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齊鶴 萬里紅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頭球技術在足球比賽中不斷得到認可,頭球技術越來越重要。對于一支優秀的足球隊,鋒線和衛線上隊員突出的頭球技術是球隊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障,這已經在大量的事實中得到了證明,球隊應重視頭球技術的重要性,并加強訓練,提高頭球技術水平[1]。對于校園足球來講,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理論來探究有助于頭球專項訓練的方法,并加大校園足球頭球專項訓練的力度。
結合運動生理學及運動訓練學的知識可知,頭球攻門或者頭球擺渡需要頸部發力,如做離心及等距類型的收縮。趙慶建等學者指出,頸部66%的機械穩定性是由頸部肌肉組織提供的[2]。因此,頭球訓練當中所涉及的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內容最主要的部位就是頸部肌肉。除此之外,陳旭娣等學者曾提出,通過加強頸部肌肉獲得的頸椎穩定性也能夠在武術運動員的損傷預防中發揮作用[3]。因此,通過加強頸部肌肉的功能訓練可能會降低頭球動作過程中頸部損傷概率。筆者在知網等國內大型學術平臺上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國內有關該研究的內容屈指可數,其中相關度最高的是1995年許宜揚撰寫的《足球運動員頸部強化訓練的方法》。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指以發展學生正確身體姿態,提高功能動作能力與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訓練實踐活動。與傳統身體素質練習相比,校園身體運動功能訓練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注重動作模式訓練,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提高功能動作能力;第二,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新穎,重視全身整體訓練,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第三,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重視運動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募集和控制的訓練,有利于提高運動控制和平衡能力,預防運動損傷;第四,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手段和器材多樣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活動強度,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4]。
筆者認為,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強調個人機體平衡素質的訓練。平衡素質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關鍵,可以反映出運動員平衡素質和一般素質的均衡發展。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強調多維度、多關節的訓練。身體的運動包括3個解剖面,即冠狀面、矢狀面和橫斷面的運動??茖W家麥克萊一世認為,不同的解剖面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同的,也許一個運動的解剖學面是一個中心,然后沒有重視另外兩個解剖表面,若想要鍛煉效果達到最好,需要3個解剖面都各自控制好。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動作頻率的穩定性,這些都有助于運動效率的提高,以及肌肉能耗負荷的降低。
從研究對象來看,校園足球頭球專項訓練主要針對中小學生。萬里紅在2019年的研究中撰寫到,8~10歲不僅是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時期,也是兒童通過動作技能練習發展穩定性、協調性、移動性等素質的最佳時期,在兒童認知和情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肌肉群發育得越好,兒童的基本運動技能就會掌握得越好。因此,在這段時間教孩子基本的運動技能是很容易被孩子接受的。由軀干肌肉群、四肢肌肉群等大肌肉發力形成大肌肉動作動作技能,人體在空間內移動身體的技能和控制物體的技能二者都屬于大肌肉動作技能[5]。因此,雖然在足球專項訓練中頸部肌肉訓練常常被忽視,但是也可以在大肌肉動作技能訓練的范疇進行研究。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校園足球頭球專項訓練主要偏向于整個身體的感知能力,如爭搶頭球的第一落點、彈跳能力、全身協調發力技巧、體能等,頸部肌肉的功能性訓練常常被忽視。所以,可以利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優勢使校園足球頭球專項訓練更為科學和全面[6]。
從頭球的技術動作來看,在頭球沖頂或者甩頭攻門的過程中,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前后相互作用的物體的總動量是守恒的,即:M1V1′+M2V2′=M1V1+M2V2。在激烈的足球比賽中,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可達20m/s,在進攻隊員的積極沖頂動作作用下,球必定以大于20m/s的速度飛向球門。假如進攻隊員在距球門10m遠的位置用頭球攻門的話,從頭觸球的瞬間到球飛進球門,僅需0.3~0.4s的時間,這可以給對方球門造成致命威脅[7]。更大的沖頂和擺頭力量可以給足球增加更多的動能,由此看見,頭球這個技術動作對于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一般性的力量訓練正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核心內容之一,此外,開展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所需器材可選擇范圍廣,且價格較低,通過不同器材的變換組合即可達到豐富訓練手段的目的,這有助于學校資源配置優化,使得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全國各地校園足球專項訓練的實施更加可行。
無器械訓練的訓練目的是加強頸部肌肉與神經的感知能力,能夠有效提升頸部神經及肌肉對頭部的控制力,有助于對擊球部位的精確把握,同時也為全身協調發力,更好地將力作用于球上做鋪墊。在訓練前,應讓學生了解基本理論知識,初步掌握身體功能性的訓練的特點,并且應因人而異把握頸部運動幅度,避免運動損傷,訓練方法包括頭部重量訓練、頸部訓練等。
有器械訓練的訓練目的是通過頸神經系統控制頸部肌肉的協調性,如頸部肌肉一般性力量訓練及爆發力訓練。在訓練前,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原理,掌握爆發力訓練和力量組合訓練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此,筆者推薦幾種頸部肌肉力量訓練方法,如迷你帶訓練法、啞鈴聳肩訓練法等。根據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基本理念,負荷不應過重。同軸受力的訓練就是對固定部位肌肉的單一訓練,因而只能增強這些固定部位的力量。一旦頸部的活動超出這些部位,就容易受傷[8]。因此,考慮到訓練對象是兒童及青少年群體,他們的骨骼及肌肉尚未發育完全,頸橋訓練方法在校園足球頭球專項的訓練中并不受用。
無論是進行無器械訓練還是有器械訓練,都應注重動作準備,了解訓練過程中準備活動的內容,掌握動作準備中激活肌肉、動態拉伸、動作整合、神經激活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的出現。除此之外,還應學習和掌握恢復再生訓練,了解恢復再生訓練的知識,掌握再生訓練的方法,如泡沫軸再生訓練法、按摩棒再生訓練法等,有利于訓練后的機體恢復。動作模式和能量系統是競技能力的兩大基石,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就是不斷地改善、優化上述系統結構的過程,這將必然讓人們更加關注人體的合理結構和不斷矯正不合理結構,才能提高身體運動的能力[9]。在足球運動中,核心力量訓練是從足球運動項目實際特點出發的,對運動員本身因素進行了充分考慮,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特征,有必要對其進行應用,強化訓練成效[10]。
經過分析與訓練內容設計,從理論上來看,在頭球專項訓練中引入針對于頸部的身體運動功能性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頸部力量和機能水平,從而降低對抗中的受傷風險并提高頭球的效率,當然還需要實踐去進一步驗證。圍繞足球運動的整體及其他專項,如射門專項、長傳專項等進行設計更加符合項目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體系,并值得學者在未來的工作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