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彬
(晉中信息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0)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與企業的財務活動相互依存,面對財務風險,企業須采取合理措施來降低和規避風險[1]。
2.1.1 銷售收入增速放緩甚至下跌
銷售收入的增長是企業正常經營運轉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銷售收入增長了,企業才能夠達到預期收益,助推企業發展。以我國家電行業年度財務報告中的家用電器為例,我國家用電器零售額增長率從2018 年下半年開始下滑,2019 年1 月至6月,家電行業零售額為3 968 億元,同比下跌3.2%;對于廚電來說,2019 年上半年,廚電市場的規模為281 億元,同比下跌了9.5%。零售額增長率持續下跌帶來的最直接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家電企業盈利水平下降。
2.1.2 盈利能力不斷下降
盈利能力是企業是否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一般來說,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其獲得外部融資和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強,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如果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以及盈利數額減少的情況,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逐步擴大,若出現了嚴重的虧損情況甚至是資不抵債,財務危機則一觸即發。在2019 統計數據中,家電行業全部上市公司2018 年銷售毛利率為24.26%,2018 年整體凈利率降幅較為明顯,從7.2%降到5.52%,反映出整個家電行業市場經濟不景氣,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2.1.3 現金流不足
現金流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數量。現金流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在實際運用中,現金流量往往比盈利指標更能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是否良好。例如,A 家電制造企業為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制造商之一,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11 年領先全球,盡管如此,其2019 年度的經營現金凈流量為-1.09 億元,投資現金凈流量為-7.9 億元,籌資現金凈流量為-1.25 億元,以上數據表明,A 家電制造企業在3 項活動中都沒有產生現金凈流入,可能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債務,財務狀況相對較差。
2.1.4 應收賬款數額急劇攀升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將商品或服務用于銷售時應向購買方收取的賬款。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時,企業往往為了提高競爭力而采用賒銷的方式,但是大量的賒銷會導致企業資金流動出現問題,長此以往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爆發。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 年到2019 年,我國家電制造企業應收賬款數額連年增加,位于我國家電行業龍頭地位的B 家電制造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從2015 年的28.79 億元增長到2019 年的85.13 億元,應收賬款數額的快速增長導致企業資金周轉發生困難,加大了財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
2.2.1 我國家電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形成的外在原因
(1)消費者消費需求升級的影響。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使得家電的研發和創新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數據表明,2019 年我國家電市場消費升級趨勢較為迅猛,家電消費已經從追求生活所需的功用性消費轉向追求改善型、享受型需求的品質性消費,隨著居民消費需求結構不斷變化和升級,新一代智能家居應運而生。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升級促使家電制造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進而可能帶來財務風險。
(2)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回顧2019 年,家電市場各類產品零售額同比下跌,市場疲軟,價格也在不斷下跌。為了拓寬渠道,加速去庫存,作為白色家電的龍頭企業格力集團在“雙十一”宣布讓利30 億元,引爆空調行業的價格戰,隨后各大品牌紛紛加入價格戰。格力的突然降價引發其他空調競爭者的不滿,但基于市場壓力各品牌不得不下調空調價格,即便格力讓利的目的在于去庫存,但也突顯出行業的競爭逐漸加劇[2]。
2.2.2 我國家電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形成的內在原因
(1)管理者財務風險意識薄弱。一些企業在快速發展階段,只顧盲目擴張,管理層對潛在的財務風險未能有效識別控制,同時對產生風險的原因和關鍵要素沒有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另外,相應的管理能力和財務決策水平也沒有提高,沒有采取應對及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增加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財務風險管理系統不健全。企業要想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要設立獨立的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和較為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很多家電制造企業在這一方面還有待完善,這也是我國很多家電制造企業的財務風險一直得不到合理控制的原因。
(3)資本結構比例失調。資本結構是指企業資金總額中權益資金和債務資金的比例。由于籌資決策失誤、債務結構不合理、內源融資比例偏低等原因,我國家電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的現象。資本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會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資金償付能力不足,由此可能引發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盈利水平低于籌資的利率水平,資本結構不合理就會直接導致企業籌資成本過高,加重企業財務負擔,最終引發財務風險。
“互聯網+”模式通過互聯網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系統的牽線搭橋,逐步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產品的研發與制造方式,并通過銷售渠道的創新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銷售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的形勢下,注重銷售渠道的建立尤為重要。隨著線上消費與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年輕一代群體生活方式的改變,新的消費方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如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網上購物等。因此,要拓寬銷售渠道,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積極進行產品推廣。另外,企業內部必須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保證產品和售后服務的質量,加強對銷售人員的培訓,進而提升企業整體盈利水平。
伴隨5G 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滲入制造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企業必須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在原有布局的基礎上繼續添磚加瓦。企業應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進行研發,利用科技的力量打造出更加人性化、健康化的智能家居體驗環境。另外,企業還應注重把握市場信息與宏觀經濟政策的結合,對于投資項目要謹慎對待,一旦決定吸收并購就要盡快調整并購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實現凈利潤的持續增長。企業在調整公司內部股權分配時應選取恰當時機,避免操之過急而引起企業營運資金流轉出現問題。
在現金管理方面,家電制造企業要嚴格控制現金收支,做好現金的預算與監督工作,統一調配使用資金,適當利用企業信用進行融資,增加可支配現金量;同時加強對企業投資過程中現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并通過科學運用,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益。
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家電制造企業可通過加強銷售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往來賬戶結算登記、核查、清理制度,并依據客戶信譽、付現能力、是否按時付清貨款等條件提供差別信用政策[3]。此外,企業還應加強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通過制定經濟、可行的收賬政策,最大限度減少壞賬損失。
選擇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家電制造企業應將資本結構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取得平衡。適度負債經營,既可以起到節稅的作用,使資金的使用效果達到最佳,又能彌補企業營運和發展資金的不足,增加收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家電制造企業在進行債務融資時,應做好短期負債、中期負債、長期負債之間的比例搭配,降低債務融資的成本,防范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文章從財務風險評估與防范的角度研究家電制造業,結合家電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自身特點及風險狀況,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等多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家電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成因,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企業可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多渠道增加銷售收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通過產品研發與創新,實現凈利潤持續增長;通過加強現金管理及應收賬款管理,提高資金的管理和運用效率;通過合理選擇資本結構,搭配合理的債務期限,控制籌資風險,最終實現對財務風險的綜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