明的食制食禮,更有中華傳統的飲食養生、茶文化和酒文化等眾多中國飲食文化的側影,具有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和濃厚的文化特色。飲食文化教材以語言為載體、以文化為紐帶、以能力為本位、以知識能力為連接點,符合中職語文和烹飪專業教學的需求,有效促進中職語文與烹飪專業的教學整合。
開展豐富多彩的與烹飪專業深度結合的飲食文化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在烹飪專業領域的聽、說、讀、寫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品如蒼松、德技雙修、人文見長的現代職業人”。
3.1 實踐活動——巧手烹制 傳承文化。中職語文和烹飪專業雙師帶領學生在烹飪實訓課制作、品味家鄉美食“全家福”,開展一場基于家鄉美食的文化之旅,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寫一段簡短的“全家福”推介詞(介紹菜肴的文化典故、原料配料、制作流程、技術關鍵、菜品特點等)。中職語文和烹飪專業教師互進課堂、交叉聽課、交流研討。語文老師教文化,烹飪老師授技能,烹飪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再僅僅是“火頭軍”,而是博學多才的“儒廚”。
3.2 競賽活動——宴席解說 展示文化。餐飲行業需要烹飪基本功扎實、具有文化素養的中職生,為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學校以技能競賽為載體,搭建競賽平臺,形成特色學校語文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每年度技能宴席大賽中,宴席解說詞不僅要寫出一桌菜肴的制作與特點,更重要的是寫出菜肴的文化和寓意,使語文和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有機整合。在宴席大賽中,學生扮演解說員,流利生動地解說每道菜肴,讓菜肴蘊含的文化典故都呈現在聽眾面前,競賽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和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3.3 教育活動——傳統節日 弘揚文化。
活動主題: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活動目的:孝親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為了培養中職學生尊老愛老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并制作傳統美食,學校舉行重陽節教育活動。
活動形式:以班級為單位,邀請家長蒞臨。
活動內容:
①布置教室:黑板寫“九九重陽享健康,人間百善孝為先”。
②講節日來歷:農歷九月初九,因二九相重,故稱為“重九”即重陽。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
③朗誦詩詞: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過故人莊》等。
④講節日傳說及習俗:
吃重陽糕:學生把提前做好的重陽糕送給家長品嘗,表達了對家長的感恩之情,同時也提升了烹飪專業技能。
賞菊釀菊:學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和家人一起去觀賞菊花,還可以自釀菊花酒,等到明年重陽節,和家長一起品嘗,既體會了濃濃的敬老情,也把烹飪專業學習融入活動中。登高:在家人休息之余一起登高,緩解家人工作疲勞,親自為家人準備茶點,表達“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的敬老情懷。
⑤唱《相親相愛》,音樂伴奏。氣氛祥和、其樂融融,讓家人們感受孩子的尊老愛老的感情。
活動總結: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孝順家人,繼承并弘揚中華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實現中職語文與烹飪專業學習雙豐收。
飲食文化學習,讓中職學生在語文教學與烹飪專業思維的直接碰撞中,成為技能卓越的“匠人”的同時,也能擁有深厚人文素養的“大師”思維,不僅提高學生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創業就業能力,為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更好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