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輝 翟星辰 于翔 鄭州大學
多球訓練法是在某一種球類教學中為了學習或鞏固某種運動技能、戰術而采用的多個球持續不間斷的發出進行訓練的一種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重復練習次數,提高訓練的強度與密度,強化學習者的肌肉記憶能力,以形成動力定型,最終提高練習者的學習效能?,F如今已經廣泛地存在于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足球、排球的訓練與教學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當中,但在筆者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至今尚未找到能夠綜合了解多球訓練法綜合效用的文獻,因此有必要對多球訓練法在多種球類運動中的作用形式、適用原則進行探究。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將多球訓練法運用到了乒乓球的訓練當中,同時作為一種重要的練習手段一直運用至今。其方法實現途徑主要為:在球臺的對側由一名輔助者按照技術動作學習目標發出相應的球(上旋球、下旋球、側旋球、不旋球)。從專項技術的學習上來說多球訓練法可應用于乒乓球的推擋技術(直拍推打,橫拍反攻)、搓球技術、正手攻球、發球技術、步伐練習等技術練習。多球練習組織方式上可分為:單人練習、雙人練習、三人練習[1]。單人練習即個人拋球進行擊球練習,主要用于發球技術的學習,雙人練習主要為一人發球一人擊球,三人練習為一人發球、一人擊球、一人撿球或一人發球兩人模擬雙打練習等。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羽毛球隊就已經開始運用多球訓練法進行日常訓練。多球訓練法在羽毛球運動中常規的訓練的形式有:移動擊球、一球一擊、多球單練、定點擊球等。多球訓練法在羽毛球技戰術的學習分類上有:單項技術多球訓練和組合技術多球訓練,其中單項技術練習有羽毛球的吊球、高遠球、中后場殺球、網前搓球、前場正手挑球以及步伐移動等專項技術的練習,組合技術練習是指多項單項技術的組合運用,如網前搓球后進行接挑球扣殺的練習等[2]。
近些年來,我國網球運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多球訓練法在教學與吸引受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球訓練法在網球運動中的喂球方式上可分為直接喂球與間接喂球(又稱落地后喂球);從訓練戰術的目標上來說分可為進攻戰術與防守戰術,其中進攻戰術包含:拉上旋球練習、長短球結合練習、單一擊球技術練習、定點快速揮拍擊球練習等,防守戰術包含:兩個大角度回球練習、前后場跑動練習、后退跑動練習、兩邊地球練習等[3]。從練習組織方式上可分為單人練習、雙人練習與多人練習,其中單人練習主要為個人發球訓練,雙人練習主要為一人發球一人練習,多人練習可依據網球實際訓練需要進行多人、多形式練習的模式。
在20世紀80年代,專家學者提出了在籃球訓練中運用多球訓練法用來增加球感鞏固和熟悉各項籃球技術學習和掌握高難度技術。多球訓練法在籃球運球方面可分為原地運球與行進間運球,其中原地運球有雙手同時各運一球,在節奏適應后過渡到頻率不一地雙手同時運球等,而后可進行推拉運球、變相運球、胯下“8”字運球等,行進間運球練習有雙手高低運球、運球急停急起等。在籃球傳球環節可用于:雙人相互傳球、三人行進間傳球等多種多人多球傳接方式。在籃球的投籃環節可分為原地定點投籃、行進間投籃等高頻率、高密度地供球訓練方式[4]。
排球是最早使用多球訓練法的球類運動,由日本女排主教練大松博文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后推廣到我國。該方法可運用到排球的發球練習中,可以在劃定規定的發球范圍后,通過不間斷地發球練習來提高發球命中率,通過對墻或對網發球來改善擊球速度、力量、動作協調度。其方法也可運用到墊球練習中,發球人可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力度來發球,以此來訓練墊球人判斷、取位、移動觸球等多種墊球能力。在傳球訓練中,運用多球訓練法可進行雙人對傳、三人網前三角傳球、多人跑動傳球等訓練形式[5]。排球扣球訓練種使用多球訓練法最為廣泛,攻手可借助當今的器材進行原地定點扣球,尋找扣球時觸球的部位以及發力點;隨后傳球者可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力度的網前傳球進一步訓練攻手的進攻能力。
