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敦歆
(廣東省豐順縣大龍華中心小學 廣東 豐順 514351)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極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推陳出新,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建設,為學生創建更優質的教學條件。下文中著重講述了有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意義和對策,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1.1 對學生價值理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因受年齡因素影響,還未形成對世界的完整認知及辨別能力,需要語文教師的積極引導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意念和分辨是非對錯的基礎準則。
同時,鑒于小學生普遍趨于幼齡化,還沒有正確的行為意識,此階段語文教師的言談舉止都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引導和影響。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對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構建準確的人生價值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1]。
1.2 對其他學科發揮的作用。語文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實用性,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后續學習提供充足的教學知識保障。
教師要注重從自我做起,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影響學生的精神層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達到全學科共同發展、進步的教學目標。
2.1“核心素養”界悅。所謂的“核心素養”其實就是指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綜合表現。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則是指教師本身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等。關于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核心素養,體現出來就是教師的反思思維能力及價值表現方向。
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嚴格遵循教育新課標要求,全面貫徹科學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并積極落到教學工作的實處。通過課程研修、理論學習、人性化教學特點評價等方面來完善自身的教學修養[2]。
2.2 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體現。核心素養作為一種跨學科素養,要求教師在小學各個學科中發展對學生最為有用的重要知識點。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優化自身的專業文學知識及實踐教學能力,才能從本質上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1 通過反復實踐教學積累、提高自身語文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及影響不容小覷。教師只有在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總結教學經驗,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培養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在實際授課中也要不斷改革進行結構、豐富進行內容,才可以在反復教學工作中完善自身的語文專業教學能力,逐步加強自身的核心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化語文教材內容,盡量做到全面了解、掌握,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中的課題知識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及時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通過具體的教學知識點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對其查漏補缺,在溝通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發散式思維能力,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內涵,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語文教師要積極樹立“終身學習”目標,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多閱讀、借鑒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來拓展自身的文學知識面,不斷對自身所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更新和充電,爭取讓自己的授課形式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持讓自己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進步,不被社會所淘汰[3]。
3.2 制定完整的教師資格考核體系,定期測試教師的學習成果。學校領導要積極制定有效的教師資質考核體系,以此監督教師的學校成果。防止有些教學經驗的教師守著固化的教學模式不肯進步,影響到學生的整體語文教學效果。
例如,學校可定期開展一些教師文學知識競賽等類型的活動,加強教師的競爭意識。通過這些活動讓每一名語文教師都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師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的意識習慣,進而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知識儲備能量。
3.3 積極開展創新性教學設計,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及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定期對自身的教學技能進行更新,通過組織臨近小學不定期地開班進行研討會的形式,采納優秀之人的可用想法、思路創設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也要積極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加強自我創新性教學形式。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結合自身從經典文學著作中學習的獨到見解,合理發掘新的教師設計,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突出語文教學實效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同時在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影響。教師一定要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利用多元化的創新設計教學模式,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秉承“育人先育己”理念,嚴格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真切地關愛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人民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