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偉樂
(安徽理工大學,安徽 淮南 232001)
高校工會是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關心教職工生活、幫助教職工解決困難、為教職工服務的團體。提高高校工會經費的使用效益,不僅是建設廉潔高校工會的要求,也是高校工會全心全意為教職工服務的本質要求。對高校工會經費的審計,加強高校工會經費的使用監督,涉及每一位教職工的切身利益,能夠避免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隨著審計的深入,工會整體工作水平提高,能夠加強與廣大教職工的聯系。
高校工會的經費是工會正常開展各項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應納入審計監督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四十四條指出:“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監督包括審計監督,具體分為國家審計監督、內部審計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應該包括財政資金審計、教務經費審計、工會經費審計等。
工會經費的來源按照傳統定義,包括5 個方面。一是主要來源,即加入工會的會員所繳納的會費,這是工會經費的基本保障;二是法律規定的相關公積,包含建立工會組織的事業機關、公務單位以及相關企業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三是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費用;四是人民政府的補助;五是以上4 類之外的其他收入[1]。另外,作為經費供給的財政部門,按照預算執行每年撥給高校工會的相關財務收支,如醫療休養事業補助、離退休經費及其他專款專項經費、補助補貼都屬于財政資金,都應納入高校工會經費審計[2]。
從審計的職責來看,高校審計具有獨立性,工會經費也是審計職責推進全覆蓋的一部分,應納入審計監督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是審計權威法律,其第十九條提到:“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政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其第二條:“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有權對相關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依法組織審計監督[3]。另外,審計監督機構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隸屬于工會組織,依據“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的規定[4],高校內部審計機關作為監督機構,有責任對校工會的經費進行指導和監督。
從權利義務來看,高校工會經費應納入審計監督范圍。高校工會法律制度規范了教職工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但是,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強制性條款不足,許可性條款占主導地位,如“應”“必須”等規定遠沒有“可以”“有權提出意見”等的規定多[5]。實際上,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將工會置于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地步。因此,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權利剛性規定的同時,要從法律層面對工會經費的使用權利進行約束,適度將高校工會經費納入審計監督范圍。
隨著當前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校工會在參與高校民主治理、民主監督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獨立性是高校內部審計的根本屬性,《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工會經費審查監督工作的意見》相關規定指出,工會的經費應進行審計。具體工作中,各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的選舉過程,是由本機關的工會大會選舉,經同級別經濟審查委員會領導小組同意[6]。目前高校工會中,很少在機構、人員、經費等方面獨立于高校內設機構,更有甚者,相關人員是從別的機構兼職。因人員配備不足,經濟審查委員成員一般由內審人員兼任。
一般而言,高校工會經費的審計由高校內審機構進行審計。與健全的內部控制相比較,工會審計的責任制度比較薄弱。審計的相關制度如復核制度能夠提高審計的工作質量,審計準則同時也規定了審前、審中以及審后的審計責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7]。目前,高校工會的相關責任制度還不是很健全,導致高校工會內部存在行為不規范、流程不具體、思想認識不到位等情況。有的沒有制定相關制度、有的制度流于形式、有的沒有審前調查制度,導致高校工會經費審計在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另外,審后的結果運用制度也相對缺乏,沒有建立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很容易出現責任無法落實的情況。
財務收支與預算執行密不可分,收支兩條線進行預算管理是工會經費管理的重要內容。工會應嚴格按照“統籌兼顧,保障重點”等相關原則對預算進行科學編制。當前,高校工會經費的預算沒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編制,通常都是由財務管理部門的人員進行編制,而財務人員缺乏對高校工會運行情況的了解,在經費預算編制過程中缺乏長遠的眼光[8]。比如,一些高校在工會預算編制過程中,只在原本的基礎上按照固定的增長率進行編制,并沒有考量實際要求,致使在后期預算執行中,經常產生預算超支或預算不足的情況。
一是政治性原則。2018 年5 月23 日,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高校工會經費審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
二是經費獨立原則。高校工會應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和“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調撥”的規定,建立獨立的銀行賬戶,實行單獨核算,不允許將工會財務納入會計結算中心管理。
三是遵紀守法原則。工會組織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定,依法組織收入,執行財政部關于政府性資金支出的規定,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加強高校工會經費收入支出管理。
四是預算管理原則。各級工會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的要求,將全部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經費年度收支預算應報同級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同意,上報高校財務批準。
工會的主要職能包括發展會員、反映訴求、普惠服務、依法維權、集體協商、調解爭議等。維護教職工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在高校“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積極開展工會活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能夠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為決策層出謀劃策,彰顯工會的政治先進性。高校工會通過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方式,組織教職工參與高校的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并積極參與項目調研,參與到學校治理的過程中;開展教學科研創新活動,引領全體師生學習先進、爭當楷模的新風尚;通過文化養成、職業教育,不斷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推動工會在重點工作上進行項目評價及績效考核,有利于推動工會積極履職;通過項目調查評價回訪,有利于促進與基層群眾有效交流;對于績效考評結果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工會履職能力。
高校工會審計人員少、審計任務重,需不斷提高獨立性,持續不斷地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和相關審計法律法規,積極參加或組織學習審計理論,提高審計技能和工作質量。目前,多數高校都配備了經費審查委員會,由校長直接領導,這大大提高了經費審查的獨立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加強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經費審查人員也是職工,在相關問題的審查過程中,高校應嚴格執行回避制度,做到應審盡審[9]。
高校工會要構建以業務操作規范、質量控制、項目負責、內部審核、風險評價等制度為載體的宏觀制度,提升對高校工會的監管力度。要逐步完善三級復核制度,建立科學的復核體系,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構建從工會活動項目策劃到實施監督再到糾錯反饋的全方位內部控制制度,打通制度鏈條,環環相扣,構建制度體系。
審計質量建設需要強化可操作性,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糾錯有據、違章必究。從高校工會經費的來源開始,加大對工會經費的審計監督力度,實現對經費審批的全過程監督,確保經費有效使用[10]。要積極探索高校工會經費的審計質量問責機制,避免審計監督出現空白點,加強整改、督查、回訪,明確違規行為,以便及時糾正。
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工會經費管理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教職工的根本利益,能夠加強高校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同廣大教職員工的聯系。因此,面對高校工會經費內審不獨立、責任制度不健全、預算編制不科學的管理現狀,應提升高校工會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建立健全工會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審計質量建設,以規范高校工會經費審計,促進高校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