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震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龍潭中心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語文課外閱讀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每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明確要求:第一學段“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而要完成這一目標,單純依靠課堂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通過課外閱讀加以補充。但從當前農村地區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來看,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抑或社會,均未將小學生課外閱讀擺在應有的位置上,課外閱讀更多地淪為一種形式。因此本文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指導策略展開了簡單的闡述。
新時代教育發展背景下,微課的便捷與豐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了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狀,微課的有效運用可以促使學生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最大化的拓展自己的閱讀內容,延伸自己的文學知識儲備,促進自身文學素養的有效形成和發展。另外微課教學技術具備著短小精悍的特點,它可以將動態和靜態的文字圖庫資源,以多元化的形式為語文課外教學活動進行延伸和拓展,幫助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幫助語文教師解決教學難點,促進學生的直觀了解和認知,讓學生可以在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資源中,逐步地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思維的發展和進步。
2.1 基于微課在原有閱讀教學融入課外讀物內容,深化學生課內外閱讀能力。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教學工作,有利于學生打開自己的知識視野,提高自己的認知,所以,課外閱讀就應該具有很好的閱讀內容質量。對于現在的農村小學語文閱讀來說,就應該多引進一些高質量的閱讀書籍,結合當前新興的微課教學技術,讓教材中的語文知識與課外閱讀的知識有一定的連接。例如,教師在講解《自相矛盾》時,這篇課文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啟發,因此,教師利用微課推薦或增加了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者書籍讓學生進行閱讀,比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杞人憂天》等書籍。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己閱讀,一周后在班級中開展故事會的活動,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講故事,比賽看誰的故事講得好,對講得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讓課外閱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
2.2 基于微課教師與家長合作,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階段,也是處于構建思維認知的階段,小學時期的學生都擁有比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就要求語文教師和家長在課堂教學中以及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讓小學生知道和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家長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微課,加強閱讀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起到好的帶頭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太陽》時,然后微信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任務: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與家長溝通交流一些“節能環保”的小措施,并讓家長幫助學生找出一些有關節能環保知識的課外閱讀教材,讓學生進行閱讀,并在生活中實踐運用。比如有的學生用洗米的水澆花,有的關掉開著的水龍頭。還有的學生看了《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這本書用趣味漫畫的方式傳遞了科普知識,學生認為這本書非常有趣。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帶領下,學生受到了良好的學習教育,幫助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空間,有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2]
2.3 基于微課進行課外閱讀情景教學,提高學生創造力。課外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長時間的熏陶影響下獲得的。只有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情境,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活動才可以有效地開展。根據小學階段兒童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支持下微課進行情景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微課操作品質。例如,《景陽岡》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賞析水滸中的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跡。在本節課的人物欣賞中采用了打虎情節的細致描繪,理解人物動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相關的課件:將武松打虎的畫面再現,帶入到情景中,學生會發揮想象,開動思維,在教師引導下模仿人物的言談舉止。然后讓學生通過課件的內容討論理解并模仿動作體會武松的高超武藝與性格,從而提高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整本的《水滸傳》,感悟四大文學著作的不凡之處。
2.4 基于微課以讀促寫拓展學生視野,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從教學內容的問題進行著手,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課本的知識,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閱讀層面上,拓展學生的知識事業,借鑒微課加以課內教學的延伸,優化拓展課外閱讀,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最好方法,對于學生不懂的難字難句,可以借鑒于微課件進行著重的分析和講解,促使學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為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寫作思路,或者是課內的寫作要求來進行課外閱讀拓展,鼓勵學生從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出發,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相關文章,最后做出總結,并將自身的感悟主動地寫下來。教師在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選取上,引導學生閱讀勵志性,趣味性的讀物,依靠日積月累的課外閱讀來促進學生感悟和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以讀來促寫。比如在五年級的《太陽》語文教學中,學生們是沒有機會登入太空進行星球的俯瞰的,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的資源制作微課,融入宇宙航拍圖片,再借助課外讀物《遨游太空》進行閱讀信息的傳遞,進而引導學生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拓展到相關的課外閱讀,實現課內知識的強化和延伸,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課內知識與課外讀物的信息,表述自己對浩瀚宇宙的向往之情,用寫作的形式記錄宇宙的魅力與自身的情感體會。
2.5 基于微課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深化課外閱讀的道德素養。小學生受思維方式、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限制,對道德與素養的學習和感受并不是很深刻。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為基礎來開展課堂實踐活動,提升微課程的操作品質。實踐中,學生可以制作閱讀卡,引導學生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閱讀卡根據在家中的實際課外閱讀情況填寫,還可以保證學生閱讀量的上升。在《狼王》的書籍閱讀中,因為雖然孩子們都深深明白母親對自己的愛護,但是將母愛放在比他們弱勢的小動物身上,很少有小學生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學生對文章中“母愛”的理解是一大難點。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程,將要講解的知識以形式靈活,色彩豐富的卡通視頻呈現給學生,或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來在班級開展實踐活動。引領學生結合《麻雀》討論獵狗的老麻雀對話的語言,引導他們爭相模仿,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4]。再例如,教學《游山西村》,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解到詩中的“臘酒”、“足雞豚”是什么意思,在講解古詩時引導學生微課了解我國的民風民俗。
2.6 基于微課以讀促寫拓展學生視野,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按學生的習作思路或者是課內閱讀寫作的要求來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興趣,選取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健兒思考課本知識,探究課外知識延伸借鑒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基于微課的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最好方法,對于學生不懂的難詞重句,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微課視頻來進行著重分析和講解,促進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理解,久而久之,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選取課外讀物時加以正確科學的啟發引導,被學生選取勵志性,趣味性的課外閱讀刊物,依靠日積月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寫作技巧和方法,以讀來促寫。比如:在五年級的《太陽》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的資源制作微課,再借助課外讀物《遨游太空》進行閱讀信息的傳遞,進而引導學生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拓展到相關的課外閱讀,實現課內知識的強化和延伸,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課內知識與課外讀物的信息,表述自己對浩瀚宇宙的向往之情,用寫作的形式記錄宇宙的魅力與自身的情感體會。
2.7 基于微課運用現代技術,拓寬課外閱讀渠道。在以往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形式教學,最終導致了學生的思維與閱讀事業受到了固化限制,這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僵化模式,逐漸被教育改革所摒棄,現金的信息技術逐漸走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尤其是微課的信息技術應用,拓展了課外閱讀的渠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眼球,生動逼真的網絡資源被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更多的接觸點,是學生的認知度和知識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燕子列車》這一內容的過程當中,在本文的第四段中對當時的環境惡劣進行了描寫,貝蒂的臉和手都凍紅了,但是依舊對燕子保護著,將人物不畏寒冷、艱辛的精神、意志力充分的展現出來。所以,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搜尋相關的資源,比如人類為了保護動物所做出的一些類似舉動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鳥類保護上更好的產生共鳴,并將網絡資源的教育價值充分的展現出來,讓教學中的知識面和內容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總而言之,“微課”的出現讓教育資源更加豐富,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它的出現對于老師完成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業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靈活地進行微課應用來豐富課外閱讀指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