在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提出運用多球訓練法來改變足球當時落后的訓練方式,隨后多球訓練法在足球運動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守門技術上:教練員可運用多球訓練法從不同角度、不同部位、不同力量來訓練守門員的判斷能力、反應能力、持續撲救能力。在專項技術動作學習上:教練員可通過多球訓練法進行某一種固定技術動作或組合技術動作的專項訓練,如中路傳切射門練習,在訓練搶點接球的同時增強球員的反應能力與射門能力以及戰術思維能力。在體能訓練上[6]足球運動是耐力與爆發力的結合且運動時間較長,由此體能是一項重要的訓練指標,多球訓練法因為其自身特性通過短時期內增加觸球次數提高訓練效率從而保證了訓練的密度、強度以及節奏感,大大提升了球員的心肺功能與耐力素質。
不論是“三大球”還是“三小球”都有其運動的差異性以及獨特性,但在運用多球訓練法時也都要遵循一定的共性原則。從練習者學習某一球類運動技術開始,依據技術動作形成的規律性階段可分為動作泛化階段,此階段的練習者剛接觸某一運動技術,從運動表象上只能進行簡單地模仿,身體會有不協調、發力不集中、控制能力差等情況出現,在糾正部分錯誤后逐漸進入第二個階段——動作分化階段,此時相較于泛化階段,練習者技在技術表達有明顯地改善,身體協調性顯著提升,球類控制能力不斷提高,但仍有部分動作表達出錯,仍需加強肌肉記憶練習以此達到第三個階段——自動化階段,進入這個階段后練習者對于該技術動作表達上基本無誤,動作連貫,技術之間也可自如銜接,由此在運用多球訓練法進行練習指導時也應該根據此規律性階段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與訓練,把握好訓練時間長短以及訓練量大小,不可急于求成跨階段訓練。
在任何球類運動學習中都不會僅使用一種訓練方法,而是多種組合訓練方法共同使用。相比較而言,因其球類規則、表現形式的不同多球訓練法在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中的運用比在籃球、排球、足球中運用稍多一些,因此,使用多球訓練法也要與各個球類教學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對于對抗類球類運動與非對抗類球類運動種應根據不同特性和不同訓練階段,在運用多球訓練法練習的同時和其他訓練方法相結合共同使用,通過多元化訓練方法的有機融合,在充分發揮出多球訓練法的優勢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與練習者的學習效能。
在球類學習中,每個人對“大球”或“小球”的敏感程度不同;掌握技術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在進行訓練和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技術水平、技術風格等,尊重個體差異。巧妙利用多球訓練法解決每個人所存在的問題,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效益,實現教練員及運動員的預期目標。在進行多球訓練法時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學習不同項目的技術動作及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相對應的指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通過多球訓練法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對初學者來說,通過多球訓練法來減少學習時的困難,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說,重在通過多球訓練法提高他們的競技水平[7]。
多球訓練法與傳統訓練模式相比較,打破了傳統訓練以教師主導的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通過多球訓練法縮短同一技術的練習間隙,使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自己擊球的感覺與力度,提高技術動作的完成度,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并固定基礎技術動作使技術水平有所突破。
多球訓練法在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足球、排球運動的推廣與技術進步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練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者對技術動作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練習者的身體協調、體能儲備能力,但是不論是其中的“三大球”還是“三小球”都要遵循共同的循序漸進、多元化、因材施教的訓練的原則,以便于多球訓練法在未來的球類運動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推動我國球類運動訓練技術革新,并最終促進我國球類運動成績的提高。