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貝貝 寧夏大學
基本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是人體基本動作的協調運用能力,分為位移性動作技能和物體操控性技能[1]。熟練基本動作技能的獲得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是未來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重要保障。學前時期(3~6歲)是幼兒動作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育者們關注幼兒動作發展現狀,遵循發展規律并創造良好的環境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幼兒階段基本動作技能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策略,以期豐富其相關理論。
首先,過去可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觀與人才觀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導致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觀念的現象,運動的價值大多被理解為促進生理發育與增強體質的一種途徑,從而可能忽略了在認知、情緒、社會行為等方面的發展中所產生的影響與作用。其次,部分幼兒園老師們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減少工作量,只允許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戶外活動。最后,許多幼兒園在教師招聘上師資質量門檻較低,教師對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內容不了解,不能真正認識到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對幼兒健康所存在的價值,在教學上不懂得去采取游戲的方式去練習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導致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相關的鍛煉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具體實施者與創新者,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與開拓幼兒教育價值的關鍵所在。然而,經過調查發現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整體情況與國家標準有著一定的距離[2]。縱觀,我國幼兒教師性別嚴重失衡,園內普遍大多數是女性并且許多教師沒有體育專業背景。除此之外,目前不管是中等師范類學校還是高等師范類院校,單一、綜合的學校幼兒師資培養方式,極少數將體育與健康學科作為幼兒教師培養的主修科目,導致幼兒教師缺乏幼兒動作技能教育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如李秀麗在關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相關方面的研究中,通過對學前教育工作者調查發現約73%的工作者認為學校開展相關的體育課程是沒有實踐意義的,學生入職之后無法應用[3],這也體現了幼兒教師專業知識的輸入與輸出方面出現了問題。
縱觀近年來國家頒布的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相關文件中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等可以看出幼兒體育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并且基本動作技能作為幼兒體育中的關鍵內容也受到了重視。就基本動作技能的獲得而言,它并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斷地學習與練習的。在幼兒階段,基本動作技能的獲得需要通過教師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系統性、科學性、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行練習。但是相比義務教育階段,幼兒教育階段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在此階段關于基本動作技能相關指導,基本內涵、幼兒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制定上并沒有體現。因此,相關的課程設置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它的缺失也會間接的影響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
環境作為影響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促進人發展的外部現實根基與資源。每個幼兒來到世界上就開始受到了他所生活的環境里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范圍慢慢擴大,幼兒也逐漸從家庭慢慢的過渡到與幼兒園與社會的環境中。幼兒上幼兒園之后,在園的時間逐漸增多,許多家長認為自己的育兒知識有限,幼兒教師更了解幼兒并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從思想層面上,家長認為幼兒園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們只管好幼兒在家的起居生活就好。同時,由于園所與家庭缺少有效的溝通,關于幼兒園的一些教育理念與工作安排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出現了家園教育不一致的問題。除此之外,社會作為幼兒教育三大環境之一,其與家長和教師對幼兒教育支持性的融合性還有待加強。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有助于幼兒身體的發育與心理健康的發展,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2018年我國首次頒布《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文件中指出學齡前兒童運動要以發展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為核心目標[4]。俗話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關于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展價值的重視要從轉變教育者們的思想觀念開始。因此,家長與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兒童創造一個成長良好的教體環境,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去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認識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的價值,牢固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和支持兒童參與適宜的體育活動,提高兒童的動作能力,培養兒童的自信心,促進良好性格的形成。除此之外,國家層面也要出臺相關政策并給予一定的支持使教育者們認識到動作技能發展的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針對幼兒園缺乏專業性的幼兒體育教師以及幼兒體育相關的課程開展不足的現狀,有必要對幼兒教師教育能力進一步加強與改革。如在師范教育階段,師范院校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需要進行改革,可開展專門的幼兒體育課程并加強幼兒教育相關文件所要求體育課程的技術量;在教師招聘方面,幼兒園可實行公開招聘制度,提升幼兒教師的招聘門檻;幼兒教師入職后,幼兒園方面要加強幼兒教師在體育教學方面的在職培訓,地方政府也可根據當地學前教育的開展情況適當在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方面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在教師自身上,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善于捕捉信息,要注重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更新,吸收先進的學科專業知識接受更多現代體能相關的教學并結合傳統的教育去其糟粕,避免未來在體育活動組織上單調無味,對體育鍛煉與兒童身心發展關系的認識和重視不夠。
張利鋒在《學前教育體育活動課程構建研究》中談到我國不僅沒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也沒有開設學前教育階段體育運動類課程,建立幼兒體育運動課程必然成為需求[5]。在幼兒動作技能教育方面學者也給出一些觀點,吳升扣建議教育者們應在基本動作模式的基礎上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在不同的年齡要選擇適合的器材與訓練方式開展教育[6]。辛利、莊弼等認為在傳統的課程中過于注重語言類知識課程的開設從而忽略了身體活動相關的課程,建議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根據人類動作發展規律,參考環境將動作技能合理安排運用到課程中去[7]。因此,在幼兒相關體育課程受限性的條件下,教師們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探索幼兒興趣制定科學可行性的目標,設計合理的身體訓練活動計劃,構建核心動作經驗內容體系的建立,將游戲合理融入課程中,追求現實的可操作性。
作為影響教育的三大不同因素,教育者們探索家庭、學校、社會等復雜環境的相關結合點,關注各環境之間的互補性與延展性是十分重要的。對家長來說,家長要有把“健康”放在首位的意識,并堅持“讓孩子在運動中成長”,不僅要支持孩子參與體育活動還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鼓勵孩子探尋喜愛的體育運動與活動方式,讓孩子在快樂中鍛煉。對于學校,教師與管理者要不斷地學習育兒知識與先進的基本教育理念并定期開展關于體育知識的宣講活動,做孩子動作發展的根本支持者;要合理設置教師崗位聘用標準,提高師資質量,加強動作技能相關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定期與家長社區合作開展幼兒體育相關的活動。社會層面來說,要不斷推動國家幼兒體育相關政策的頒布,縮小城鄉差距開發建設適宜幼兒運動的環境,在社區內有計劃提供相關的服務組織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幼兒期階段運動習慣的培養是關鍵,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逐漸明了。然而,幼兒基本動作技能沒有受到教育者應有的重視,幼兒教師師資隊伍的專業性、關于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相關課程還未出現在課程標準體系以及教育銜接問題等應受到教育部門以及教育者們的重視。幼兒階段是身體動作發展的基礎時期與敏感期,教育者們應關注幼兒期基本動作技能的獲得為青少年運動能力以及終身運動品質打好基礎,以期人們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