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 山東 東營 257091)
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是新時期發展的要求。在特殊教育學校當中,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對于殘障學生來說,通過職業教育能夠讓其掌握一技之長,有助于殘障學生進入社會當中能夠自食其力,實現自身的價值[1]。為了在特殊教育學校更有效地進行職業教育,就需要結合殘障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地發揮出職業教育的優勢,讓學生能夠切實掌握謀生的本領,提高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有效性。
1.1 比較單一的課程設置。在特殊教育學校當中,一些學校設置了許多職業教育的場地和教室,但是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開設的職業教育科目比較的少,比如,有的特殊教育學校開設了面點課程,但是一直沒有聘請到適合的專業教師,使得該課程處于停開的狀態。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烹飪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比較的單一[2]。這也是很多特殊教育學校在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使得課程缺乏豐富性和趣味性。
1.2 缺乏專業的特殊職業教師。在特殊教育學校當中,普遍缺乏專業的特殊教育教師,一些非專業的教師缺乏專業的特殊教育素養,使得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殘疾學生,不僅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還挫傷了一些非特殊專業教師的信心,教學當中缺乏成就感。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學生很難掌握知識,教師除了要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愛心、更加樂觀向上的態度外,還需要掌握較強的特殊教育技能[3]。特別是在特殊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十分需要雙師型教師,但是這樣的教師十分的匱乏。在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當中,一些職業課程都是由非專業的教師來進行傳授的,還有一些職業課程雖然是由專業職業技能教師教授的,但是這些教師往往又缺乏特殊教育專業素養,這使得教師資源無法滿足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的需求。
2.1 設置精細化的職業教學內容。職業教育有著與時俱進的特性,職業教育要將市場作為以市場為導向,深入地對市場進行調研,對社會的工種進行系統的考察,從中挖掘能夠就業的點,來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對培訓專業進行調整,從而為該專業制定發展計劃,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職業教育只有與市場和企業進行結合,從而更有生命力。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需要將各類殘障學生的生理之長發揮出來,還需要與當地的特色產業進行緊密的聯系。基于此,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個性化的職業教學顯得格外重要。特殊教育學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身潛在的優勢進行充分的挖掘,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并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指導,正確把握學生的性格、需求、特長等,幫助學生依據自身的情況來構建正確的職業發展觀,為職業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礎[5]。
2.2 制定方向性和可行性的辦學目標。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目標一定要有明確的方向性,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動力。同時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目標還一定要有可行性,目標太寬泛會讓人感到不實際,不能起到激勵作用,而目標太具體,也使得目標缺乏指定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特殊教育學校在按照傳統的辦學模式來開展職業教育顯然是不行的。特殊教育學校需要在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中找到其發展的位置,對于辦學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務實的作風,依據時代發展的需求,結合特殊教育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方向性和可行性的辦學目標,并將目標切實得到有效的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在開展職業教育時,需要將文化課與職業課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得培養的學生有著一定的職業競爭能力的同時,還具備一定的勞動素質,能夠運用技能在社會當中生活,實現殘而有為的教學目標。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幫助,逐步加大了對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投入,使職業教育的管理得到不斷的增強,促進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辦學形式的多樣性,提高了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有效性。
2.3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職業教育需要教師有著很高的專業能力,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師資力量狀況有著直接的影響。這是得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通過進行崗前培訓以及在職培訓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使得教師有著教室的實踐經驗,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較好的崗前培訓,才能走上教學崗位。特殊教育學校還要鼓勵職業教育專業的教師到社會當中去了解、去學習、去掌握實踐知識和技能,在社會實踐當中,加強經驗方法的總結,探索到更適合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從而有助于制定出更科學、更合理、更適合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更符合社會的需求。
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與普通的職業教育有著顯著的區別,需要特殊教育學校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廣泛地進行學習,加強先進經驗的借鑒,還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緊抓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契機,建立適合自身的特色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