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海紅 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體育核心素養是指在體育文化層次,使學生發展成體育方面的修養,在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水平、體育技能、體育品質、體育個性等方面的綜合體育素質修養[1]。
歐盟于2006年底通過了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2014 年 3 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頒布后,“核心素養”一詞逐漸進入教育界。2016 年 9 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頒布。2017 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 年版)》頒布并實施,首次把“核心素養”引入課程標準中,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正式邁入學科核心素養的新紀元[2]。
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師必須緊跟大流,在實際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深刻認識到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將培養體育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中,要根據學校教學實際及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建設高質量的初中體育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夯實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體育課堂是學生學習體育技術概念,體會動作方法與過程,練習與提高運動能力的主要場所。體育課堂也是教師實施教學計劃,亦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場所。體育課堂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主戰場,是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真正落腳點[3]。在體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圍繞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進行課堂教學。
《足球——守門員接地滾球技術》這一節課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并不常見,通常出現在運動隊的守門員訓練中或是足球教練員的培訓課堂中,而學生們進行足球運動時,幾乎所有學生都想當前鋒完成射門而不愿意守門,往往將隊里水平最差的隊員安排在了自家球門線上。為了改善這一現象,使得學生們能深刻認識到球隊中各個位置的重要性,認識到守門員在足球這項團隊比賽中的重要地位,真正了解足球這一項體育運動,教師設計并實施了這一節課程。
體育核心素養引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體育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兩者的表現形式本質是一致的,且均作用在同一個學生上[4]。課堂教學目標是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進行有層次的設計。教學目標的難易程度要合理的高于學生的現有水平,但不可嚴重超過學生的發展水平,否則課堂會變得難以調動,學生興趣缺失,不愿意進行過度練習與嘗試,難以實現預計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足球——守門員接地滾球》第一次課中,教學目標為:① 知識與技能:了解守門員接球的基本手型,80%學生能做出合理接球的動作,10%能做出移動并接球的動作。② 過程與方法:能協調地做出完整動作,并能主動配合好同伴完成練習。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動作美感,在練習中相互幫助,共同體驗學習樂趣。教學目標的設計針對初一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發展規律,基于這一學期來對于學生運動興趣與運動能力的了解,并對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預計制定而出。教師設置的目標難度較為一般難度,因班級中有一小部分男同學身體素質較好,能夠完成教學復雜的動作練習,且班級的女同學平時也較為活躍,對于足球運動這一類較為活躍的項目也愿意嘗試學習。班級整體氛圍較為活躍。
體育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是運動知識,主要途徑是體育活動[5]。體育學科活動具有基礎性、實踐性、選擇性綜合性,而前三者正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化。綜合性強調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的功能,同時進行德育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綜合性也對應了體育核心素養中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三方面。
守門員接地滾球技術動作是全身性活動,是需要上下肢協調配合發力完成的。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的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比較發達,但是協調靈敏素質較為薄弱,因此選擇足球這一類球類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其足球技術水平,還能在學習與練習中發展學生的協調和靈敏素質等,均衡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以達到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教授守門員接地滾球技術,還要在實戰過程普及足球運動規則,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勝負觀念,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若一味注重學生動作的反復練習,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以致達不到理想的課堂效果。教學方法的選擇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起點和落腳點,基于學校條件、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自身條件,區別于一味地灌輸式練習的方法。教學器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能夠創造復雜的教學情景,豐富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在這一節課堂中,教師摒棄以往的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集體練習的方式,采用了小組學習,在4個小組中設置一名小組長,分四片場地進行動作練習與拓展學習。在講解與示范后,給小組布置具體任務,隊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練習。由于實際教學場地中沒有合適的足球門,教師采用矮跨欄桿進行代替,在“球門”后立置體操墊,防止學生因為撿球而浪費練習時間,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提高教學效率。最后采用小組匯報表演的形式,集體觀看每個小組的練習成果,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舞臺上展示自我,最大程度享受體育課堂帶來的愉悅。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奪寶大作戰,教師給場地上分布的各項器材予以分值,讓學生們以小組接力的形式,將場地上的寶貝回收到小組中,最終分值多者獲得勝利。以游戲競賽的方式,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速度耐力素質,還能鍛煉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遠近以及高低分值物品之間的取舍,團隊配合協作,全方面促進其身心發展。
體育教師不再單純的關注單個技術動作掌握情況,而是考察學生靈活運動技術動作的能力。核心素養導向的體育教學評價依舊注重評價的多元性與多樣性。評價是教學信息的反饋,合理的評價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合理的評價方式會使得學生喪失體育學習的信心,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
在本節課堂中,將教師評價與小組自我評價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練習中的每個環節,教師手中有兩個一分值的標志盤,頒發給綜合表現較好的兩個小組。在小組匯報表演中,每組需投給其他三組中表現較好的前兩組,教師給出兩分值的足球。最終,獲得較多分值的小組成為本節課的冠軍球隊。課堂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的運用評價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提高其體育學習積極性,熱愛體育課堂。
體育課堂教學反思能很好的反映教師對于教學的認真程度,精彩而高效的體育課堂是需要教師不斷的打磨演練再打磨,才能使得每個理論上的教學設計得到合理化的應用,并且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真正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在本節足球課中,教師對于時間的把控較好,強度也較為適宜,因為課堂的基本教學內容——足球守門員接球技術的強度達不到課堂要求,在最后一個環節中加入體能游戲,提高了學生的平均心率,達到了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的聲音響亮富有激情,動作示范較為標準,有良好的儀表儀態。學生激情飽滿,整體的參與度較高,分小組學習與練習過程中較為認真專注,課堂氛圍較好。不足之處在于,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練,需要再進行簡化,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確練習目標。在實際的分組練習過程中,很多同學對于小組長的要求不清晰,小組解決問題的效率較低,導致了練習的質量不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分區域練習的掌握程度不夠。在每個環節的銜接過程中,對于場地器材的擺放不夠簡潔,后期需要不斷修正,以達到各個環節能夠流暢的銜接上,并且能夠做到簡單的挪動器材,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近期,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已深刻認識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具體行為還有所欠缺。為達到更高效的初中體育教學效果,廣大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進步,以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為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現有運動水平、興趣愛好等,用心設計與實施好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之后,應當回顧反思教學過程,不斷完善教學方法與環節,為實現初中生核心素養培養作出體育人的一份貢獻。
注釋
① 李偉明.核心素養下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224-225.
② 薛成博.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與培育的實證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2):151-153.
③ 陳娜.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7):157.
④ 季瀏,鐘秉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2017 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⑤ 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