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 江蘇 南通 226000)
現如今,習作一直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地跟緊我國素質教育更新和改革的腳步,并且時刻關注語文新課改的發展動向,依托于“研學后教”之下,從根本上深刻認知和明確小學生的實際習作困境。因此,結合統編版教材的特點,靈活應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與習作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專門設置了習作單元,其在編排方面呈現出十分明顯的“讀寫結合”特點,在閱讀中導入習作,指出習作的目標,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習作的本領,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吸收語文知識。習作屬于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利用思維導圖展開輔助教學,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
教學設計直接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其中涵蓋了教與學這二者的內容,屬于一個系統化的教學過程。而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能夠使備課環節更加豐富,并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學情,設計教學內容,逐層逐步分解教學重點難點,充分展現出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與習作中的獨特優勢。此外,思維導圖還能運用情境展現教學內容,將所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利用,進而保障了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注重學生對于習作能力的養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理解學生發展需求的同時,針對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也要充分摒棄原有的教學方式,合理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自己。
例如統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那個星期天》一文中,文章突出了作者殷切地盼望母親帶其出去游玩的心理,通過動作、環境等描寫了作者在等候時的情景,接下來,教師可以給出習作導圖,讓學生進行勾選,選擇出能夠展現出中心思想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習作前學習到的經驗完成相應修改。最后,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導圖,選擇最能突出中心的一個鏡頭展開習作,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寫詳細。同時能夠表現出作者從滿懷希望到失望透頂,直至徹底“絕望”的心理變化過程,進一步展示了作者細膩、敏感、豐富的情感世界。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習作《筆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學生了解虛構故事的特點,學會自己創編故事。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真切感受虛構故事的特點,為自己的創作做準備,然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展開作文聯想。
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習作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合理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尋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對于生活的價值及作用。而為了充分提升語文習作能力,就必須要激發出學生對于習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生活中的點滴趣事充分了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五年級習作教學《我的心愛之物》中,教師可以從之前學習的文章《珍珠鳥》入手,先讓學生構建出一個思維導圖框架,并將題目展現出來,在題目下面分出幾個分支,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寫出來,并標注好重點詞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更為直觀、形象地將文章脈絡展現出來,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補充思維導圖的機會,回憶作者對鳥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從害怕到親近、到信賴的變化過程,繼而幫助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激發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深層次的理解,提高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到習作教學中,不僅為學生習作提供了有利條件,還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入的掌握閱讀技巧,讓學生的思路更為清晰,使其轉變原有的思維定式,且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為學生今后成為高素質語文人才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