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波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內江 641000)
建設體育強國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新時代背景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在2035年,我國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將實現現代化,而到205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于世界前列[1]。為實現這一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體育強國建設,應科學研判體育發展新形勢,然后在問題導向的指引下,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問題,并加快體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創新,努力開創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這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體育事業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高校體育教育質量對于體育強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在體育教育中創新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綜合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學一直處于邊緣的位置,這使得體育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結果不夠理想,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對于高校體育教育,現階段的教育理念要求學校重視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就體育核心素養而言,其指的是學生在體育學校學習訓練中所形成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是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和綱領。新時期,要實現學生積極進取、挑戰自我、遵守規則、競爭合作等素養與能力的培養,就必須重視體育教學與訓練,這能消除傳統體育教學弊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全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和訓練提出了較高要求,然而有部分高校仍然未能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這使得體育教學處于邊緣化位置,未能達到教育目標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另外在體育教學層面,學校對體育教學的目標設置不夠合理,即當前有學校仍然將體育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作為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其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度較少,同時缺乏對學生道德及精神層面的引導,教學目標的偏差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時代背景下,不論是體育教學還是訓練,都應注重設置清晰明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在教學中,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僅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關系的轉變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高質量地組織體育課程教學和訓練[3]。然而有部分教師未能認識到這一特征的轉變,其在教學中采用較為滯后的教學組織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限制性較強,在一定程度上,其會使得師生關系對立,不僅影響體育教學質量,而且會降低學生參加訓練的熱情,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全面發展。
體育教學與訓練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前者的重點在于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而后者的重點偏向于鍛煉學生體育能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4]。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與訓練質量,需進行體育教學、訓練方法的全面創新。
結合當前體育教學實際情況可知,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體育教師存在一個認知誤區:即較多的體育教師認為自己只需要先示范,然后讓學生觀察、訓練,就能達到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目的。其實并非如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對體育運動技巧的講解較少,這使得學生無法抓住教學的重點。新時期,教師應發揮語言作用,創設良好情境,然后實現語言與示范的相互結合,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得學生快速地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譬如,在排球教學中,以往教師僅會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練習,而有的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擊球方式,容易造成手指受傷。新時期,教師可通過語言講解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如在技巧講解中,教師可告訴學生:當接住球并將其擊打出去時,雙手應該抱在一起,且十指交叉。這樣能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擊球技巧。值得注意的是,體育教學中,有的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了教師動作上,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不重視,此時體育教師應注意語調、語音的變化,以此來引起學生注意,保證教學效果。
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創新能為體育教學互動創造有利條件。在以往教學中,體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多會按照課堂規律講解、示范訓練、自由活動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長時間接觸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枯燥感,進而不愿意參與到體育學習及訓練活動當中。新時期,要改變這一狀況,體育教師還應注重教學模式的全面創新。譬如,在體育技能示范中,以往的技能示范多是由體育教師自己來完成的,而在新時期,體育教師可先詢問學生群體中是否存在已經掌握此項技能的同學,然后邀請這些同學上前演練,這樣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循序、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另外,對于知識講解的內容,體育教師可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可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自己整理體育教材內容,并通過網絡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知識延伸和精神品質總結,這樣能使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多種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開展體育教學還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化的教學方式,其能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以往教學中,體育教師很少會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教學,而單純的課本講解又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些問題,在新時期教學中,體育教師有必要依托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方法的創新[5]。譬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體育賽事,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手段收集體育相關資料,拓展學生的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方式創新的同時,還應對學生提供優質服務,使得學生不斷地突破自我。譬如,在以往籃球教學中,教師僅會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運球、投籃技巧,而在新時期,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的運球方式、投籃方式,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跳躍臺階或練習跳遠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彈跳能力,這樣能使得學生掌握多種體育技巧,實現學生的自我突破。
準備活動對于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影響。從體育活動前準備效果來看,其不僅能夠提升下一階段訓練的質量,而且能實現學生的有效保護。基于此,體育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體育訓練時,一定要重視活動前的準備。一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使學生知曉訓練前準備的重要性,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學生訓練前,體育教師應教會學生訓練前準備的基本方式,確保學生訓練準備的合理性、有效性。
要進一步提升體育訓練的效果,在實際訓練中,教師還應注重訓練方法的持續優化。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教學的方法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確保體育訓練的有效性。現階段,游戲教學法是一種切實有效的體育訓練方法,在實際訓練中,體育教師應重視以下要點。其一,體育訓練是對一個或多個動作、技能進行多次鍛煉的過程,該過程中,一旦存在動作不準確問題,就容易對學生造成損傷,對此,教師還應重視訓練前的示范,確保學生訓練的規范性。其二,在實際訓練中,長時間的訓練會使學生產生懈怠、抵觸心理,對此,可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譬如,在足球訓練中,體能鍛煉、帶球傳球能力等都是需要訓練的重要內容,若單純采用跑步的方式訓練體能,則容易使得學生厭倦。對此,可通過10人搶球的方式,實現體能鍛煉、帶球、傳球的有效結合,這樣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其三,為進一步保證訓練效果,在訓練結束后,教師應注重檢查和評估,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高校體育教育中,體育訓練過程的管理應重視兩個層面的優化。一方面,受智育教學內容繁多等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體育教學、訓練的實踐仍然較少,對此應注重有限時間的合理規劃,最大限度地提升體育訓練效果。為確保體育訓練時間規劃的合理性,教師在課前還應進行高效備課,同時在訓練前,應注重教學設備的有效配置,此外在實際訓練中,應注重學生的有效調配,并合理使用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組織過程高度靈活,實現有限訓練時間的高效利用[6]。另一方面,在實際訓練中,體育教師應優先進行示范,如果發現學生訓練動作出現差錯后,還應及時地進行講解和更正,實現訓練效果與學生安全的有機統一。譬如,在開展排球訓練時,若有學生佩戴手表、手鏈等物品,應及時地告知學生卸下這地物品,避免對自己造成傷害。
體育教學與訓練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同時其直接關系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建設及發展質量。新時代背景下,新課改教育理念對高校體育教學及訓練有了較高的目標要求,在體育教育中,高校體育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當前教學及訓練的問題,然后結合新時期國家體育事業發展方向和體育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進行體育教學與訓練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保證體育訓練效果,繼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開創體育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